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

更新时间:2020-07-16 浏览次数:18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 . B . 时间 C . 线速度 D . 质量
  • 2. 下列关于运动的描述中,参考系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   )
    A . 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以飞流作为参考系的 B . “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作为参考系的 C . 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作为参考系的 D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作为参考系的
  • 3. 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 . 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 . 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C . 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D . 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时对秋千板的压力小于其重力
  • 4. 如图是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t1时间内质点做匀速运动 B . t1~t2时间内质点保持静止 C . 质点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D . t1时刻质点的运动方向改变
  • 5. (2017·浙江模拟) 质量为 m 的物体从高为h 处自由下落,开始的 用时为t,则  (   )

    A . 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 t B . 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3t C . 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 gt D . 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3gt
  • 6. 如图所示,一架执行救援任务的直升机悬停在上空,钻井平台位于直升机正下方,救生员抱着伤病员,缆绳正在将他们拉上直升机,若以救生员为参考系,则处于静止状态的是(    )

    A . 伤病员 B . 直升机 C . 钻井平台 D . 直升机驾驶员
  • 7. (2019高一下·昌平期中) 如图所示,在风力推动下,风叶带动发电机发电,M、N为同一个叶片上的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M点的线速度等于N点的线速度 B . M点的角速度小于N点的角速度 C . M点的向心加速度小于N点的向心加速度 D . M点的周期大于N点的周期
  • 8. 物体在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 B .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C .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D .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
  • 9. 如图所示,用手掌沿水平方向将一本书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现增大手掌对书本的压力,则关于书本受到的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书本只受到墙壁给它的静摩擦力 B . 书本只受到手掌给它的静摩擦力 C . 书本受到的静摩擦力保持不变 D . 书本受到的静摩擦力增大
  • 10. 如图,小明在倾斜的路面上使用一台没有故障的体重秤,那么测出来的体重示数比他实际体重(    )

    A . 偏大 B . 偏小 C . 准确 D . 不准确,但无法判断偏大偏小
  • 11. 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池相连,现将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增大,则(   )
    A . 电容器电容变大 B . 电容器电容变小 C . 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增大 D . 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 12. 卫星电话在抢险救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第三代海事卫星采用地球同步卫星和中轨道卫星结合的方案,它由4颗同步卫星与12颗中轨道卫星构成。中轨道卫星高度为10 354 km,分布在几个轨道平面上(与赤道平面有一定的夹角),在这个高度上,卫星沿轨道旋转一周的时间为6 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 B . 中轨道卫星的角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 C . 在中轨道卫星经过地面某点正上方的24 h后,该卫星仍在该点的正上方 D . 某一时刻中轨道卫星、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的球心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经过6 h它们仍在同一直线上
  • 13. 如图所示为电流天平,可用来测定磁感应强度,天平的右臂上挂有一匝数为N的矩形线圈,线圈下端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当线圈中通有电流I(方向如图)时,发现天平的右端低左端高,下列哪些调节方案可以使天平水平平衡(  )

    A . 仅增大线框的宽度l B . 仅减小电流大小 C . 仅减轻左盘砝码的质量 D . 仅增加线圈的匝数
  • 14. 如图所示是点电荷Q的电场线分布,A、B是某一电场线上的两点,则(  )

     

    A . Q带负电荷 B . A点电势比B点电势高 C . A,B两点电场强度相等 D . 正电荷在A点电势能大于在B点电势能
  • 15. (2018高二上·阜新月考) 如图所示,在两水平金属板构成的器件中,存在匀强电场与匀强磁场,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相互垂直,以某一水平速度进入的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恰好能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粒子一定带负电 B . 粒子的速度大小v=B/E C . 若粒子速度大小改变,粒子将做曲线运动 D . 若粒子速度大小改变,电场对粒子的作用力会发生改变
  • 16. (2018高三上·富阳期末) 某同学从电子市场购买了一款手机电池板,如图所示,根据电池板上的标识,该电池一次可以提供的最大电能约为(    )

