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

更新时间:2017-09-23 浏览次数:949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 . 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 . 由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 . 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 2. 关于质点、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质量很小的物体才能看做质点 B . 位移与路程都用来反映运动的路径长短 C . 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D . 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 3. 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改变情况,假设均为匀变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初始速度(m/s)

    经过时间(s)

    末速度(m/s)

    5

    5

    10

    0

    10

    10

    0

    10

    20

    0

    20

    30

    A . 甲的初速度最大,加速度最大 B . 乙的速度变化最小 C . 丙的速度变化最快 D . 丁的末速度最大,加速度最大
  • 4. 甲球的重力是乙球的2倍,甲、乙分别从距同一水平地面高H、2H处同时自由落下(H足够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大 B . 下落到距地面同一高度时,甲、乙的速度相同 C . 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2倍 D . 在自由下落的全过程,甲球平均速度小于乙球平均速度
  • 5. 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5s内物体的( )

    A . 路程为25m B . 位移大小为25m,方向向下 C .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 D . 平均速度大小为5m/s,方向向上
  • 6.

    如图所示,AB是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P点是圆上的一点,在P点作用了三个共点力F1、F2、F3 . 若F2的大小已知,则这三个力的合力为(   )

    A . F2   B . 2F2   C . 3F2   D . 4F2
  • 7.

    甲乙两汽车从相距100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 . 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40 km C . 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路程总比甲车的大 D . 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 8.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此通过A、B、C三点,位移xAB=xBC , 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m/s,那么,物体通过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   )

    A . 8 m/s B . 9m/s C . 10 m/s D . 11 m/s
  • 9.

    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 B . 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 C . 在t1﹣t2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 D . 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
  • 10.

    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直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B点,杆的一端顶在掌心O处,当在A处挂上重物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杆OA处于水平状态,绳与杆分别对手指和手掌有力的作用,对这两个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绳对手指的拉力沿AB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 B . 绳对手指的拉力沿BA方向(如图示方向) C . 绳子对A点的作用力和杆对A点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D . 绳子对A点的作用力和杆对A点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大于重物的重力
  • 11.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GA=3N、GB=5N,A用轻绳挂在天花板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弹簧原长20cm,劲度系数为100N/m,则绳中张力F1和B对地面的压力F2弹簧长度的可能值分别为(   )

    A . 4 N、4 N、21cm B . 4 N、6N、21cm C . 2 N、4N、19cm D . 2 N、6N、19cm
  • 12.

    某实验小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如图,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的直边水平,橡皮筋的一端固定于量角器的圆心O的正上方A处,另一端系绳套1和绳套2.两只弹簧秤分别挂在绳套1、2上,缓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处,此时绳套1沿0°方向,绳套2沿120°方向,保持两绳套夹角120°不变,将绳套l由0°方向缓慢转动到60°方向,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处不动.关于绳套1和绳套2的拉力F1和F2大小的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F1逐渐增大 B . F1先增大后减小 C . F2逐渐减小 D . F2先减小后增大
二、<b >实验题</b>
  • 13.

    如图,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力F水平向左拉木板,木板向左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图中已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放大画出),则物块P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N.若测得物块P质量为500g,根据表中给出的动摩擦因数,可推算出物块P的材料为.(g取10m/s2

    材料

    动摩擦因数

    木头﹣木头

    0.20

    金属﹣木头

    0.25

    皮革﹣木头

    0.28

    橡胶﹣木头

    0.30

  • 14.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1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 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频率为f的交流电源.

    1. (1) 计算F点的瞬时速度VF的公式为VF=

      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的公式a=.(用dn和f表示);

    2. (2) 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出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试在如图所示坐标系中合理地选择标度,在图2中作出vt图象,并利用该图象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对应点

      B

      C

      D

      E

      F

      速度(m/s)

      0.141

      0.180

      0.218

      0.262

      0.301

    3. (3) 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偏低,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b >计算题</b>
  • 15.

    如图所示,一位重600N的演员,悬挂在绳上.若AO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BO绳水平,则AO、BO两绳受到的力各为多大?(g取10m/s2 , sin37°=0.6,cos37°=0.8)

  • 16.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即t=0,在此后连续两个2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分别为4m和8m,求:

    1. (1)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 (2) 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 17.

    砂土堆积成的土坡,在自然稳定状态下的极限坡角,称为“自然休止角”,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放置一重为100N的物体,斜面倾角为θ=37°时物体恰能静止在斜面上,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 , sin37°=0.6,cos37°=0.8)求:

    1. (1) 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 (2) 当斜面倾角为θ=30°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3. (3) 当斜面倾角为θ=60°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 18.

    图1是某种升降电梯工作原理图,它由轿厢、配重、缆绳、滑轮和电动机等部件组成,连接轿厢的两根缆绳非常靠近,轿厢空载时的重量是3100N,配重的重量为3000N.某次电梯载货物的重量是1000N,图2是电梯上升的x~t图线,0﹣4s的图线为顶点在原点、开口向上的抛物线,4﹣8s的图线为直线,不计缆绳重力和一切摩擦阻力,在此运动过程中,g取10m/s2 . 求:

    1. (1) 在0~4s之间轿厢的加速度多大?

    2. (2) 在t=4s时轿厢的速度多大?

    3. (3) 在4~8s之间缆绳1承受的拉力为多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