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朝阳区2020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6-23 浏览次数:29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 如图是一处历史古迹征集的标识,以下诗文与标识内容相符的是(   )

    A . 五千年前天地浑,人文初祖始圣明 B . 溥天之下号寰区,大禹曾经治水馀 C . 堰遏都江浪,民怀太守恩 D .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 2. 周朝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材料反映出(   )

    ①分封的原因

    ②分封的对象

    ③分封制等级严格

    ④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3. 汉文帝采纳大臣的建议“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些做法(   )
    A . 使汉初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B . 使得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C . 巩固大一统局面,西汉达到鼎盛 D . 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4. 北朝正史记载,有姓名可考的不同民族通婚共241起,仅北魏一朝民族间通婚就有121起,史书上未记载的更多。材料反映南北朝时期(   )
    A . 南北政权对峙 B . 江南得到开发 C . 北方民族交融 D . 重视编修史书
  • 5. 有历史学家认为,秦汉时期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隋唐宋时期社会中下层开始出任官僚。出现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 . 选拔官吏看重门第 B . 开通大运河 C . 科举制创立并完善 D . 设立军机处
  • 6. 如图是出土于唐长安城遗址的伎乐八棱金杯,杯身上的乐师深目高鼻,服饰带有中亚风格,手持琵琶等西域乐器。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 . 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B . 唐都长安的城市建筑 C . 唐三彩制作工艺的成熟 D . 唐代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 7. 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陆路交通便利 B . 社会风气开放 C . 科学技术发达 D . 经济重心南移
  • 8. 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 . 实行盐铁官营 B . 订立“澶渊之盟” C . 在地方设行省 D . 在地方设“三司”
  • 9. 有历史学家指出:“明清社会变革的一大特征是商品经济发展。”以下史实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 出现了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 B . 颁布“禁海令” C . 推广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D . 人地矛盾突出
  • 10. 以下属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是(   )

    ①戚继光抗倭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林则徐虎门销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有学者指出,在经济领域列强构建了对中国的吸血管,包括索取赔款和强迫协定关税等。这些现象始于(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2. 维新的曙光刚刚显露,却瞬间消失。激愤的中国农民烧教堂,杀洋人。联军长驱直入,攻占北京,再遭国耻。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依次是(   )
    A .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B .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C . 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 .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3. 湖北革命党人在十年中遵循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做出巨大努力。追溯这一过程,便会发现,首义决非是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材料中的“首义”是(   )
    A . 金田起义 B . 武昌起义 C . 护国战争 D . 秋收起义
  • 14. 如表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接到的一封电报的内容。电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

    A . 袁世凯复辟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南昌起义
  • 15. 中国收回了曾被日本侵占的领土﹣﹣东北、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和常任理事国,重新确立了世界大国的地位。近代中国的这些巨大转变始于(   )
    A . 辛亥革命的成功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土地改革的实行 D . 三大改造的完成
  • 16. 以下史实处于解放战争的某一阶段。这一阶段是(   )

    时间

    主要参战部队

    战役结果

    1948.9~1948.11

    东北野战军

    解放东北全境

    1948.11〜1949.1

    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1948.11〜1949.1

    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A . 战略防御 B . 战略反攻 C . 战略决战 D . 最终胜利
  • 17. 20世纪30年代,音乐工作者创作了大量唤起民族觉悟,鼓舞民众抗战的歌曲。其中成就最大的是(   )
    A . 蔡元培和胡适 B . 聂耳和冼星海 C . 鲁迅和茅盾 D . 徐悲鸿和齐白石
  • 18. 如图地图反映的战争(   )

    A .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B . 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 . 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 . 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 19. 1979年,广东省向中央提出建议,在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及创办贸易合作区。邓小平非常赞同,向中央倡议批准这一建议。其直接结果是(   )
    A .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开展国企改革 C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设立经济特区
  • 20. 一位同学分类梳理新中国建设成就。其中①处应为(   )

    第一类: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

    第二类:东风系列导弹战略核潜艇辽宁号航空母舰

    第三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A . 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 .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C . 釉型杂交水稻 D . 青蒿素的发现
  • 21. 15世纪中叶,人类已知的陆地面积只占全部陆地面积的 ,航海区域只有全部海域的 .到17世纪末,人类已知的陆地和海洋都已达到全部的 .材料反映出(   )
    A . 新航路开辟扩展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 B . 租地农场的发展 C . 电报等通讯工具的出现使联系更便捷 D . 活字印刷的传播
  • 22.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688年英国议会迎请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 B .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C . 《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得征收捐税 D . 《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 23. 如表反映出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是(   )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了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A .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B . 号召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C . 废除了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 D . 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 24. 以下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日本

