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2020年高三文综历史5月第一次调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0-08-25 浏览次数:17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先秦时期的《管子》一书主张国君用“轻重之术”治国,如“谷贱则以币(货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视物之轻重而御之以准,故贵贱可调而君得其利”。由此可知“轻重之术”(   )
    A . 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 B . 有利于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C . 以儒家学说作为理论基础 D . 重在研究国家调控经济的手段
  • 2. 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   )
    A . 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 B . 行政制度比较系统 C . 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 D . 法律制度非常严密
  • 3. 宋代出现了经过严格校勘的“善本”。校勘人员往往是博通之才,要遵守严格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在刻版、纸张、字体、版式、装帧上,宋版书都有独树一帜的创造,因而后世收藏界有“一叶宋版一两金”的说法。这说明了宋代(   )
    A . 市井文化的空前繁荣 B . 理学家重新诠释儒家经典 C . 精致典雅的士人文化 D . 活字印刷品存在数量稀少
  • 4. 明末以来,随着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天津的杨柳青年画所用的纸、笔、颜料多来自南方,内容也常见南方元素,比如《采茶妇》。山东聊城、江苏扬州、浙江余姚等地也是类似的年画产区。这反映了(   )

    A . 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 . 资本主义萌芽扩展到北方 C . 交通带动了经济重心转移 D . 商旅往来促进了文化交流
  • 5. 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变化表,据此可推知(   )

    表    单位:(两)注:厘金为一种商业税

    年份

    田赋

    比重

    盐税

    比重

    厘金

    比重

    关税

    比重

    1842

    29575722

    76%

    4981845

    13%

    4130455

    11%

    1885

    32356768

    48%

    7394228

    11%

    12811708

    19%

    14472766

    22%

    1888

    33243437

    42%

    7507128

    10%

    13600733

    18%

    23167892

    30%

    1894

    32669086

    43%

    6737469

    9%

    13286816

    18%

    22523605

    20%

    1903

    37187788

    38%

    13050000

    13%

    16252692

    17%

    30530699

    32%

    1911

    48101346

    27%

    46312355

    26%

    43187097

    24%

    43139287

    23%

    ——资料来源:邓绍辉《晚清财政与中国近代化》

    A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B .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 清政府实现了关税自主 D . 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 6. 民国初年,一批文人改编京剧,在诗词歌赋等文本中选取题材,使剧词更文雅隽永,并参考昆曲、仕女画等文人艺术形式,发计了更为典雅的音乐、服饰、妆扮和舞蹈。京剧因此渐趋“雅化”,演变为具有严谨艺术准则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剧种。这一变化(   )
    A . 体现了京剧的传承创新 B . 促进京剧艺术平民化 C . 响应了文学革命的倡导 D . 批判了封建伦理纲常
  • 7. 1941年至1942年间,日军加强了对华北抗日力量的攻势。山东抗日根据地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将主力武装化整为零,分散成多支小部队潜入地方,融进群众,采用多种举措开展敌后斗争。小部队的组织形式(   )
    A . 标志着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 . 反映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成熟 C . 丰富了军队建发的理论与实践 D . 成为百团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 8. 1948年2月,新华社社论中指出,在解放区的职工运动中,“工人应当坚决反对那些进行怠工,进行关厂,进行破坏的私人资本家。同时对于愿意继续生产下去的私人资本家则应当与之共同工作,发展生产,繁荣解放区经济”。社论的目的是(   )
    A . 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 加快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 C . 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 . 明晰工人运动的正确方向
  • 9. 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泛雅典人节”中的一些比赛项目规定必须以部落为单位参赛,赛前训练、置办装备所需的资金南参赛单位筹备,奖品授予获胜部落的全体公民。这类比赛(   )
    A . 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基础 B . 加强了雅典社会团结认同 C . 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利 D . 强化了部落内部的血缘关系
  • 10. 英国学者克拉克认为:“1660—1832年英国社会经历了不断的冲突,最终确立了一个成功的国家体制,它以最小的冲突将王权与自由、宗教与科学、贸易与土地财富结合起来。”克拉克强调的是英国(   )
    A . 务实与妥协的传统 B . 利益分享的公平性 C .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D . 工业革命的进步性
  • 11. 1923年,苏联开始推行零售商业信贷政策,允许国民经济最重要部门的工人免息分期付款购买家居用晶、手工艺品、专业工具、农业设备以及工业企业生产的耐用品。这说明苏联(   )
    A . 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 B . 对经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 C .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D . 积极地应对紧张的国际局势
  • 12. 历史学家会根据某种“意义”划分历史时期。表2是某种划分“世纪”的方法,它的主要依据应是(   )

