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年四川省宜宾市语文中考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16-08-16 浏览次数:386 类型:中考真卷
一、基础知识(16分)
  • 1. 下列每对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读音有不同的一项是(    )


    A . /熟       吊/丽          毒/无之谈 B . /论       跄/酝          落/瘦骨 C . 丽/语       穷/赠          笑/蔽成丘 D . 劲/须       泥泞/可          虫/错落有
  • 2. (2020九下·番禺月考)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思辨       眼花缭乱        绝壁断崖        拭目以待 B . 拮责       辛苦恣睢        娇揉造作        人声鼎沸 C . 诓骗       涕泗横流        正经危坐        消声匿迹 D . 落第       妇儒皆知        恃材放旷        进退维谷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凸、凹、丱、卯、凼”都是五画。 B . “鼠目寸光、德隆望尊、朝花夕拾、人情练达、巧妙绝伦”都是主谓短语。 C . “我们在事业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决不能骄傲自满。”该句关联词使用正确。 D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战火越烧越烈,与家人难通音信的现状。”此句主语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近两年,“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的反腐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 B . 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奠定和谐社会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 . 阳光小学“打造阳光课堂,实施阳光教育”的系列活动深得全社会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D . 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来说无比重要,运用正确思维方法审清材料是能否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
  • 5. 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排比 ) B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比喻、对偶) C .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设问) D .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象征)
  •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B .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兴就是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C . 庄周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D .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他的早期作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悲剧。
  • 7. 根据《西游记》《水浒》《童年》《简·爱》拟写的下联不准确的一项是(    )。

    上联: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             下联:                   

    A . 唐三藏跋山涉水求真经       B . 一丈青胆大心细赛英豪 C . 格列佛千辛万苦度童年    D . 夏洛蒂妙手慧心著经典
二、古代诗文(25分)
  •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1. (1)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 B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 C . 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 D . 我独亡(亡:死亡)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时习之          学不思则罔 B . 仁在中矣          恕乎 C . 人恭而有礼         未复能有其奇者 D . 如日月之食         寒暑易节,始一反
三、问答题
四、诗歌鉴赏
  • 11.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1)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2. (2) “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五、默写
  • 12. 默写

    (1)刘禹锡的《秋词》:

          ,     。

          ,     。

    (2)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              ,   ”。

    (3)《出师表》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的意思一致的两句话是:“   , 。”

    (4)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古诗文中也有表达类似观点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六、现代文阅读
  • 1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题。

    美哉,嵇康之死

    王明

    ①翻开《晋书》,跌入一个玄乎晕乎的时代。那时的太阳,日落比日出更美;那时的生命,死比生更亮。

    ②公元二百六十二年一个夏日的傍晚,落日的余晖将洛阳东市刑场染成橙色。风儿轻轻,琴声悠扬,围观的人群屏气慑息,旁听着神秘的旋律生命的绝响。抚琴人是被司马昭画了红圈的魏晋名士嵇康。

    ③《魏氏春秋》记载“康临刑自若,援琴而鼓”,《晋书》说他“顾视日影,索琴弹之”。两个记载差不多,《晋书》又多了一个细节,嵇康回过头从容地看了看快要落山的太阳。就在这一刻,嵇康忽然想起一件事,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曾得《广陵散》于一个隐者,并允诺不再他传,后来袁孝尼等人想学都被回绝。嵇康活得坦荡,走得潇洒,他没有过多的牵挂,只是想到《广陵散》将要失传感到有点遗憾。嵇康这极富诗意极具美感的临终一叹,将生命的旗帜插上了人类美学的高山之巅。

    ④嵇康生得很美。嵇康无论是身材仪表还是气质风度都美妙绝伦,是一个不用打扮就能倾倒天下的美男子。嵇康的美不只在外表,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挺如松,劲如竹,坚如石,傲如山,洁如玉,清如水。

    ⑤嵇康活得很美。他的诗文书法琴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是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式学者。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他崇尚自然,怡悦山林,追求恬静闲适超然自在。嵇康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大师,他的诗气峻辞清,立意高远;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深刻犀利。嵇康精通音律,是当时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和演奏家,他写的《琴赋》,特别是洋洋七千言的《声无哀乐论》,鼓吹自然和谐,呼唤心灵回归,在当时音乐与自然、音乐与情感关系的大论辩中独树一帜。

    ⑥嵇康“志趣非常”,一身雅好,最怪的是他喜欢俗活儿打铁。《晋书》说“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嵇康在锻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的纯青的灵魂铮铮的铁骨!炉火通红,力智交辉,锤声铿锵,汗香四溢,嵇康打铁美得如画如诗。就在嵇康打铁打得兴高采烈的时候,司马昭的宠臣钟会突然来访。嵇康懒得理他,连头都没抬,钟会尴尬了一会儿动身要走,嵇康问话了,很幽默:“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得也很机巧:“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件事让钟会耿耿于怀了一辈子。鲁迅说“这也是嵇康杀身的一条祸根”,祸就祸在嵇康得罪的不是一个君子而是一个小人。

