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年语文升学模拟大考卷试卷

更新时间:2020-07-14 浏览次数:18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4分)
  • 1. (2020·大庆模拟)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

        书山有路“晨读”为径,学海无涯“坚持”作舟。阅读的最佳时机应该是早晨:耳根清净,满目鲜活,书卷在握,清风徐来,舒适qiè意。沉浸书里,或做吮指状,或凝神屏息。看到妙处,或拍案叫绝,或手舞足蹈;读到悲情,双目红润,泪眼婆suō;读到谐处,抿嘴微笑,喜上眉梢。真正的阅读就应该是这种禅定的状态,任尔东南西北风,手握册页,我自岿然不动。文字在精神的外围蒙上了一层金刚罩,管他外面风雨琳琅,翻开书,满目都是晴天。

  • 2.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细(xiān ) 寒(jīn) 枝(qiú) 信手来(niān ) B . 空(lòu )日(lì) 异(chà) 玲珑透(tì) C . 永(juàn)忸(ní )恐(hè) 虚与蛇(wēi) D . 难(jié) 聚(cuán) 跷(xī) 言简意(gāi)
  • 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 那些蛮不讲理的高铁“霸座”者,实在是令人深恶痛绝 B . 自央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播出以来,真的是可歌可泣 , 引发了观众的热烈反响。 C . 西方国家有些人遏制中国发展的思想根深蒂固 , 我们表示坚决反对! D . 舞蹈艺术是用肢体语言表达对生活的赞美和思考,矫揉造作只能适得其反。
  • 4. (2020·大庆模拟)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保护文化遗产时要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分类指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B . 4月23日,海军建军七十周年阅兵式在山东青岛隆重举行,参与此次阅兵式的国家海军代表团大约有60个左右。 C .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正契合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伦理价值。 D . 盐池湾生态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数量大幅增加的原因是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改善的结果。
  • 5. (2020·大庆模拟)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卖油翁》《钱塘湖春行》。 B .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C .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做出了深刻的批判。 D . 《格列佛游记》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游历。
  • 6. (2020·大庆模拟)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1) 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渔家傲》)
    2. (2)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 (3)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 (4) ,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5. (5) 崔颢在《黄鹤楼》中以“”两句,描绘了明朗秀美、草木争荣的风光。
    6. (6) 共产党人在扶贫的道路上不怕困难,不畏艰难。他们对扶贫充满信心,正如《登飞来峰》中所写的“”一样,他们勇往直前,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 7. (2020·大庆模拟) 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

        褪黑素,是存在于藻类等众多生物中的一种激素,它在生物中的含量水平 ①。它在无光照的夜间分泌量最大,能够帮助降低体温和减少脉搏跳动次数,有助于睡眠;清晨,褪黑素的分泌量减少,人就慢慢醒来,因此,它被称作“睡眠激素”。现代社会的各种照明设备和数码设备都会对褪黑素的分泌产生影响,从而②

  • 8. (2020·大庆模拟) 口语交际。

        学校举行了“薪火相传,牢记使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邀请了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校友来参加活动,校领导、学校教师(包括离退休教师)和全体学生出席了活动。学生会责成你以校园小记者的身份在活动结束之时采访退休教师李老师,请你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共46分)
  • 9.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诗词阅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词人热爱的军旅生活。 B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C . 从炼字的角度来看,“沙场秋点兵”中的“秋”既点明了季节,又渲染了战争的悲凉气氛。 D . 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迸发,打破了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2.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古文阅读】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 ① 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 ② 受鱼,必有下人 ③ 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初谭集·廉勤相》)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宰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实词的含义。

      ①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辩:

      ②是亦不可以乎已:

      ③公孙仪不受:

      ④即无受鱼而相免:

    2. (2)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 行道人弗受一国尽争买鱼而献 B . 蹴尔与之夫子嗜鱼不受 C . 弟子谏曰谓妻曰 D . 法躬耕南阳
    3. (3) 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画出一处)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4. (4) 请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简要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取和舍的。
    5. (5)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②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 11. 阅读《冲向太阳的探测器》,回答问 题

