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天宏大联考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0-05-08 浏览次数:19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放热现象,其中一个变化不同于其他变化的是(   )
    A . 液化气燃烧放热 B . 食物腐烂发热 C . 电暖器通电发热 D . 生石灰浇水放热
  • 2. 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7H14N2O3),茶氨酸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其中②表示的元素是(   )

    A . B . C . D .
  • 3. 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 . 冰水共存物、过氧化氢、氮气 B . 二氧化锰、酒精、水银 C . 洁净的空气、干冰、液态氧 D . 食盐、铁钉、石灰石
  • 4. 点燃浸泡过80%酒精溶液的棉布,当棉布上的火焰熄火以后,棉布完好无损,下列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是(   )
    A . 这是一种魔术,是一种假象 B . 酒精可燃而棉布不可燃 C . 酒精燃烧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D . 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 5. 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 . 甲、乙 B . 乙、丙 C . 甲、丙 D . 甲、乙、丙
  • 6. 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是(   )
    A .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B .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味 C . 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 D . 氯化钾(KCl)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 7. 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是实验成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过滤 C . 测定溶液的pH值 D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8.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化学物质的评价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 甲醛危害人体健康但可保存动物标本 B . 一氧化碳有毒但可灭火 C .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但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D . 农药有毒但能保护农作物
  • 9. 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与理由描述不正确是(   )

    选项

    试剂

    保存方法

    理由

    A

    白磷

    保存在水中

    易自燃

    B

    浓盐酸

    保存在密闭的细口瓶中

    易吸水

    C

    生石灰

    保存在密闭的塑料瓶中

    易和水反应

    D

    氢氧化钠溶液

    保存在密闭的细口瓶中

    易和二氧化碳反应

    A . B . B   C . C   D . D
  • 10. 对于 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 反应前后锰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C . 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 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O2的质量
  • 11. 某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该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B . 该反应过程中分子、原子均可以再分 C . 丙物质属于有机物,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 D .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12.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 . 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 . 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C . 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D . 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 13. 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   )
    A . 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     (酚酞) B . Na2CO3、AgNO3、BaCl2三种溶液   (稀盐酸) C . 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未      (稀硫酸) D . 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    (水)
  • 14. 下列实验操作与图象关系对应正确是(   )

    选项

    A

    B

     C

    D

    操作

    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

    向等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图象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15. 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1. (1) 自来水厂对天然水净化处理过程中,下列操作:①过滤②吸附③消毒④蒸馏,其中没有用到的是(填序号)。
    2. (2) 为防止人体缺碘,常在实验中添加少量的碘酸钾(KIO3),碘酸钾与氯酸钾化学性质相似,加碘盐不宜高温烹煮,其原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6. 乙醇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 (1) 乙醇是比较清洁的能源,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其中乙醇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 17. 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研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飞机C919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强国梦又迈出了一大步。大飞机使用的化学材料如甲图。

    1. (1) 钛合金属于(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 (2) 图乙是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
    3. (3) 铝具有很好抗腐蚀性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8. 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9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1. (1) 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如图中表示KCl的溶解度曲线是(填“m”或“n”)。
    2. (2) 40℃时,将40gKCl加入到50g水中,可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19. 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该过程中溶解的碳酸氢钙 Ca(HCO3)2分解生成一氧化碳、水和一种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反应现象为 。若生成气体的质量是沉淀质量的4.4倍,则原混合液体中氯化氢和氯化钙的质量比为
  • 20.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 (1)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2. (2) 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化学性质不同
  • 21. 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将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 (1) 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2. (2) 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三、推断题
  • 22. 已知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 (1) 若A,C组成元素相同,B是黑色固体,D是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若A为一种碱,C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E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流程题
  • 23. 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 MgCl2 , 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图。

    1. (1) 整个操作流程中发生的反应共个。
    2. (2) 在第④步操作中,碳酸钠的作用
五、简答题
  • 24. 往含有AgNO3、Cu(NO3)2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
    1. (1) 若反应后的滤液呈蓝色,请分析写出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
    2. (2) 某同学认为固体可能含有银、铜和铝。但老师认为他的猜想是不正确,为什么?
六、综合题
  • 25. 化学学习离不开化学变化,变化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1. (1) Ca(OH)2变质

      ①请写出Ca(OH)2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定性研究Ca(OH)2变质程度

      ②请设计实验确定Ca(OH)2的变质程度,写出操作、现象及结论

    3. (3) 定量研究Ca(OH)2变质程度

      ③配制稀盐酸:计算配制300g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g。

      配制过程中,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若量取30%的盐酸时俯视读数,所配制的盐酸质量分数5%(填大于、小于)。

      ④实验测定:称取40.0g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烧杯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反应时间/min

      0

      t1

      t2

      t3

      t4

      烧杯总质量/g

      150.0

      147.8

      145.6

      145.6

      145.6

      请计算该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