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0年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适应性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0-06-03 浏览次数:444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下列物理量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是( )
    A . 质量 B . 重力 C . 密度 D . 温度
  • 2. 产生沼气的甲烷螺旋菌是一种细菌,其不具备的结构是( )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细胞质 D . 成形的细胞核
  • 3. 人们尝到美味时常会分泌唾液,这是一种反射现象。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
    A . 触动含羞草时叶子会闭合 B . 手碰到高温物体迅速缩回 C . 司机看到红灯会及时刹车 D . 针灸时有痛感但不会缩手
  • 4. 穿越村庄、住宅区的高速公路旁,常设置数米高的挡板,这是为了( )

    A . 提醒司机安全行车 B . 防止车辆冲出车道 C . 防止车辆废气外逸 D . 减少噪声向外传递
  • 5. 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标号

    选项

    1

    2

    3

    4

    A

    混合物

    纯净物

    化合物

    氧化物

    B

    宇宙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C

    人体

    消化系统

    肌肉组织

    D

    细胞核

    染色体

    DNA

    蛋白质

    A . A B . B C . C D . D
  • 6. 在下列诗词中都蕴涵着物理知识,其中能体现“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 )
    A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C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D .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7. t1℃时,将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15g,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降温到t2℃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时a、b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 . t2℃时a、b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 . t1℃时a、b的溶解度相同 D . t2℃时a、b的溶解度相同
  • 8. 台州濒临东海,人们很少患“大脖子病”,这是因为人们食用的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碘,碘是合成某种激素的重要成分,该激素是( )
    A . 胰岛素 B . 生长激素 C . 甲状腺激素 D . 肾上腺激素
  • 9.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 . 5×、4× B . 5×、10× C . 10×、10× D . 10×、40×
  • 10. 下列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试管婴儿”和“克隆技术”均为无性生殖 B . 禁止近亲结婚是为了减少遗传病的发病率 C . 青春期男生长胡须、喉结突出属于第二性征 D . 以水蜜桃枝为接穗,毛桃茎为砧木,能结出水蜜桃
  • 11. 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某一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是一个分解反应 B . 丙可能是化合物 C . 甲、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3∶8 D . 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 12. 清明前后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关于森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主要目的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 . 森林“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所致 C . 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 13.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是电动机。下图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
    A . B . C . D .
  • 14.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将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滤渣中一定含有铜 B . 滤渣中一定含有锌 C . 滤液中一定含有Cu2+      D . 滤液中一定含有Zn2+
  • 15. 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曲线ab段表示吸气,膈肌处于A位置 B . 曲线bc段表示呼气,膈肌处于A位置 C . 曲线cd段表示吸气,膈肌处于B位置 D . 曲线de段表示呼气,膈肌处于B位置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 16. 今年5月6日(农历四月十四),科学家观测到宝瓶座流星雨。

    1. (1) 当晚的月相最接近于(填字母)
    2. (2) 太阳系由八大、彗星、流星体、卫星等组成。
    3. (3) 流星体的碎屑部分落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发生而燃烧,形成划过天空的流星雨。
  • 17. 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色气体”;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上方也有“白色气体”。
    1. (1) 这种“白色气体”实际上是(填序号)。

      ①小冰晶       ②小水滴       ③水蒸气

    2. (2) 这种“白色气体”是如何形成的,请选择一种情况加以说明:

      我选择(选填“前”或“后”)者,其形成过程是:

  • 18. 化学元素组成万物。人们很早就意识到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

    1. (1) 古人曾认为水是组成物质的元素之一。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种结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请写出卡文迪许制得“可燃空气”的化学方程式;在你学过的知识中能说明“水不是元素”的实验事实是
    2. (2) 现代化学对“元素”做了科学定义,图甲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你的观点及依据是
    3. (3)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图乙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表中空白格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 19. 身高1.6m的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镜中像的高度是m。若有一块玻璃砖厚薄不等,在其背面a涂上反射膜作为反射面,如图所示。玻璃砖b面的前方有一个发光点s,经玻璃砖反射面反射的光线能返回到光源s,这是因为光路具有

  • 20. 肥胖容易诱发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合理膳食和体育运动能有效预防肥胖。
    1. (1) 图甲中a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在小肠中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健康人一次摄入淀粉等糖类物质过多,血液中的葡萄糖经c、d、e过程后,浓度仍然过高,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从尿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是作用有一定限度。
    2. (2) 图乙是心脏结构示意图,当心房收缩时,房室瓣F处于(选填“打开”或“关闭”)状态。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肺动脉到达肺部毛细血管,请在图丙中画出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和肺静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
  • 21. 某白色固体A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钡、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A进行如下实验。

     

    图中红色溶液呈性,固体A中一定含有

  • 22. 小黄为了探究铁制品生锈的条件,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了实验:

    1. (1) 一段时间以后,最先生锈的铁丝是(用图中序号填写),通过这次实验能得出铁制品锈蚀和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空气     B.水分     C.铁丝的内部结构

    2. (2) 实验结束后,小黄将10g表面生锈的铁丝(不考虑杂质的影响)浸泡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观察到铁锈已完全消失,反应停止后,取出光亮的铁丝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3.4克,则原生锈铁丝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已知:2FeCl3+Fe=3FeCl2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5空格,每空格3分,共45分)
  • 23.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

    1. (1)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填字母)。
    2. (2) 在使用正确的方法收集到二氧化碳之后,小黄想测定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他设计装置甲进行测定。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3) 小颜同学提出,仅利用图乙所示装置,在不添加其他试剂的前提下,也能测得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达到实验目的,操作方法是
  • 24. 为探究红、黄、绿、蓝等4种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选择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采用功率相同的红光灯、黄光灯、绿光灯、蓝光灯作为实验光源。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金鱼藻分成4份(质量相等且生长状况相似)。

