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1:史前时期

更新时间:2020-04-14 浏览次数:202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0·广东模拟) 小明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看到了下面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他参观的是( )

    A . 元谋人博物馆 B .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C . 西安半坡博物馆 D .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 2. (2020·广东模拟) 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人类遗址时,出示了下面文物图片。此遗址最有可能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半坡遗址 C . 北京人遗址 D . 河姆渡遗址
  • 3. (2020九下·平定月考)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
    A . 半坡人 B . 山顶洞人 C . 河姆渡人 D . 北京人
  • 4. 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复原头像”(如图)的主要依据( )

    A . 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 . 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 .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 . 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 5.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过群体生活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6. “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5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这是祭拜(  )
    A . 蚩尤 B . C . 黄帝 D . 大禹
  • 7.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共同的特征的是(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8. (2019七上·乌拉特前旗期末)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    )
    A . 小明: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B . 小芯:北京人、元谋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C . 小华:北京人、元谋人、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D . 小丽:元谋人、北京人、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 9. (2019七上·宁化期末) 上网查阅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相关知识,应该输入的关键词是(    )
    A . 大禹 B . 黄帝和炎帝 C . 黄帝 D . 炎帝
  • 10. (2019七上·宁化期末)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请问“他们”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河姆渡人 D . 半坡人
  • 11. (2019七上·宁化期末) 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因素是(    )
    A . 生活习惯 B . 生产工具 C . 劳动技术 D . 自然条件
  • 12. (2020七上·苏州期末)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此处的“轩辕”是指(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D . 蚩尤
  • 13. (2019七上·遂宁期末) 西安半坡博物馆举办半坡文化的展览,下列能作为展览内容出现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4. (2020七上·来宾期末) 神话与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与华夏族的形成直接有关的传说是( )
    A . 盘古开天 B . 女娲补天 C . 黄帝、炎帝部落联盟 D . 后羿射日
  • 15. (2020七上·来宾期末) 周口店龙骨山古人类遗址考古发现中包括大量打制的石器,成批的骨器,以及灰烬、烧石、烧骨等,反映这时期北京人发展处于( )
    A . 旧石器时代 B . 新石器时代 C . 奴隶社会阶段 D . 部落联盟时期
  • 16. (2020七上·惠城期末) 下图中的历史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

    A . 黄帝 B . C . D .
  • 17. (2020七上·石碣镇期末) 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人类不用再四处寻觅可以食用的动物与植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石器、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 . 人工取火的运用 B . 原始农业的兴起 C . 群居生活的出现 D . 磨制石器的使用
  • 18. (2020七上·石碣镇期末) 神话和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历史,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 . 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 B . 神农氏教民农作 C . 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 D . 晋文公改革成就霸业
  • 19. (2020七上·龙岗期末) 远古时代,中国南方和北方都出现了许多早期文明,但南北方的文明差异明显:南方种稻,北方种粟;南方住高脚楼,北方住地穴……导致这些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理气候 B . 人种类别 C . 生活习惯 D . 人口数量
  • 20. (2020七上·龙岗期末) 下列神话故事,与炎帝有关的是(   )
    A . 女娲补天 B . 神农尝草 C . 夸父追日 D . 仓颉造字
二、改错题
三、辨析题
  • 27. (2019七下·桐城开学考) 在漫长的历史中,先民用智慧和勤劳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 (1) 经考古鉴定,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他们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 (2)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半地穴式圆形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改正:

    3. (3) 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打败蚩尤后,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华夏族。

      改正:

  • 28. (2017七上·连城月考) 在探究“原始农耕时代居民”时,同学们看到了下图图片。

    小思说:“这是半地穴式房屋。”

    小考说:“这是河姆渡人居住的。”

    你认为谁的观点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四、材料分析题
  • 29. (2019七上·吉林期中) 从人类文明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目前已确认的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是哪一原始人类?他们主要生活在什么地方?
    2. (2)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请你写出距今70万——20万年时,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在距今3万年时,生活在这里的远古人被命名为什么?
    3. (3)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两种典型的房屋建筑形式是什么?
    4. (4)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谁?由此,海内外华人经常以什么自称?
  • 30. (2019七上·蓬江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六居而野处。(原文大意:上古时代,人们居住在野外的山洞里。)

    ——《周易·系辞下》

    材料二:如图

    1. (1) 材料一记载的内容是真实的吗?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2. (2) 材料二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这两种房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析一下产生差异的原因。
    3. (3)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