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

更新时间:2020-08-18 浏览次数:14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连花清瘟胶囊被批准用于新冠病毒性肺炎轻型病人的治疗,其有效成分是由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等构成的。 B . 疫情面前,毅然逆行,他们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是值得我们铭记在心的英雄。 C . 当《傅雷家书》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D . 随着生产安全问题的出现,全社会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健全和建立生产安全监管机制。
  •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B . 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 C . 《小石潭记》的“记”是古代一种文体,用以论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D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
二、句子默写
  • 3.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1) 关关雎鸠,。窈窕淑女,。(《诗经·关雎》)
    2. (2)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3) 复行数十步,。土地平旷,。(陶渊明《桃花源记》)
    4. (4) 青树翠蔓, 。(柳宗元《小石潭记》)
    5. (5)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似。
三、字词书写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窜,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 , 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 , 船行却慢了……

    1. (1) 上面的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应该为应该为

    2. (2) 判断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渔父(yú fù)()    ②模样(mú yàng )(

四、语言表达
  • 5. 口语交际: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应对内容。

    罗斯福任美国总统以前,在海军部供职。某日,一位朋友问及海军在大西洋的一个小岛筹建基地的秘密计划。罗斯福特意向四周望了望,然后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守秘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

五、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1. (1) 《蒹葭》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 (2)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歌开头的环境描写,既渲染气氛,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B .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C . “伊人”的内涵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理解:人生中许多使我们执著追寻的美好的东西。 D .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终不可得的绝望之情。
六、对比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哂: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1. (1) 用“/”为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使 民 衣 食 有 余 则 自 不 为 盗 安 用 重 法 邪?

    2. (2) 解释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①便还家

      ②率妻子邑人

      与外人间隔

      不足为外人道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外户不闭。

    4. (4) 唐太宗认为百姓沦为盗贼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七、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问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

        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表”和“圭”说起。

        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

        ④“圭”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

    ⑤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

        ⑤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来解释,地球轨道投影到太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将这个坐标系的横轴,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

        ⑥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气;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

        ⑦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的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1. (1)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 古人用圭和表测量土地的长度,从而推算出二十四节气的长短。 B . 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观星台,是历史上最早记录节气变化的天文台。 C . 春分和秋分,其实就是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几天。 D .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
    2. (2) 文章结尾段的作用是什么?
    3. (3) 请根据文中有关节气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连接材料二

      农谚:吃了冬至饭,一天长(cháng)一线。

      ①请写出秋季里的第三个节气。

      ②请说说农谚中“一天长一线”的意思。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年三十夜的爆竹

        ①这些年,年三十夜几乎每年都是回乡下陪父母过。按乡下的说法,叫花子都有个年三十夜,这普天同庆的日子,无论你贫穷、富有,生活在城市、乡村,是在自己的出生地,或是流浪在异乡,在年三十夜,哪怕是远隔千万里的游子,都要不辞辛劳,奔赴自己的家乡,与亲人们聚在一起,团团圆圆,开开心心过个热闹的年!

        ②在我们那儿乡下,年三十夜吃年夜饭前先要祭祖,家家户户,堂屋香火前八仙桌上摆上酒菜,焚香、化纸钱,对着祖宗牌位三叩九拜,然后放爆竹,但听得满村的爆竹声在群山回响,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更为热闹的时刻则是凌晨“开财门”。我们那儿的习俗,年三十夜,吃过晚饭,约十点钟左右,每家每户都要大门紧闭,亲友串门只能从侧门进出,称之为“封门”;到了凌晨一至三点,在堂屋里点上红烛,斟上美酒,焚香,击磬,随着悠扬的磬声,化纸钱,祭拜天地,然后打开大门(即为“开财门”),燃放爆竹烟火,迎春纳福,迎接新的一年到来。谁家的爆竹声响得久、烟火放得多,喻意这户人家兴旺发达。一时间,爆竹声铺天盖地在群山回响,绵延不绝;黑暗的天空被焰火点亮,璀璨夺目,把年三十夜推向高潮!