    ②在4个大烧杯中分别倒入质量和浓度相同的碳酸氢钠溶液(提供二氧化碳),将金鱼藻放入并用漏斗倒扣住,量筒内充满溶液。将实验装置放在温度适宜的黑暗环境中进行实验。

             , 记录量筒中气体的体积。

    ④重复做三次,求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1. (1) 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③:
    2. (2) 根据表中数据,光合作用中光能利用率最低的是光。
  • 25. 工农业生产中常用定滑轮、动滑轮或滑轮组来提升重物。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1. (1) 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做的实验如甲图所示,据此可知:使用定滑轮

    2. (2) 在探究“动滑轮能否省力”的实验中,测得动滑轮重G0=1N,使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改变动滑轮所挂钩码的数量,测量每次所挂钩码的重力G,获得动滑轮匀速上升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分析表中各次实验的F/(G+G0)值,如果忽略摩擦、绳重及实验误差,可以发现:F/(G+G0)的值接近等于,即可得出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

    3. (3) 为了探究滑轮组提升重物能否省功,请利用图丙的装置和刻度尺设计实验方案并分析结论。

      实验步骤:

      结论:当时,即证明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不能省功。

  • 26. 为了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黄和小颜同学用A、B两个导体进行实验,实验中多次改变导体两端电压的大小,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1. (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对同一导体,
    2.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5的数据,他们提出了猜想: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相同。为验证上述猜想,在已有表一、表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小黄重新预设了B导体两端的电压,并测出相应的电流值,数据如表三所示。为了达到验证上述猜想的目的,请结合表一、表二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三设计的不足之处:
    3. (3) 小颜分析了小黄的测量数据后,认为小黄的测量数据有问题,他未测量便修改了数据,如表四所示,对于小颜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可以通过修改数据,使得数据符合已有规律 B . 绝不可以修改数据,数据应以实验测量为准 C . 根据对实验的预测,确定是否修改实验数据
  • 27. 小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别做了如下四个实验:


    1. (1) B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2. (2) C试管没有明显的现象,可以加入试液使得反应出现明显现象。
    3. (3) 反应结束后,小黄同学取出D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分别滴加上图中出现的哪两种试剂就能确定溶质的成分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28题6分,29题10分、30题11分,31题9分,32题12分,33题7分,共计55分)
  • 28. 某同学对某地区部分生物进行调查,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简图。

    1. (1) 鼠、兔和狐属于脊椎动物中类动物。
    2. (2)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含、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3. (3) 该同学还发现,山的南面植被明显比北面要茂盛,造成这种生物分布特点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29.              
    1. (1) 在一根均匀木杆的一端缠绕少许铁丝,使得木杆放在液体中可以竖直漂浮,从而制成一支密度计。将它放在水中,液面到木杆下端的距离为16.8cm,再把它放到某盐溶液中,液面到木杆下端的距离为14cm。铁丝不与盐溶液反应且忽略铁丝的体积,则该盐溶液的密度是×103千克/米3

    2. (2) 在区分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时,通常要用到测电笔(其内部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乙和丙中属于正确使用测电笔的是。在测电笔内部有一个大电阻,这样当笔尖接触火线时,加在人体上的电压在安全电压(36伏)以内。如果测电笔氖管发光时的电流为0.25毫安,不计氖管电阻,则测电笔内大电阻的阻值至少应为欧。

    3. (3) 如图所示,有一根弹簧测力计表面的刻度值没有了,但弹簧测力计的其他部件都完好。在弹簧测力计旁放置一把刻度尺,当用1牛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刚好指在刻度尺5厘米处;当用2牛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时,此时指针刚好指在刻度尺7厘米处。图中刻度线所对应拉力的范围是。如果将刻度尺向挂钩方向移动一小段,则此时拉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30.   84消毒液对新型冠状病毒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其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常用于物体表面和环境消毒。
    1. (1) 次氯酸钠溶液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得到次氯酸(HClO)和碳酸氢钠(NaHCO3),化学方程式为;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2. (2) 现有84消毒液(含氯的质量分数为5%)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若要配制有效含氯量1000mg/L的稀溶液5L,需要84消毒液的质量是多少?
    3. (3) 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切断任何一环节,流行即可终止。为了防止新冠肺炎流行,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用84消毒液消毒——切断传播途径”,请按上述方式再从切断每一个环节中各举出一个实例。
  • 31. 小黄同学对不同催化剂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的催化效果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1. (1) 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
    2. (2) 根据表中数据,催化效果最佳的催化剂是
    3. (3) 小黄还发现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mLO2 , 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请解释原因:
    4. (4) 在另一次实验中小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试管内的固体质量减少了4.8克,则试管内分解了多少克氯酸钾?

  • 32. 某型号挖掘机的实物图甲和作业范围图乙以及部分相关数据(如下表)。

     

    求:

    1. (1) 挖掘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不工作时(如图甲),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 (2) 挖掘机在4s内将装满铲斗的泥土(密度为2.5×103kg/m3),从最大挖掘深度处送到位于最大卸料高度的装载车上。则铲斗内泥土的质量为多少?在此次移送泥土的过程中,挖掘机的功率为多大?
  • 33.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R1=10欧,电阻R2的阻值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求:

    1. (1) 当R2两端电压为2伏时,求电源电压为多少?此时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多少?
    2. (2) 当R2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就会向外散热,其散热规律为温度每差1℃每秒钟放热4.5×10-2焦。若环境温度保持25℃不变,电源电压恒为6伏,当R1与R2消耗的电功率相等时,R2的温度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