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渭南中学2020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6-10 浏览次数:239 类型:高考模拟
一、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据此可知,孟子(   )
    A . 主张君主应该任人唯贤 B . 认为贵族政治开始崩溃 C . 主张重视国人选官意见 D . 认为军功爵制已经出现
  • 2. 汉昭帝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文学对曰:“……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娃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据此可知,“文学”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   )
    A . 罢行盐铁官营 B . 实施重农抑商 C . 抑末利重仁义 D . 注重勤俭节约
  • 3. 唐朝中后期,宰相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两税法的实施(   )
    A . 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B . 使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 C .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
  • 4. (2019高二下·大名月考) 宋元至明清,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变化如下表。这突出反映了(    )

    时期

    宋元

    明清

    形象特点

    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

    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

    A . 佛教融入中国,影响艺术形象塑造 B .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重视物质享受 C . 市民阶层扩大,个性解放要求增强 D . 儒家思想发展,封建伦理纲常加强
  • 5. (2019高二下·深圳期中)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其中“神山沦没”事件( )
    A . 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 B . 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C . 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 D . 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
  • 6. 五四运动爆发时,孙中山马上作出反应,对运动给予极大声援和支持,具体表现有:发挥上海《民国日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竭力营救被捕的爱国师生和工人;推动和指导五四运动在上海的展开;支持学生的爱国斗争,对五四运动给予肯定和赞许。这反映了孙中山(   )
    A . 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B . 对人民群众的认识变化 C . 主张学习马克思主义 D . 明确了彻底的反帝决心
  • 7. 1948年,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共中央发表“五一口号”,将初稿第24条“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修改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这种修改是为了(   )
    A . 促成战略决战 B . 扩大统一战线 C . 转移工作重心 D . 实现民族平等
  • 8. 1955年万隆会议后,西方国家将数百亿美元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转入香港银行,香港的银行家不得不将沉积的资金以极低的利息贷出。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了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的想法,毛泽东表示赞同。毛泽东意在(   )
    A . 打破对外经济交往的孤立局面 B . 重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 C . 创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条件 D . 缓解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困难
  • 9. (2019高二上·三明期中) 《回忆录》中写到,“苏格拉底说,既然正义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苏格拉底这一观点(    )
    A .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 . 强调以德治国 C . 源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D . 主张思想自由
  • 10. (2019高二下·绵阳期中) 1831年,英国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发现,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电动机也出现了,电力成为新能源。这说明(   )
    A . 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B . 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 C . 实现了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D . 技术革新呈现连锁反应
  • 11. 据史料记载,1348年,一场致命的瘟疫使占欧洲人口三分之一的人死去,并引起了人们对上帝及其人生问题的反思。这一“反思”导致(   )
    A . 近代医学体系逐渐建立 B . 封建王权被彻底推翻 C . 信仰上帝被人们所抛弃 D . 人对自身幸福的重视
  • 12. 西方浪漫主义前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快乐为主题。后期作品常表现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 音乐家浪漫情怀的缺失 B . 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 C . 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 D . 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33年7月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签订了一项《国际白银协定》。其中规定美国政府每年购银不超过3500万盎司,中国则承诺不出售1934﹣1937年销毁银元所得之白银。1934年6月,在美国国会内部白银集团的压力下,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1934年购银法》,规定美国政府要通过购买的方式,设法使每盎司的白银价格提高到1.29美元;或者把白银在美国货币储备金的比重增加到1/4. 1934年8月开始执行该法,下令白银国有化并从世界市场购银。

    ﹣﹣摘编自卢宁编译《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材料二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了《实施法币布告》,国家四大银行取得了法币垄断发行权,实行白银国有,规定法币与英美国家货币挂钩。法币的发行,标志着中国货币制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使货币制度更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基本摆脱了外商银行对货币发行和货币定价的控制,国民政府四大银行真正获得了中央银行的地位。

    ﹣﹣摘编自郝慧泽、席林《略论中国近代白银核心型货币体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1934年购银法》的主要危害。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四大银行在币制改革之后确立“中央银行”地位的理由。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末以来,在利玛窦等人的影响下,中国人开始真正地了解世界,涌现出以徐光启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他们与利玛窦等人合作编译各种欧洲科学著作,向国人普及新的科学理念,一时间钻研西学蔚然成风。16世纪的中国出现了一场文化伦理革命,其先锋“并不是出国考察者,因为谁也不能走出帝国之外去异邦寻求这些科学,他们只是译者或编者,是他们让读者得以接触外来的著作”。

        在中国儒家哲学被广泛介绍到欧洲的同时,中国的历史、地理以及科技、文学也在欧洲广泛流传开来。1735年,在巴黎刊印的《中华帝国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法国百科全书派启蒙学者与德国、英国的知识界均以此书作为了解中国的重要材料。欧洲启蒙学者多是开明君主专制论者,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成为启蒙思想家们追求的社会楷模。

    ﹣﹣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整理

    材料叙述了16﹣18世纪中西交往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朝的司法机构基本沿袭了封建旧制,中央设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掌审判、复核和监察,地方审判权由行政长官兼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治外法权”。19世纪末,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丧失司法主权的危害性,1902年清廷下诏“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改。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1906年,清政府将刑部改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不再具有审判职能,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在法部设置总检察厅,作为最高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1907年,在各省设高等审判厅,府(直属州)设地方审判厅,州县设初级审判厅。清政府还引进了西方近现代诉讼制度,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确定了审判公开、允许辩论等原则,并明确了预审、合议、公判、复审等程序,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摘编自贾孔会《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有三个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三个特点。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的历史作用,并指出凡尔赛体系不能长久的主要原因。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入物评说】

    材料 韩愈儒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他吸取了佛教“祖统”说的思想资料,虚构出一个儒家的学术传统,据说这个学术传统从古及今,世代相传,即所谓的“道统”。本来佛教,特別是中国禅宗是最讲求祖师法裔继承关系的,韩愈洞悉佛教思想的演变情况,为对抗“祖统”说,提出了儒家的“道统”说,韩愈认为,儒学的“道统”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汤“尧以之传之舜,舜以之传之禹,禹以之传之汤,汤以之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直到韩愈才把“道统”恢复起来,使之相续不断。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史》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韩愈“道统论”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韩愈的“道统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