    年代

    1851~1873

    1861〜1873

    1861〜1873

    1868〜1873

    年均增长速度

    3.3%

    5.1%

    3.8%

    32.2%

    A . 英德矛盾不断激化 B . 日本工业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 C . 美国出现垄断组织 D . 明治维新促进了日本工业发展
  • 25. 1665年到1666年英国瘟疫盛行,剑桥大学停课,他回到乡下的家中。在这段时间,他从事的研究推动了力学的发展,后来诞生了运动定律。“他”是(   )
    A . 牛顿 B . 达尔文 C . 爱迪生 D . 爱因斯坦
  • 26.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他所说的“联盟体系”是(   )
    A . 反法同盟 B .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C . 国际联盟 D . “北约”和“华约”
  • 27. 1917年的临时政府拒绝考虑大多数俄国人要求的土地与和平,而苏维埃提出了立即媾和与立即分配土地的口号,因此群众日益离弃了临时政府,转向苏维埃。材料说明(   )
    A .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B .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 . 十月革命反映了俄国人民的愿望 D . 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得到恢复
  • 28. 1933年到1939年,美国救济工作机关为480万人解决了就业问题。民用工程管理局和公共工程管理局累计雇佣人员2300万,接近当时全国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以上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 . 调整农业政策 B . 实行计划经济 C . 保障人民生活 D . 整顿金融体系
  • 29. 如图漫画中站立的两人是罗斯福和丘吉尔,少年头上的英文是“UNITY“(联合)。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B .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C .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 . 苏联红军攻克柏林
  • 30. 如图是一位同学做的专题复习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

    A .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B .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 .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共45分)
  • 31. 疫病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在促进人类不断觉醒。

    材料一:

    时期

    受疫情影响的历史

    东汉末年

    《三国志》载:“①     至赤壁,与备(刘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东汉末年

    张仲景宗族在瘟疫中病死了 ,其中因“伤寒”死去的占七成。张仲景积极救疫,后来写成了②      , 这部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明清之际

    1641年到1643年北京大疫,《崇祯实录》称:“死亡日以万计。”疫情导致北京守城军队严重缺额,于是③     领导的农民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材料二:14世纪中叶的黑死病大死亡使人们冲破了教会的禁欲观念,促使人们去追求现实生活,同时对人生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于是意味着死亡的黑死病,却迎来了人类历史中灿烂的时代。随着从14世纪的大瘟疫中恢复过来,西欧迸发出一群光辉灿烂的名字。

    ﹣﹣摘编自宋耀良《黑死病与文艺复兴运动》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不仅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生活习惯、科技以及文化,也带来了天花病毒。由于印第安人从未接触过天花而缺乏免疫力,这种病毒几乎侵袭了所有的印第安人。在这种情况下,殖民者扩大从非洲掠夺黑人奴隶的规模,以增加美洲的劳动力。

    ﹣﹣摘编自舍曼《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19世纪前,各种协会和自治团体在城市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承担主要职能,但它们对此持不负责任的态度。19世纪中叶以后,伴随着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公共卫生问题出现:人口膨胀,拥挤、潮湿、没有采光及通风的居住环境,导致传染病横行。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通过制定公共卫生法的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其中的《公共卫生法案》表明政府下决心承担卫生责任。

    ﹣﹣摘编自田明孝《19世纪英国的公共卫生观念》

    材料五:2004年,中国针对亚洲的禽流感疫情与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公共卫生合作机制,为东盟各国提供资金、物资和技术援助。同时,中国本着“及时、公平、透明”的原则,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通报禽流感疫情信息,同世卫组织共同开展病例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分析。

    ﹣﹣摘编自张梦姣《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中国参与》

    1. (1) 将材料一中的史实补充完整。
    2. (2) 依据材料二,说出“灿烂的时代”的核心思想。列举这一时代一个“光辉灿烂的名字”及其作品。
    3. (3) 依据材料三,分析美洲出现流行病的原因以及流行病给美洲带来的后果。说出殖民者为应对这一后果所采取的手段。
    4. (4) 依据材料四,说出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公共卫生管理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5. (5) 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国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方式。
  • 32. 纺织业是经济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评价因素之一。

    材料一:甲同学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会人们养蚕缫丝,人们就有了衣服穿。乙同学说:那是神话故事,我国原始农耕时期,人们会搓合绳索,逐渐掌握了纺织技术。

    材料二:

    ①唐代蹙金半袖

    ②宋代市舶司遗址

    ③元代急递铺令牌

    ④明代过洋牵星图

    用金线在衣上绣出图案以为装饰,缕金为花,细如丝发,是唐代丝织业的代表性文物

    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发给商人出海许可证等。宋代对广州等有贡献的市舶使进行奖励

    急递铺专门负责传送官府紧急文书,使者出示令牌,急递铺方可提供驿马、饮食等

    过洋牵星是观测星辰航海的技术,郑和船队以此导航,非常准确,处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材料三:

    15世纪纺织手工工场:商人雇佣零散工人,向他们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制成成品销往国内外,工人成为雇佣劳动者。以手工劳动为主,生产效率有限

    19世纪棉纺织工厂:工厂里的工人被资本家雇佣,领取工资,他们与资本家之间的利益是对立的。以蒸汽机为动力带动生产,生产规模大,生产效率高

    材料四:

    创办人

    时间

    企业

    左宗棠

    1880年

    甘肃兰州织呢局

    李鸿章

    1889年

    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

    1893年

    湖北织布局

    ﹣﹣整理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其根本则在实业。”他放弃高官厚禄,创立大生纱厂。1914至1921年,大生纱厂利润达1000万两以上。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材料五: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改革外贸管理体制,加快引进设备、技术,加速纺织工业现代化进程。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贸易不断扩大,纺织企业抓住机遇,扩大纺织品出口,奠定了“纺织大国崛起”的雄厚基础。

    ﹣﹣摘编自陈义方《纺织大国崛起历程》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哪位同学的观点符合纺织技术起源的史实。从以下三件文物中选一项(写序号),说明这位同学的观点。
    2. (2) 关于中国古代丝织品广泛向外传播的原因有以下观点。将材料二中的史实与观点相对应。(写序号)

      A.政府鼓励海外贸易:;B.丝织品工艺水平高:;C.航海技术发达:

    3. (3) 依据材料三,比较纺织手工工场与棉纺织工厂的异同。
    4. (4) 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原因。
    5. (5) 依据材料五,分析我国作为“纺织大国崛起”的国内、国际背景。
  • 33. 戏剧的发展和内容与时代紧密相关。

    材料一:宋代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的勾栏成为早期的剧场。宋代戏剧的剧种和形式更加丰富。究其原因,宋代城市的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店铺林立,浓厚的商业氛围扩大了从商群体,使城市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刘倩《南宋杭州的市民文艺研究》

    材料二:1925年,黄埔军校创办了血花剧社,随北伐军开展宣传工作,以下是血花剧社部分剧目。

    序号

    剧目

    简介

    《碧血黄花》

    歌颂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革命精神

    《皇帝梦》

    嘲讽企图恢复帝制的袁世凯

    《革命军来了》

    揭露直系、奉系等反动军阀破坏革命的真面目

    ﹣﹣整理自邢照华《黄埔血花剧社及其社会动员功能探析》

    材料三:1937年,上海救亡演剧队成立后创作了反映抗战史实的剧目,如《血祭九一八》《保卫卢沟桥》《台儿庄之战》等。他们还深入前线、城镇、乡村,演出了《同心全力打东洋》《弟兄们拉起手来》《全民抗战》《为自由和平而战》等戏剧。

    ﹣﹣摘编自何云贵《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戏剧组织》

    材料四:某校举办世界戏剧欣赏活动,播放以下剧目。

    序号

    剧目

    简介

    《迥异的阴影》

    1949年苏联经典的反美戏剧

    《五月三部曲》

    反映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历史的阿根廷戏剧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苏联卫国战争中苏军女战士打击德寇

    《圣雄甘地》

    讲述甘地故事的印度戏剧

    《勇士之家》

    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士兵侦察日本占领的岛屿

    《在那里》

    表现被柏林墙分离的东、西德兄弟情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的名称。说出宋代戏剧发展的原因。
    2. (2) 说出材料二中反映北伐战争的剧目。(写序号)依据材料二,分析血花剧社对北伐战争所起的作用。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反映抗战史实的剧目,说出相关历史事件及影响。说出救亡演剧队演出剧目体现的抗战精神。
    4. (4) 依据材料四,为以下其中一个主题选出两个剧目。要求:依照示例,填写序,

      示例:

      主题

      序号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主题①

      序号   

      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

      主题②

      序号

      美苏“冷战”

  • 34. 疫情期间,国家文物局汇总了各博物馆的网上展览。某校同学利用这些展览确定了两个学习主题。

    【主题一:东周至秦的社会转型】

    材料一: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了以下资源:

    ①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示了遗址考古成果、夏代历史文化等。

    ②湖北博物馆楚文化展:通过精品文物展现楚国800年历史。

    ③孔子博物馆:纪念孔子,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④故宫博物院原状陈列展览:恢复故宫原貌,展现皇宫建筑和宫廷文化。

    材料二:同学们从博物馆资源中选出了以下文物。

    示例:①;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经过几百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维系着周王室的制度已经崩溃。

    材料三:同学们通过“云展览”观看了《平天下﹣﹣秦的统一》,了解秦完成统一的历史,解说词中说“大一统”政体的创新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以下是展览的部分展品。

    秦半两钱

    峄山刻石拓片(局部)

    丞相李斯用小篆所书

    “蕃禺”漆盒

    蕃禺是秦朝南海郡郡治所在

    【主题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同学们围绕两个学习任务,找到了以下资源。

    任务1: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任务2:红军长征

         

    遵义会址纪念馆VR展览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

    中央红军集结于都出发长征基本陈列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备选资源: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②四渡赤水纪念馆③平型关大捷纪念馆④渡江战役纪念馆

    材料五: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1. (1) 从材料一中选出适合这一研究主题的两个博物馆资源。(写序号)
    2. (2) 仿照示例,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件文物(示例除外),说出其反映的史实及影响。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大一统”政体的创新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4. (4) 为完成任务1和任务2,应分别从备选资源中选择哪个博物馆。(写序号)
    5. (5) 一位同学将线上参观的展馆位置标注在材料五的图中,其中遵义会址纪念馆的位置为。(写字母)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2,请提出网上参观的建议。可从补充参观内容,按长征路线调整参观顺序,完善博物馆网上资源等角度提出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