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2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化学试卷

更新时间:2016-05-13 浏览次数:917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选择题(共</b><b >12</b><b>小题,</b><b>1</b><b >小题~</b><b >8</b><b>小题每小题</b><b>1</b><b >分,</b><b >9</b><b>小题~</b><b>12</b><b >小题,每小题</b><b >1</b><b>分,满分</b><b>16</b><b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b>
  • 1. 下列哪个变化与其他三个变化有本质区别(  )

    A . 酒精挥发 B . 燃放烟花 C . 海水晒盐 D . 榨取果汁
  • 2.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大约占78%的是(  )

    A . 二氧化碳 B . 氧气 C . 氮气 D . 稀有气体
  • 3. 下列物质中,前者为单质,后者为氧化物的是(  )

    A . 液氧  干冰 B . 冰  金刚石 C . 白磷   空气 D . 生铁  氧化镁
  • 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取固体粉末 C . 过滤 D . 氧气的验满
  • 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 打开一瓶浓盐酸,瓶口会出现白色烟雾 C .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 硫在氧气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
  • 6. 2011年5月,台湾传出“毒饮料事件”,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塑化剂的主要成分为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其化学式为C24H38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是由66个原子构成的 B . 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2 C . 该物质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D . 该物质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7.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化学名称和俗称一致的是(  )

    A . NaOH   氢氧化钠   纯碱 B . NaHCO3   碳酸氢钠  苏打 C . C2H5OH  乙醇  酒精 D . CaO  氧化钙   熟石灰
  • 8.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  )

    A .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 .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 9.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反应前的质量/g

    4

    10

    40

    44

    反应后的质量/g

    22

    待测

    56

    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 甲、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C . 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 反应后的质量为0g
  • 10. 有X,Y,Z三种金属元素,把X和Y的单质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有气体产生,X表面没有任何现象;Z的盐溶液不能用X制的容器盛装.根据以上事实判断,X,Y,Z的金属活动顺序为(  )

    A . Y>X>Z B . X>Y>Z C . Y>Z>X D . Z>Y>X
  • 11. 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B .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C .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 . 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里滴加NaOH溶液
  • 12. 下表中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H2O

     NaOH固体干燥

    B

     CuO粉末

     Cu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过滤

    C

     KCl粉末

     MnO2

     加水溶解  过滤  洗涤  烘干

    D

     Ca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的CaCO3

    A . A B . B C . C D . D
二、<b >填空题(共</b><b >5</b><b>小题,每空</b><b>1</b><b >分,满分</b><b >18</b><b>分)</b>
  • 13. 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 (1) 2个氯原子 

    2. (2) 亚铁离子  

    3. (3)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4. (4) 硝酸铵中氮元素显+5价

  • 14. 水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的宫城县北部发生9级强烈地震,震后灾区人们的饮用水问题备受关注.为防止疾病传染,对饮用水进行如下处理:①过滤②煮沸③自然下沉④消毒,其中合理的顺序为(填序号);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水为(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生活用水硬度过大会有很多危害.生活中可以通过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3. (3) 近年来水污染的现象非常严重,请你答出防止水体污染的一条具体措施

  • 15. 联合国决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其活动主题为“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1. (1) 近年来,瘦肉精、染色馒头、三聚氰胺等事件频频曝光,食品安全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馒头、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分别是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B . 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 C . 出售海产品时,为了延长保鲜期可以用甲醛溶液浸泡 D . 霉变的大米经过淘洗可放心食用
  • 16.

    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汽车配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填字母)

    2. (2) 当今车用燃料仍以汽油、柴油为主,其燃烧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污染空气.你认为未来汽车可以利用的清洁能源有(填一种即可)

  • 17.

    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1. (1) 上述粒子中有稳定结构的是(填字母,下同)

    2. (2) 上述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属于阳离子的是

    3. (3) 上述粒子中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三、<b >简答题(共</b><b >4</b><b>小题,满分</b><b>18</b><b >分)</b>
  • 18.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为什么生煤炉火时要先引燃纸和木材?

    2. (2) 某地区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经调查该地区经常降酸雨,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

    3. (3) 经测定该地区土壤明显显酸性,可以向土壤中施用改变其酸性,为检测改良后土壤的酸碱度,可以用进一步确认.

  • 19.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红色粉末,B、C常温下为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F为红色固体单质,H由两种元素组成,G可以和Cl2化合成H,如图为这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 (1) G的化学式为,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2) 在实验室中为验证反应①,从安全角度考虑,应(填“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或“先加热后通一氧化碳”),从环保角度考虑,应

    3. (3) 反应③常用于工业除铁锈,该反应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为

  • 20.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 (1) P点表示

    2. (2) 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 (3) 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填一种方法即可).

  • 21. 矿物的储量是有限的,并且不可再生,所以我们必须碎金属资源加以保护.

    1. (1) 向含有Zn(NO32、Cu(NO32、AgNO3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里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里一定含有;滤液里一定含有

    2. (2) 保护金属资源除了可以对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还可以

四、<b >实验题(共</b><b >3</b><b>小题,满分</b><b>22</b><b >分)</b>
  • 22.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装置.



    1. (1) 实验室中若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则可能的原因有(填一种即可).

    2. (2)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需要用到装置F,则F中应放的物质是

    3. (3) 制取并收集一瓶CO2 , 应选用的装置为,向盛满CO2的集气瓶中放入一朵用石蕊溶液浸泡的纸花,现象为,能表示该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面是他们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1.

    1. (1) 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2. (2) 同学们在称量氯化钠质量时,右盘未放纸片,则结果会导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3. (3) 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同学们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4. (4) 同学们量取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则该小组同学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mL.(取整数)

  • 24.

    甲乙两位同学在学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之后,分别作了如下的实验:


    1. (1)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实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认为二者没有发生反应.你认为应该先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几滴 溶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 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

    2. (2) 【观察与讨论2】实验结束后,甲乙两位同学依次将各自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当乙同学沿废液缸内壁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体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经讨论后确定,甲乙两位同学试管中的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甲、乙.(均填化学式)为了科学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两位同学觉定对废液缸中最终的废液进行探究.

    3. (3)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溶质;

      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两种溶质;

      你的猜想是

    4. (4) 【活动与探究】

      为了验证甲乙两位同学的猜想,请你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

       溶液

      若观察的

      甲的猜想正确


      若观察到

      乙的猜想正确

五、<b >计算题(共</b><b >1</b><b>小题,满分</b><b>6</b><b >分)</b>
  • 25. 取一定量的氯化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一定量的水配制成100g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加氯化镁溶液,直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氯化镁溶液45.8g.过滤,得到一定量的沉淀和14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①求生成沉淀的质量.

    ②求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