        ③这几年回乡过年,有时我一个人回去,有时是带着妻儿回去;弟弟也偶尔带着弟媳回去;父亲长年病着,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家里有个病人,气氛难免有些压抑,年夜饭常吃得寡淡无味。斟上酒祭祀,遇弟弟也回去过春节的时候,为了烘托节日气氛,兄弟俩也喝上三两杯,浅尝则止,索然无味。隔壁的其敏表哥每年年夜饭吃得早,这几年常叫我去陪他喝酒,说与几个儿子喝不起兴,有我这个省城去的“客”,才能喝得尽兴。表哥礼数繁多,先是与他喝几杯,再安排三个儿子、媳妇,甚至于孙子分头向我敬酒,最后他还要作“总结”,几巡下来,常是一二十来杯酒下肚,让我醉意朦胧。这边还没喝完,屋下的其兵表哥又来邀了,说年三十夜,我这个贵客不能只光顾一家,他家那儿怎么也得去喝杯新年酒。又跟随着去,同样的礼数,“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喝得昏天黑地,不知身在东西南北矣!

        ④饭罢哪里还守得了夜,开得了“财门”,连有些串门来想见见我的寨邻都无暇顾及,早早地就去见周公,任凌晨“开财门”铺天盖地的爆竹炸响,我昏沉沉地,一觉即到天明。

        ⑤家父自2007年摔伤致残,行动多有不便,故土难离,不愿外出,母亲守着他;每年回去,想到父母不辞辛劳把我们兄弟三人养大,到了老年,妹妹远嫁他方,我们兄弟又在贵阳生活,家中只剩下他们两位老人留守,唯有寂寞相伴,心底未免郁郁于怀;前年秋,家父因病去世,春节回去陪母亲,百年老屋,只剩下母亲一人,人去屋空,触目伤怀,叫人情难自禁,唯有酒入愁肠,化作点点泪!

        ⑥母亲去年已到贵阳与我一起生活,快要过年的时候说是要回乡料理些事,还吩咐我别回去过年,她在乡下过完年即回来。因此,猴年的除夕,我没有回乡去,留在贵阳过。年三十夜,与岳父母,还有岳父弟弟一家及襟兄等,一大家子人,满满的两桌席,酒也喝了不少,幸而未醉。妻带着女儿在国外旅游,回到自己家里,我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屋子,听那窗外新年的爆竹声阵阵炸响。

        ⑦我是一只倦飞的鸟,此刻,故乡远隔千山万水之外,感知不到故乡年三十夜的欢腾。城里人的爆竹是图个喜庆,也没个讲究,常是没来由地有一搭没一搭地乱放。

        ⑧于是,在年三十夜,我一个人,听了城市半宿七零八落的爆竹声。

    1. (1) 说说本文以“年三十夜的爆竹”为题的作用。
    2. (2) 文章开头提及乡下关于年三十夜的说法,有什么作用?
    3. (3) 第⑤段划线句“唯有酒入愁肠,化作点点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4) 赏析第⑦段划线句子。

      我是一只倦飞的鸟,此刻,故乡远隔千山万水之外,感知不到故乡年三十夜的欢腾。

    5. (5) 文章结尾处写城市的“七零八落的爆竹声”,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八、名著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 (1)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根据下面的描述,选择恰当的人名,将序号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是保尔少年时代的好朋友,曾任共青团区委书记,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流弹击中,英勇牺牲。

      原是一名水兵 ,地下工作者,对保尔革命意识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老一辈无产阶级 革命者的杰出代表。

      是林务官的女儿,给少年时代的保尔带来很多温暖。

    2. (2)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哥哥是个铁路工人。 B . 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上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 . 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过自杀的念头。 D . 保尔在一次激战中受重伤,在养病期间他认识了冬妮娅,后来冬妮娅成了他的妻子。
九、作文
  • 11. 作文。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个片段出自我们熟悉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你针对这段文字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