    A . 8.4×103J B . 7.4×103J C . 2.6×104J D . 3.0×104J
  • 17. 使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分别带上-3Q和+5Q的电荷后,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1 . 现用绝缘工具使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再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2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2 . 则F1与F2之比为

    A . 2∶1 B . 4∶1 C . 16∶1 D . 60∶1
  • 18. (2019高一下·绍兴期末) 某同学对着墙壁练习打网球,假定球在墙面上以25 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反弹,落地点到墙面的距离在10 m至15 m之间,忽略空气阻力,取g=10 m/s2 , 球在墙面上反弹点的高度范围是 ( )
    A . 0.8 m至1.8 m B . 0.8 m至1.6 m C . 1.0 m至1.6 m D . 1.0 m至1.8 m
二、实验题
  • 19.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1. (1) 在做该实验时,除了铁架台、夹子、纸带、打点计时器、重锤、学生电源外,还必需下列器材中的_____。(填选项字母)
      A . 天平 B . 毫米刻度尺 C . 弹簧测力计 D . 秒表
    2. (2) 以下关于该实验操作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 . 将打点计时器接到学生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上 B .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C . 实验前,应用夹子夹住纸带的上端,使纸带竖直,重锤应远离打点计时器 D . 选取点迹清晰且和一、二两连续点之间的距离约为2 mm的纸带进行处理
  • 20. 在“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可供选择的器材及代号如下:

    A.小灯泡L(3 V,5 Ω);

    B.滑动变阻器R(0~10 Ω,额定电流1.5 A);

    C.电压表V1(量程:0~3 V,内阻为5 kΩ);

    D.电压表V2(量程:0~15 V,内阻为10 kΩ)

    E.电流表A1(量程:0~0.6 A,内阻为0.5 Ω);

    F.电流表A2(量程:0~3 A,内阻为0.1 Ω)

    G.铅蓄电池、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中要求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可连续地从零调到额定电压。

    1. (1) 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应选电压表,电流表。(填器材前的字母)
    2. (2) 该同学按图所示连接,两电表都有示数,但电压表示数无法调节到零,检查后发现有一处未连接正确,请在图上补上缺少的一条导线

    3. (3) 某同学实验后作出的I-U图像如图所示,请分析该图象形成的原因是
三、解答题
  • 21. 如图所示,金属细杆MN水平悬挂在间距为L的竖直平行金属导线下方,并处于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已知电源电动势E,内阻为r,定值电阻阻值为R,其余电阻均可不计,则:

    1. (1) 闭合开关时,细杆向左偏还是向右偏?
    2. (2) 闭合开关瞬间,电路中电流I多大?
    3. (3) 闭合开关瞬间,细杆MN所受安培力F多大?
  • 22. 如图所示,经过专业训练的杂技运动员进行爬杆表演,运动员爬上8 m高的固定竖直金属杆,然后双腿夹紧金属杆倒立,头顶离地面7 m高,运动员通过双腿对金属杆施加不同的压力来控制身体的运动情况.假设运动员保持如图所示姿势,从静止开始先匀加速下滑3 m,速度达到4 m/s时开始匀减速下滑,当运动员头顶刚要接触地面时,速度恰好减为零,设运动员质量为50 kg.(空气阻力不计)求:

    1. (1) 运动员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2. (2) 运动员匀减速下滑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3. (3) 运动员完成全程所需的总时间.
  • 23. 如图所示是跳台滑雪的示意图,雪道由倾斜的助滑雪道AB、水平平台BC、着陆雪道CD及减速区DE组成,各雪道间均平滑连接,A处与水平平台间的高度差h=45 m,CD的倾角为30°。运动员自A处由静止滑下,不计其在雪道ABC滑行和空中飞行时所受的阻力。运动员可视为质点。(g取10 m/s2)

    1. (1) 求运动员滑离平台BC时的速度大小;
    2. (2) 为保证运动员落在着陆雪道CD上,雪道CD长度至少为多少?
    3. (3) 若实际的着陆雪道CD长为150 m,运动员着陆后滑到D点时具有的动能是着陆瞬间动能的80%,在减速区DE滑行s=100 m后停下,则运动员在减速区所受平均阻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