    表2

    世纪

    起止时间

    年数

    18世纪

    1689—1815

    126年

    19世纪

    181—1914

    99年

    20世纪

    1914—1989

    75年

    A . 世界市场的发展进程 B . 殖民体系的建立与崩溃 C . 世界政治格扁的演变 D . 西方民主体制的兴与衰
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王朝的腐败,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人民的反抗这种合力的作用,既注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又激起人们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探索。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史上杰出的革命人物和思想家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由此产生了新的合力运动。这种合力,已经不再是腐朽的清王朝和种种守旧力量与西方帝国主义入侵者的合力,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为新的历史主体的一方,与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为另一方进行斗争而构成的新合力。中国既已出现新的历史主体,就必然出现新的道路的探索。

    ——摘编自陈先达《历史合力与中国的道路选择》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家治理道路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中国走出了一条和苏联、西方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的、具有独创性的国家治理道路,既避免了像一些发展中国家那样国家能力软弱涣散,也避免了像苏联那样国家政权逐渐变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毛泽东在中国开创的国家治理思想的探索和创新。

    ——摘编自江宇《国家治理的中国道路》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必然出现新的道路的探索”的背景,并结合具体史实简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探索新道路的实践。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治理方面有哪些独创。并谈谈新时期“中国道路”的时代意义。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白寿彝《中国史学史》、郭小凌《西方史学史》等整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史学。上图反映了中西方史学发展过程中的交流借鉴。请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l单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5年,共产国际要求各国共产党和共青团在争取青年方面有一个根本的转变。1936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使团变为广大群众的非党的青年组织形式,去吸收广大青年参加抗日救国的民族统一战线。具体办法是:取消国统区团组织,建立公开半公开的各种各样的青年组织:大批吸收团员入党:采用青年的、民主的、公开的活动方式开展青年工作。按照指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县级以上团组织积极筹建青年救国联合会。半年后,各级青救会组织建立。1937年以后,青年部和西北青救会担负起领导全国青年运动的责任。为了培养团的青年干部,1948年9月中央团校成立,课程涉及社会发展史、唯物史观、列宁主义基础、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等。次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明确规定了青年团的性质、任务、建团方针和步骤。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除刊发原有的政治性、指导性文章外,还力求知识化,受到青年们的广泛欢迎。

    ——摘编自李静《共青团史话》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5年至1949年青年团改革的背景及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中央当时组织青年工作的意义和启示。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担负起全面加强工农红军正规化现代他的任务。他指出,应当有一支常备军,一支训练有素、专门的军队,一支装备齐全的军队;共产党必须加强对军队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和健全军队的政治工作机关。苏军通过军事院校和战争实践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还组织出版了一些军事理论刊物,研究国内外军事理论、军事思想、多兵种协同作战等问题。斯大林十分重视国防经济基础,提出“在国内创造一切技术和经济上的必要前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力量”。20世纪30年代,苏联抓住有利时机,从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购买引进了大量装备、设备、设计等。从1939年1月至1941年初,苏联的生铁储备粮增加了4倍,钢——1倍,铜——1倍多,铝——1.6倍。此外,苏联还在伏尔加和乌拉尔之间、中亚、远东等地区建设了大量工业项目,截止到1941年夏,东部地区军工产业已占全国的18.5%。

    ——摘编自徐晓村《论斯大林军事理论的几大亮点》

    1. (1) 根据材料,概括斯大林关于军队建设的主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联加强国防经济建设的措施及影响。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梁思礼(1924—2016)出生在一个“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的家庭。他说自己从父亲梁启超那里继承下来最宝贵的东西是爱国。1941年,梁思礼怀着“工业救国”的理想赴美求学,希望“学一门工业技术”,“为中国的建设出力”。1949年,他获得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后,拒绝了著名无线电公司的邀请,毅然回国。50年代末,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80年代初,梁思礼开始进军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倡导软件工程化,对载人航天发展起到很大作用。退居二线后,梁思礼站上讲台,面向全国高校开设《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历史责任》课程,讲授《中国航天精神和素质教育》,将航天的火种传给了下一代中国人。

    ——摘编自刘博智“梁思礼: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思礼的历史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思礼成为“共和国脊梁”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