    冲向太阳的探测器

        ① 在升空8天之后,帕克太阳探测器在2018年8月20日启动了自身的引擎。这次“近乎完美”的长达7分钟的第一阶段轨道修正操作至关重要,探测器通过引擎提供的动力修正了自己的轨道,然后义无反顾地向太阳飞去。

        ② 为了摆脱地球重力的影响,想要把这个600多千克重、一辆小汽车大小的帕克太阳探测器送上轨道,需要比发射火星探测器多出55倍的发射能量。虽然发射数次被推迟,帕克太阳探测器仍在2018年8月12日由一架巨大的德尔塔-4重型运载火箭送上了太空。这个让科学家们花费了数十年、耗资15亿美元的科学项目终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③ 为什么要探测太阳? 实在是因为太阳对于人类来说太过重要。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所获得的能源,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太阳的输送,生命离不开阳光普照。

        ④ 除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对太阳进行科学探测对于人类宇宙学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太阳都会是人类唯一有可能进行实际探测的恒星。理解太阳的结构,有助于人类理解恒星的活动规律,加深对整个宇宙的理解。除此之外,对于太阳本身,尤其是对于日冕部分,人类还有很多持续多年的困惑,帕克太阳探测器的工作有可能帮助人类一举解决这些难题。

        ⑤ 太阳的大气层(日冕)要比其表面温度高出很多。在日冕外层,温度可以超过100万摄氏度,而向内1600千米到达太阳的表面,温度则只刚刚超过5000摄氏度。如何解释太阳外层不同区域之间相差了几百倍的温差,是天文学多年来大的谜团之一,这被称为“日冕热量之谜”。

        ⑥ 日冕不仅温度极高,还能够一直保持这个温度,说明有着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在 20世纪 50 年代,当时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的物理学家尤金·帕克首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恒星如何释放能量的模型,简单描述也就是如今人们说的“太阳风”。帕克提出,可能存在一种叫作“毫微闪焰”的现象造成了日冕的高温。而除了用这种能够产生出纳米级耀斑的毫微闪焰模型来解释日冕热量之谜以外,还有另外一种理论认为日冕外层的能量来自于电磁场。电磁场让带电粒子快速旋转,从而获得巨大的能量。

        ⑦ 这两个用以解释日冕热量之谜的理论模型各有支持者,更多科学家认为,真正原因很可能是两种因素都在起作用,因为这两个理论并不相互排斥,很可能共同造就了太阳外层的高温。除了这两种主要理论之外,还有其他各种理论试图解释日冕热量之谜,想要真正解开日冕热量之谜,就需要详细了解太阳风的构成。因此,想要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别无他法,只能向太阳发射一个探测器,近距离采集太阳风的粒子。

        ⑧ 人类发射一个探测器去探测一颗恒星,这种原本只会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的场景正在成

        为现实。

        ⑨ 自从人类文明的诞生之日起,太阳在所有文化中就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这颗恒星为

    所有生命提供了光和热量,它强大、无情,不可违背,有如神明的化身,它稍有异常都会引起人们的恐慌,以为这是来自于未知的某种警示。如今人类制造出探测器去主动接近和探测太阳,这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离开了襁褓,终于有能力直面决定着自身命运的恒星。

    (选自《今日文摘》2019年第12期)

    1. (1) 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除运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 (2) 文章第⑥段中的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删掉?为什么?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帕克太阳探测器由一架巨大的德尔塔-4重型运载火箭送上了太空,送上太空8天后启动了自身引擎。 B . 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太阳已经成为进行实际探测的恒星,理解太阳的结构,有助于人类理解恒星的活动规律。 C . 人类已经得知太阳大气层外层的温度比向内1600千米到达太阳表面的温度要低得多,温差相差几百倍。 D . 物理学家尤金·帕克首先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恒星如何释放能量的模型真正解开了“日冕热量之谜”。
  • 12. 阅读《思想扭曲的网文该休矣》,回答问题。