    ⑦嵇康死得很美,他的死因美得让人羡慕让鬼嫉妒。

    ⑧嵇康因思想而死。嵇康玄学思想的核心是“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这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他的芒刺直指以周公自居的司马昭和被统治者当做幌子的虚伪礼教。嵇康的社会理想是“不以天下私亲,宁济四海蒸民”。他向往唐虞社会及其之前的公天下,这就把唐虞之后“宰割天下以奉其私”的罪恶统治都否定了,从而使自己处在了社会批判者的立场上,嵇康的仙山琼阁因有百姓安乐而美丽动人,他的乌托邦理想因超越历史而虚无缥缈。浪漫在于此,悲剧也在于此。

    ⑨嵇康因拒绝做官而死。……

    ⑩嵇康因替朋友鸣不平讲真话而死。……

    ⑾嵇康死得很美,从大牢到刑场直到死后百余年间,在历史的时空留下了迷人的魅力。

    ⑿嵇康入狱后,人们奔走呼号竞相营救。《世说新语》说“豪俊皆随康入狱”。司马昭有点犯傻,他想不通,已是死囚的嵇康怎么还有心思在狱中写诗,更想不通还有那么多人无意于他的官场却很乐意陪嵇康蹲牢房。司马昭有点心慌有点犹豫,还有点酸溜溜的嫉妒。就在这时钟会开口了:“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宜除之,以淳风俗。”钟会对司马昭的心思摸得很透,短短几句话就结果了曾怠慢过他的打铁佬——嵇康。

    ⒀据《晋书》记载:“康将临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三千学子聚集刑场为嵇康请愿,在中国杀戮史上还是破天荒。

    ⒁司马昭双手沾满了鲜血,最令人切齿的莫过于杀害嵇康。《晋书》说“海内之士,莫不痛之”,从朝野之士到闺阁中人都在怀念嵇康。其中,说得最深刻的是袁宏的妻子李氏《吊嵇中散文》中的一句话:“理极滞其必宣!”写得最美的是向秀的《思旧赋》, 就连还在司马昭身边做官,嵇康与之绝了交的山涛也写文章盛赞嵇康。人们对嵇康的怀念心祭成为两晋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据考,神秘的《广陵散》并未失传,悠扬的琴声依然在天地间回荡。绝响永恒为不朽,死亡升华为美丽:这是对人生的叩问、对生命的超越! (本文有删改)

    1. (1) 结合全文概括嵇康的美。

    2. (2)  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就在嵇康打铁打得兴高采烈的时候……

    3. (3) 面对三千太学生的请愿以及“从朝野之士到闺阁中人”对嵇康的怀念,司马昭会有怎样的内心活动呢?请结合相关内容作简要描摹。

    4. (4) 请分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 1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题

    李大钊

    ①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可以宝贵。

     ②为什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③为什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时间这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试问吾人说“今”说“现在”,茫茫百千万劫,究竟哪一刹那是吾人的“今”,是吾人的“现在”呢?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的一般,已成“过去”了。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岂不可惜?

    ④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

    ⑤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响,都向永远流动传播,不能消灭。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与空间。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联的永远性。昨日的事件,与今日的事件,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此数个复杂事件,与明日的数个复杂事件,更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势力结合势力,问题牵起问题。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

    ⑥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的努力;又不可以“今”境自足,毫不拿出“现在”的努力,谋“将来”的发展。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由“今”所造的功德罪孽,永久不灭。故人生本务,在随实在之进行,为后人造大功德,供永远的“我”享受,扩张,传袭,至无穷极,以达“宇宙即我,我即宇宙”之究竟。(本文有删节)

    1. (1)  本文透辟地论述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的辩证关系,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不超过10字)

    2. (2) 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并概述其作用。

    3. (3) 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你们正值青春年少的人生特点并引用恰当的名言警句简要回答。

七、写作题
  • 15.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文体不限。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1)现象的背后有真相,事物的背后是规律;成功的背后可能是汗水,荣誉的背后也许是眼泪;恨的背后难道就不可能是深爱?严厉的背后又何尝不可以是包容!……多一种观察的角度多一道风景,多一个思考的角度多一份深刻。请以“背后”为题作文。

    (2)稽康站在生的边缘淡然赴死,陶渊明站在东篱下悠然抬头,李大钊站在时间的洪流上呼吁珍爱今天……请以“站在             ”为题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