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安达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网...

更新时间:2021-01-21 浏览次数:10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9高二上·佳木斯期中) 张汤是汉武帝时实行严刑峻法的重要人物。司马迁评价“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将其列入《史记·酷吏列传》。东汉初年的班固则评价“汤虽酷烈,及身蒙咎,其推贤扬善,固宜其后”,将其独立列入《汉书·张汤传》。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东汉执政理念存在去法家化倾向 B . 评价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 C . 班固对张汤的评价比司马迁客观 D . 东汉政治环境比西汉更加恶劣
  • 2. 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
    A . 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 . 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C . 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D . 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 3. 在明晚期最受大众欢迎的劝善书,是经道教传入佛门,再转手至儒门的《功过格》。它是一种将日常道德行为量化的实践手册,由晚明至清,乃至民国时期一直流传不息。明代晚期以功过格为表征的劝善思潮的兴起,从侧面反映了(   )
    A . 统治者强化思想控制 B . 理学思想体系的完善 C . 现实社会的世风日下 D . 宗教信仰追求实用性
  • 4. (2018高三上·牡丹江期末) 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 . 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C . 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 . 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 5. 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这说明( )
    A . 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 B . 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 C . 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 D . 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
  • 6. (2017高二下·江都会考) “吾以为国体与政体本绝不相蒙,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不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不可也,两者既无所择,则毋宁因仍现在之基础,而徐图建设理想政体于其上,此吾十年来持论之一贯精神也。”材料表明梁启超旨在(  )

    A . 实现宪政体制 B . 维护君主立宪制 C . 建立民主共和制 D . 渐进式变革制度
  • 7.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 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A . 坚持群众路线 B . 重视经济建设 C . 强调实事求是 D . 开展武装斗争
  • 8. (2018高二上·双鸭山期末) 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应该是(  )

    平均时间

    1885~1919年

    1920~1944年

    1945~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30年

    16年

    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7年

    8年

    5年

    A . 科学技术与生产、销售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 B . 财富的追求驱使着人类不断在科技上创新发展 C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没有科技含量 D .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9.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
    A . 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 . 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 . 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 . 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 10. (2015高二上·云南期中)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 .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 . “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 11. 崇宁年间(1102—1106年),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百戏杂陈,雅俗共赏。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导致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 . 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B . 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C . 词、话本等文学体裁兴起 D . 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管理
  • 12. 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国的《独立宣言》等,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或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   )
    A . 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B .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 C . 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 D . 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
二、材料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民同乐”“民事不可缓也”“取于民有制”“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随着输入中国货品的增多和介绍中国国情的书籍的大量出版,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文化热”。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十分崇拜,在自己的书房里经常挂孔子的画像。西方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到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解释。人们一定希望看到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路径。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让欧洲人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媒介。材料三对“中西文明”有怎样的见解?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表

    《黑奴吁天录》(1901年译)

    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

    话剧《黑奴吁天录》(中国留日学生改编,1907年)

    黑人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自由,手持长枪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出逃。

    话剧《黑奴恨》(1961年上演)

    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最后一幕安排他因反抗而遭受火刑,临死前发表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仅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 (1) 根据材料,概括说明毛泽东关于引进外来文化的主要观点。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前人们重竞争、讲效益、快节奏,在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有别于传统观念的重大改变的主要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