    思想扭曲的网文该休矣

        ①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全民群防群控顽强抗“疫”的节骨眼上,一些诸如《“感谢”你,冠状病毒君》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却为了吸引关注,用非常不恰当的方式耍起了小聪明。“我要感谢你,冠状君,因为你让我看到了一种甘露叫———众志成城! 我要感谢你,冠状君,因为你让我看到了一种甘露叫———勇往直前! 我要感谢你,冠状君,因为你让我看到了一种甘露叫———视死如归!”作者的“标题党”效果,不但没能引起读者任何的好感,反倒让广大网民感到愤怒。

        ② 文章,不仅载道明道,更折射出作者的品性涵养。看得出来,作者固然并非真正感谢病毒。但即便在“感谢”二字上标注了引号,也掩盖不了思想积累、知识储备的缺乏,其创作思想也因为创作方式的变形而产生扭曲。就文章形式来看,这种在表情达意上的刻意“错位”,不但不是创新,而且还违背了创作的基本规律。如果形式上的“过失”姑且情有可原,那么文章内容和思想上的“扭曲”则让人难平愤怒———对种种“甘露”、诸多“精神”的歌颂,并非其由衷之情、有感而发,而是由于“冠状病毒君”的出现和蔓延,这一组组由作者主观臆造的关联,违背了人们的正常思维认知和价值审美,这种对人性、对生命的淡漠,完全暴露了作者的基本素养。

        ③ 文品就是人品,文艺观即是价值观。价值观错位,就很难创作出让公众心情振奋和产生共鸣的作品。敬畏生命者,无须标新立异。出口皆文艺,无论作文、做事、做人,都能理明事备。“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回来给你一个更完美的婚礼!”“我报名,请让我去。”“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一位位最美逆行者,向死而生、以命换命,谱写的是感人肺腑的精神,成就的是一篇篇令人振奋的优秀作品!

        ④ 在这用生命抗击疫情、用生命挽救生命的非常时期,需要的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需要的是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对于身处抗击疫情后方的人们,特别是广大文字工作者来说,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是最起码的要求和素质。要么发出正面声音,传递正能量,激励斗志,鼓舞人心,感谢那些辛苦付出的人;要么少发声,少出门,悄悄闭上嘴巴,戴上口罩,别给抗“疫”救灾工作添乱。

        ⑤ 疫情当前,生命重于泰山。这种疏离人心、漠视人性的创作歪风当刹当禁,万不可让其

    借机贴上“文艺”的标签四处传播。愿创作者们,莫投机、莫得意,用真心抒写真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创作,书写和记录现实生活,感触国运与时代变化,为祖国和广大人民鼓与呼,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读者的心田。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4日)

    1.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文章由对微信公众号文章《“感谢”你,冠状病毒君》的评价写起有什么作用?
    3. (3) 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 13. 阅读《八十里的母爱》,回答 问题。

    八十里的母爱

        一年前,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做事丢三落四的,说过的话一会儿就忘,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就在小区里徘徊,哪栋楼哪个门都记不清了,有认识的人把母亲送了回来。老婆说:“还是把妈送敬老院吧,那里人多,还有专人照顾。我们常去看看,又不是不管她。”

        他不肯,怕委屈了母亲。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很多人劝母亲改嫁,可母亲怕再嫁人对孩子不好,都拒绝了。母亲一个人把他拉扯大,送他上了大学,为他成家娶妻。现在他怎么忍心把母亲送进敬老院。

        母亲的记性时好时坏,那天,在煤气灶上熬鸡汤,汤沸了,把煤气熄灭了,母亲却浑然不知,还坐在客厅看电视。他下班回家,推门就闻到刺鼻的煤气味,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忙开窗通风。老婆责怪说:“妈,您熬汤怎么不勤看看,这煤气泄漏多危险啊! 这一爆炸,整个家都没了!”憋了半天,母亲回答:“知道了,我以后小心。”

