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学...

更新时间:2020-05-19 浏览次数:272 类型:期末考试
一、<b>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b>
  • 1. “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歌里的“人民的大救星”是指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是(    )
    A . 刘少奇 B . 周恩来 C . 毛泽东 D . 朱德
  • 2. 某记者在报道中写到:“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是(    )
    A . 渡江战役胜利 B . 开国大典举行 C . 海南岛解放 D . 西藏和平解放
  • 3. 抗美援朝战争中,视纪律重于生命,在烈火中永生的战斗英雄是(    )
    A . 黄继光 B . 董存瑞 C . 邱少云 D . 毛岸英
  • 4. 彭德怀曾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主要是因为(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C . 解放战争的胜利 D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5. 1952年夏,农民老林分到了三亩地,一头牛,一把锄头和一架耕犁,令他受益的中央文件是(    )
    A . 《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国土地法大纲》
  • 6. 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 )

    A . “一五”计划时期 B . “大跃进”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 7.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结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 土地改革完成 C . “一五”计划完成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8. 下图这幅宣传画最早应该出现在(    )

    A . 20世纪50年代 B . 20世纪60年代 C . 20世纪80年代 D . 20世纪90年代
  • 9. 邓小平在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也有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其“反面教训”主要是它肆意践踏了民主与法制。邓小平评价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 “大跃进”运动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文化大革命 D . 改造私营工商业
  • 1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为这次会议的召开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
    A . “两个凡是”方针 B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11.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改革实践中,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    )
    A .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 . 建立土地承包关系 C . 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 D . 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 12. 大锅饭是对分配方面存在平均主义现象的一种形象比喻。我国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被打破,主要得益于(    )
    A . “大跃进”运动 B .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 包产到户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3. “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决定,海南正迎来继1988年……和2009年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跨越式发展的第三次机遇。”海南岛第一次发展机遇指的是(    )
    A . 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B . 建立经济特区 C . 建立特别行政区 D . 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 14. 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这个新的格局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C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15. 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回顾这样的现实:“中国从未如此依赖世界,而世界也从未如此依赖于中国,中国发展离不开亚洲和世界。”21世纪初,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举措是(    )
    A . 中国设立经济特区 B . 中国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C .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6.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是指(    )
    A . 井冈山道路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 . 改革开放道路 D . 工业化道路
  •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管子·法法》中提出:“宪律制度必法道,号令必著明。赏罚必信密,此正民之经也。”材料中蕴含的理念和精神正好彰显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是(    )
    A . 全面依法治国 B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 全面深化改革 D . 全面从严治党
  • 18. 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    )
    A . 中国梦已实现 B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C .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D .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 19.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 . 三民主义 B .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 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0. 2019年4月23日是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纪念日。当前,我国海军已经装备辽宁号航母、052D型导弹驱逐舰、054A/056型护卫舰等一系列新式舰艇。这说明(    )
    A . 中国海军已是世界第一 B . 中国海军已经能称霸世界 C . 中国海军的装备主要靠进口 D . 中国海军有能力保卫祖国的海疆
  • 21.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中国政府郑重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我国研制原子弹的主要原因是(    )
    A . 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军事实力 B . 时时刻刻为新的世界大战做好准备 C . 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D . 增强军事实力,应对美国的对台政策
  • 22. “惊世两弹,冲天一星”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标志着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
    A . 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B . 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 D . 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 23. 2015年10月,由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从而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是(    )
    A . 邓稼先 B . 钱学森 C . 袁隆平 D . 屠呦呦
  • 24. 下列流行语:“下海、农民工、上网、炒股、汉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低碳、共享……”最准确、最合理的主题应该是(    )
    A . 对外交流,大国崛起 B . 加入世贸,市场经济 C .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D . 西北开发,解放思想
  • 25. 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巩固新生政权——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初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B . 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C . 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巩固新生政权——改革开放 D . 初建社会主义——巩固新生政权——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二、<b>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b>
  • 26.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出现失误和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主政治篇】

    材料一: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毛泽东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经济建设篇】

    材料二: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艰辛探索篇】

    材料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

    【时代楷模篇】

    材料四:

    1. (1) 材料一中的“里程碑”指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2. (2) 材料二中的数据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从B到C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需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4. (4) 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27.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强调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摘编自《二十世中国史纲》

    材料二:下图是1978年12月安徽风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的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保证完成上缴的公粮,不向国家仲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现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材料三: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

    ——《邓小平在深圳纪实》

    1. (1) 根据材料一,邓小平强调造成“亡党亡国”的危险因素是什么?对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确定了什么指导方针?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小岗村农民冒着风险创造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邓小平关于深圳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讲话有什么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在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小岗村的农民和邓小平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 28. 在全球外交的定位系统里,中国书写着变化,从曾经的闭关锁国被边缘化,到重新走上世界舞台,再到走近舞台中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印西国的谈判在今天……开始了。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思来选集》下卷

    材料二:二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

    ——吴建民《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

    材料三:正如“小球推动大球”、为中美关系破冰的“乒乓外交”一样,中美定交再次休现了两国老一辈政治家审时度势的果断决策与远见卓识……

    40载机遇共享:中美合作给两国自身创造了大量发展机遇、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福祉。同时,改变了世界格局,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和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因素。合作已成为双方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新华社《中美建交四十年一路风雨总向前》

    材料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2017年5月14日)

    1. (1)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外交原则在国际上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
    3. (3) “乒乓外交”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根据材料三,归纳中美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要构建怎样的新型国际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继续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5. (5)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令世人瞩目成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 2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和“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其中使“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重要标志事件是什么?“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是由于我国彻底摧毁了什么制度?
    2. (2)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创新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管理模式。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什么?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建立了特别行政区,其建立的前提是什么?
    3. (3)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文献指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4. (4)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