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

更新时间:2020-06-08 浏览次数:19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 1.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衣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书的增加,在数呈上全面超越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救荒本草》等应用植物学著作的产生是明清农学发展的又一特点,这些著作不仅对野生可食植物的形态、功效、使用方法进行详尽的撞述,还配以图画,方便辨识利用。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 政府重视科学研究 B . 人地矛盾突出 C . 经世致用思潮盛行 D . 人们讲究绿色养生
  • 2. “到了11世纪,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为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力归国家专有。第一张官方印制的纸币于1024年出现在四川省,那里是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下列相关的解释与之相符的是( )
    A . 纸币产生是源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 . 11世纪四川社会经济最发达 C . 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稳的重要手段 D . 纸币是商品经济衰退的产物
  • 3.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记:洋布“幅宽质细价,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洋布完全占领了中国的棉布市场 B . 洋布的输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 C . 洋布以其压优已完全淘汰了土布 D . 中人崇洋婚外
  • 4. 台湾学者柏杨比确得好,清朝就像一个被饶期癌症击败的老拳师,在观察温大对手优点的时候,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柏杨的比喻( )
    A . 肯定了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优势 B . 指责了当时资本家引进机器的做法 C . 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深刻根源 D . 批评了洋务运动的做法
  • 5. 民国时期旅欺学生刘成汉的小学毕业证书上写着中华民国三八年二月二五日",他毕业的时间应该是公元( )
    A . 1947年 B . 1948年 C . 1949年 D . 1950年
  • 6. 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割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
    A . 自遏求富 B . 维新变法 C . 三民主义 D . 民主科学
  • 7. 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由分封刺逐步发展而来 B . 唐朝首创这一制度 C . 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D . 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 8.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一个分界线,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中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成成变法运动 B .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湖 C . 《马关条约》签订后, 张謇提出“实业教国”的口号 D .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 9.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深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马关条约》
  • 10. 李厚泽先生对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如下评达:“启蒙性的文化运动”与“救亡性的政治运动”的关系 是“相互促进““一拍即合““彼此支援”“相碰撞而又同步”。遗憾的是,这种局面并没有延续多久,严峻的危亡局势和刷烈的玩实斗争,迫使政治救亡全面压倒了思想启蒙。这一“王大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五四运动
  • 11. 与下图所示朝代处于同一时期的中外史实有(    )

    A . 王祯著《农书》 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文学三杰”之一 B .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欧洲农村出现垦殖运动 C . 安史之乱 阿拉伯帝国崛起 D . 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瓦特改良蒸汽机
  • 12.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 . 中英战争 B . 鸦片战争 C . 通商战争 D . 夷匪犯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3题10分,14、15、16每题14分,共52分)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国会借口“保护通商”决定派兵到中国,发动了所谓的“通商战争”。首相巴麦莓训令侵华将领义律, 要占有一些口岸作为居雷地,“这些地方应该有良好的海港,并对军事防卫提供天然的便利",并指出“台湾北昕对面的口岸”.…….是最值得考密的”。

    --整理自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英、法、低、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面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摆悠滚、大连湾,英据或海 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制。中国乃不国矣。

    --场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1. (1) 根振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谨商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哪一内容实现了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战争目的诉求?并简述英国发动“通商战争”的国内背景。
    2. (2) 材料二中的“是役”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根括此役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影响?
    3. (3) 材料三中 20 世纪中国“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指的是什么事件?面对这一严重危机,最能体现这个民族“奋起教亡,勇于变革”的是哪一重大事件?
  • 14. 近代化探索的研究核心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其中包括经济、社会、思想等方面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比之欧西各国瓷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危的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结果是“东 一块西一块的进步,…..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驳之中。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11年10月14日,武昌已经宣布成立共和政权。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力已从汉口开拔,准备与来自北方的清国皇家部队交战,一场大的战斗预计在两日内爆发。

    ——《纽约时报》之《革命军在武昌宣布成立共和制政府》

    材料三: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作为启蒙运动的认知方式。他们认为,五四文化运动是一个典 型的启蒙运动,思想大能放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

    —-张艳《新启家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说》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洋务运动“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指的是什么?材料认为这次运动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 (2) 材料二所述的这场运动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在这场运动中,湖南的哪一位人物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3. (3) 材料三认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请以20世纪20年代之后的史实论证五四运动是怎样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
    4. (4) 综上所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都进行了索,最终我们选择的道路说明了什么问题?
  • 15.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组织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 除.…..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怀仁国《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君主专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袁行澜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天下英雄,尽入甚殼中矣!”                 --李世民

    材料四: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 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以秦汉、隋唐为例分别指出“独相““群相”的制度名称。结合所学,指出相权何时“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皇权"达到墅峰造极的境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未使地方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的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元朝为了使“中央集权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重要创新?
    3. (3) 材料三所反映的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李世民的话从本质上说明这一制度有何作用?请用史实说明这一制度演变至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的严重寒病。
    4. (4) 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原精神”体现出怎样的规律?
  • 16.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经济的一抹亮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在气俊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闯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

    材料二:两宋时期,主产于市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投食作物,生产水稻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的“輸台”。

    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因此,出现了“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说法。

    材料三:明万历苏民无积累,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居机户,郡城之东,晋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

    计日受值。有他故,则换无主之匠代之,曰“项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古今图书集成》

    材料四: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给人的突出印象,一是洋,洋货充斥,洋房布比,洋人满街。二是奇,水能自

    来,灯赛月亮,钟能自鸣,铁管冒电....种种西洋西事,构恩精巧,出人意表。

    --熊月之《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

    1. (1) 材料一中说,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宋代时,南方手工业中培养出了什么新的行业,明朝时这种行业从南方推广到了北方?纸币的出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2. (2) 材料二提到水稻,南宋时最优良的水稻品种是从赢南引进的什么品种?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朝苏州城在经济上出现何种新现象?对当时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从经济层面分析这种现象为什么没有推动社会转型?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上海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