        一年间这样的事发生过很多次,他开始改变了想法,也许把母亲送进敬老院,有专业人员照顾,对母亲不是一件坏事。他和母亲说了自己的想法,母亲沉默很久,终于答应了。他为母亲找了一个条件很好的敬老院,在离市区八十里的一个湖畔,风景宜人,空气也好,在一个周末把母亲送了进去。

        “妈,有时间我们就来看您。”老婆对母亲说。

        此时母亲清楚极了,她拿起包裹,走向自己的房间。站在门口,母亲停下了脚步,回头对他说:“孩子,以后可以接我回家住几天吗?”那一刻,他心头一颤,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母亲期望的目光、祈求的口吻多像儿时的自己。小时候,母亲每次送他到幼儿园,他总会央求母亲,早点儿来接我哦! 如果下班早,母亲就会早早接他回家,不在幼儿园吃晚饭。他和小伙伴挥手告别,那一刻简直幸福极了。小伙伴们都投过来羡慕的目光,小孩子的世界大人不懂,早一刻见到母亲,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母亲住进了敬老院,他的心却放不下来,总有一丝牵挂:母亲有没有想他? 在里面生活习惯吗? 是否和同屋的阿姨脾气相投? 母亲是个内向的人,他怕母亲受欺负。给敬老院打过几个电话,对方说一切均好,不用惦念,他才稍安心。

        那天凌晨,一个电话把他从睡梦中惊醒。母亲从敬老院跑了! 他和老婆连忙赶到敬老院,院长一直说抱歉,说院里管理不到位。

        “可是,谁知道阿姨能这样厉害啊!”院长有些委屈地说。

        他看了监控录像,也惊呆了:半夜,母亲趁工作人员都不在,悄悄收拾起自己的衣物,用床单打成一个包裹背在肩上。她爬上院中靠墙的一棵柳树,顺势翻过两米高的围墙,跳到院外,然后母亲就这样消失在了夜幕中。要知道,母亲已年逾七旬,平时哪会上树翻墙啊。

        敬老院距离市区有八十里路,这里母亲从没来过,何况母亲还有老年痴呆症。母亲会跑向哪里? 会不会自此一别永不再见? 他蹲在地上失声痛哭。众人安慰他,既然报了警,再等等看,也许老人不会丢,认得家。

        他和老婆开着车,一路寻找,从敬老院到母亲的单位,到小区,到母亲曾经上课的老年大学,都不见母亲的踪影。

        此时已是第二天下午,十多个小时过去了,母亲还杳无音信。他呆坐在路边,看城市中的人来人往,回忆起母亲抚养他的点点滴滴。忽然他想到一个地方,母亲会不会去那儿了? 他一下从地上跃起,一路开车飞驰。他的车一拐进那条小巷,就看到了儿时的幼儿园,虽然建筑已经翻新,可大门依旧是明亮的天蓝色,像儿时的天空。那儿,站着他的母亲,正不断往里张望,嘴里呢喃着:“大宝,母亲说过早来接你哦。”

        疾病让母亲忘记很多,却唯独记住了儿时接他的路。他知道现在母亲是等着回家的孩子,而他是母亲的依赖。他轻轻地抹去眼角的泪水,上前牵起母亲的手,说:“妈妈,我们回家吧。”

     (选自《短篇小说·原创版》2019 年第 4 期)

    1. (1) 通读全文,从儿子的角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① 一年前,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儿子不舍得送她去敬老院。

      ④ 儿子费尽周折终于找到母亲,决定带母亲回家居住。

    2. (2) 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 (3)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轻轻地抹去眼角的泪水,上前牵起母亲的手,说:“妈妈,我们回家吧。”

    4. (4) 读完文章后,有人说“养儿方知父母恩”,亦有人说“子欲养而亲不待”。你更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三、作文(共50分)
  • 14. (2020·大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那些片段像是卷入蚌壳酿成珍珠的沙砾,半醒半睡在回忆的波涛里,安静地等待着某一次潮汐,等待着被行走在岸边的我们拾起,让我们为它们曾经忽略的美而恍然伫立。

    请以“追忆那些美丽的片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