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1-21 浏览次数:141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b>
  • 1. (2019八下·花都期中)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的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 2. (2019八下·花都期中) “今天这个日子不寻常,对我们藏族人来说更不寻常。”59岁的边巴老人从柜子里拿出只有节日才穿的崭新藏装和长筒马靴,满怀欢喜地前往布达拉宫广场。边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件大事,对于国家而而言,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族老百姓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件大事是( )
    A . 青藏铁路通车 B . 设置驻藏大臣 C . 青藏公路通车 D . 西藏和平解放
  • 3. (2018八下·东台月考)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 . 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 . 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 . 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 . 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 4. (2016八下·衡阳期中)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是(  )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杨靖宇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5. 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林煌华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 . 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 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 . 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 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 6. (2019八下·花都期中)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三大改造
  • 7. (2019八下·花都期中) 下列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 . 食堂巧常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线 B .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C .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 .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 8.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七大”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9. (2019八下·花都期中) 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
    A . 建国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 B .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 . 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 D . 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 10. 下列两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 . 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C . “大跃进”运动遍及城乡 D . 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 11. 他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他”是(  )
    A . 邓小平 B . 刘少奇 C . 周恩来 D . 彭德怀
  • 12. (2019八下·花都期中) 作家莫言在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蛙》中写道:“舞台上插着几十杆红旗,挂着红布白字横幅,…喇叭正播放着‘语录歌’: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造反有理。这段描写表现得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场景( )
    A . 五四运动时期 B . 土地革命时期 C . 文革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 13. (2016·青岛) 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

    A . 邓稼先 B . 王进喜 C . 焦裕禄 D . 袁隆平
  • 14. 以下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主题是  (   )

    A . 实行土地改革 B . 实行农业合作化 C . 实行三大改造 D .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 15. (2019八下·花都期中) 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下列事件发生在1978年的有( )

    ①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③“文化大革命”结束

    ④粉碎“四人帮”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16. (2019八下·花都期中)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这个地方,下麦田、进农家,总书记感慨的说“当年18户农民拼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这个地方”应该是( )
    A . 安徽凤阳小岗村 B . 广东省的深圳 C . 海南省 D . 上海市的浦东
  • 17. 《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第一版收录了“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经济、商品经济”等词语,至1996年第3版增加收录“市场经济、国有经济、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现代汉语词典》将“市场经济”收录其中源于(  )
    A .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 中共十三大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18.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的制定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 19. (2019八下·花都期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地区是( )
    A . 环能海地区 B . 上海浦东 C . 闽南三角地区 D . 海南经济特区
  • 20. (2019八下·花都期中) 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标的年代标尺反映的主题是(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 B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过程 C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转变过程 D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 21. 在农村改革的影响下,城市开始积极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央决定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 增强企业活力 B . 政企分开 C . 招商引资 D . 招商引资
  • 22. (2019·北部湾模拟)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是(   )
    A . 中共十六大 B . 中共十七大 C . 中共十八大 D . 中共十九大
  • 23. (2019八下·花都期中)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指的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②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③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全面从严治军

    ④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推进创新

    A . ②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④
  • 24. (2020八下·遵化期中)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 .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 .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 . 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 .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 25. 下图所示是《人民日报》刊发的某会议公报。该会议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

    A . 阶级斗争领域 B . 经济建设领域 C . 组织路线领域 D . 法制建设领域
二、<b>阅读材料,辨析作答。(8分)</b>
  • 26.   周恩来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第二个天安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1. (1) 第二个“天安门”指什么?
    2. (2)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三、<b>材料解析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2分,共42分。</b>
  • 2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如图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中颁布了哪部土地法?
    2. (2) 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的怎样的调整?
    3. (3) 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根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什么?
    4. (4)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对比,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 2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1月26日

    材料二:30年前的今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3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1978年

    2007年

    实际增长

    世界名次

    备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45

    24.95万

    年均9.8%

    4

    同期世界3倍

    城乡居民收入

    城镇人均(元)

    343

    13786

    6.5倍

       

    农民人均(元)

    134

    4140

    6.3倍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中邓小平充分肯定了对外开放中的哪一做法?
    2. (2) 结合材料二指出中共哪一次会议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根据材料二概括30年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至少2点)
    3. (3)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至少2点)
    4. (4)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
  • 29. 材料论述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规律,努力走出一条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此期间,成就令人鼓舞,但也历经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二: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来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早在哪次会议上提出?
    2. (2) 根据以上两段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