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2020年初中历史毕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四)

更新时间:2020-07-30 浏览次数:16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汉书》记载:“臣以为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该言论反映了(    )
    A . 各国变法,竞相改革 B .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 . 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2.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民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裹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上述现象反映孝文帝改革( )
    A . 使胡服成为汉人的主要服装 B . 废除了旧习俗,兴汉化 C . 促进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D . 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 3. 16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因此肯定地认为,“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    )
    A . 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B . 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C . 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D . 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 4. 研究下表,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2

    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及大小和卓叛乱

    3

    雍正帝对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A . 清朝民族关系的巩固 B . 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D . 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 5. 下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统计图。请根据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知识作出判断,该物品指的是(    )

    A . 谷物 B . 棉纱 C . 鸦片 D . 茶叶
  • 6.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天国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
    A . 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 . 完成反封建反侵略任务 C . 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D .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7.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这一规定的实施( )
    A . 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 B . 改变了晚清中国外交机构的地位 C . 加剧了广大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 D . 掀起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 8. 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青春》一文。他不仅强调青年之青,而且强调一个“新”字。在当时的李大钊看来,新青年应该“新”在( )
    A . 坚持民主科学 B . 坚持人文主义 C . 坚持共产主义 D . 坚持马克思主义
  • 9. 德国某位学者评价毛泽东时说:“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国家。”材料中“一条路”的初步探索是( )
    A . 南昌起义 B . 八七会议的召开 C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 . 红军长征
  • 10. 下图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中支持中国票数增长图。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 .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是大势所趋 B . 第三世界力量崛起 C . 西方国家消除对华的敌视政策 D .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 11. 导致下图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完成了土地改革 B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12. 漫画是一种艺术,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下面的漫画场景最早出现于(    )

    A . 罗马共和国 B . 雅典城邦 C . 罗马帝国 D . 法兰克王国
  • 13. 探索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学习历史的美妙境界。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

    A .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 . 发挥了先进理论的指导作用 C .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 .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 14. (2019九上·杭锦旗期中)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各地掀起革命浪潮,中国、匈牙利等国家的被压迫者发动了一系列运动和革命。从这一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是( )
    A . 促使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 . 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C .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D . 推动了苏俄经济发展
  • 15.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 调整工业生产 B . 实行以工代赈 C . 调节农业生产 D . 整顿财政金融
二、辨析改错(8分)
  • 16.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 (1)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五铢钱。
    2. (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3) 改革开放后,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个中国”的伟大构想。
    4. (4) 1689年,英国颁布《人权宣言》,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在英国确立。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17.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提出革命进化的观点。他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力的进步”。

    ——摘编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材料二  当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时,党就没有革命的武装力量进行斗争,结果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对武装斗争有了深刻的认识,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屠杀政策作出的回答和选择。

    ——摘编自《毛泽东思想概论》

    1. (1) 阅读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革命观点。这一观点是如何被付诸实施的?
    2. (2) 依据材料二,说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后,得到的血的教训是什么?在这场“教训”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 18.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自我否定与吸收借鉴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20世纪,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社会革命层出不穷,但是真正够得上“新世纪”标志的,无疑只能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所说的“震撼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

    ——摘自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材料二  该政策允许农民将土地当成是自家所有来使用,也允许他们根据市场价格进行产品交易。……一些商人的商店在内战期间被国有化,他们现在可以重新管理商店,且政府允许开展小规模的私人制造产业。列宁还引进外商,投资矿产和其他发展计划。

    ——摘编自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

    材料三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摘编自美国《时代周刊》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俄国十月革命是“‘新世纪’的标志”。
    2. (2) 材料二中的“政策”指的是什么?这一政策有何特点?
    3. (3) “中国模式”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指的是什么?归纳“中国模式”与材料一、二反映内容的共同点。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 19. 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摘编自白云先生《世界是红的:看懂中国经济格局的一本书》

    1. (1) 根据上图,作者认为开启“世界是蓝的”时代的国家是 ,在这个时代,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是。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该国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是冷的”“世界是平的”两个论断应分别对应图中哪个字母。
    3. (3) 综合全球化过程中主导国家的兴衰历史,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引导“世界是红的”的21世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