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第13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更新时间:2020-04-12 浏览次数:189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9·洛阳模拟)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 . 要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首先应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C . 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 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维护活动,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
  • 2. (2019·临沂模拟) 习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建立植物园、禁止采伐珍稀濒危植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可行措施 B . 提高三江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 C .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循环 D . 雾霾天气影响物种生育的温度、光照、pH等环境条件,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 3. (2020·浙江模拟) 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⑤中 B . 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③中 C . ④为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生产,用于植食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D . ①⑤⑥⑦⑧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
  • 4. (2020·山东模拟) 互花米草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入侵滨海湿地后,低矮的本地草本植物逐渐被替代。同时,互花米草入侵也可以改变蟹类等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与低矮的本地植物相比,互花米草在光照、养分等方面占有竞争优势 B . 某些底栖动物能够摄食植物幼根,加速物质循环,属于分解者 C . 采用样方法对蟹类进行调查,往往会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 D . 引进外来物种时应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
  • 5. (2019·钦州模拟) 我国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搭载嫦娥四号上月球的“罐子”中有土壤、空气、水和透明设备等,搭载着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和酵母菌六种生物。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这个“罐子”能形成一个简单、微型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罐子”中的的六种生物分属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 “罐子”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 C . “罐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 . “罐子”登月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
  • 6. (2019·江西模拟) 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引进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 .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反复循环利用 C . 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 D .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 7. (2019·乐都模拟) 下列有关“方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进行的,但信息种类一定不相同 B . 碳元素不一定以CO2的形式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流动 C . 兴奋可以双向传导,但通过突触时一定是单向传递的 D . 基因A和a可以双向突变,但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
  • 8. (2019高三上·江门模拟)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捕食者的存在说明其生态系统稳态易遭到破坏 B . 某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说明其生活环境被破坏 C . 森林火灾有利于新植株迅速长成,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 . 某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有机物净积累量为0说明其稳态被破坏
  • 9. (2019·贵州模拟) 我省黔东南等地一直都有稻田养鱼的传统,建设了“稻一红萍(水生植物)一鱼”立体农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稻—红萍—鱼”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B . 稻田中鱼的引入加快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C . 该生产模式能提高该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 D . 立体农田是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生产模式
  • 10. (2019高三上·深圳模拟) 下列生态学观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体内 B . 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定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C .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合理控制昆虫的数量,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D . 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的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
  • 11. (2019高三上·长治模拟)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适当提高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性、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 . 利用农作物秸秆沤肥后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 C . 通过兔子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为能量属于兔子化作用获得能量的一部分 D .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以干扰害虫繁殖,该防治方法属化学防治
  • 12. (2018·镇江模拟) 某水库存在一条仅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右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一起就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 . 调查甲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C . 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 D . 丙与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就是丙与乙的个体数量比值
二、综合题
  • 13. (2019·日照模拟) 众所周知,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全面治理荒沙行动,极大地改善了毛乌素的生态环境,经过六十年的艰难治理,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于不合理开垦,曾经水草丰美的毛乌素地区退化为沙漠,这一历史变迁是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缩影。着对该地区土壤小动物丰畜度进行调查时,可采用法。
    2. (2) 沙漠变成绿洲的过程中,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另一方面,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稳定。
    3. (3) 在毛乌素沙漠退耕还林还草的过程中,如果植物种类单一,就容易引发病虫害,原因是
  • 14. (2020·浙南模拟) 图 1 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图解,图 2 为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 (1) 图 1 所示该生态系统功能除碳循环等物质循环之外还有等重要功能,图 2 中的甲相当于图 1(用图中字母回答)中的一种群。
    2. (2) 图 1 中属于次级生产者的有(用图中字母回答),B 同化的总能量小于 D(都为 恒 温 动 物 ) 同 化 的 总 能 量 , 最 主 要 原 因 是
    3. (3) 图 2 种群乙数量保持动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 机制,该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开花时间是在各种植物争夺传粉动物乙等的压力下形成的。
  • 15. (2020·昆明模拟) 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团队将某种水稻抗病品种A和优质感病品种B间隔种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隔种植能明显降低品种B的稻瘟病感染度,从而提高产量。

    资料二:华南农业大学对“水稻—蕹菜间隔种植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隔种植能明显降低稻瘟病的发病率,还能控制稻纵卷叶螟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

    1. (1) 间隔种植的农田中,品种A和品种B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依据是。水稻种群在农田中的空间特征属于分布。
    2. (2) 稻纵卷叶螟取食水稻叶片导致水稻流向人类的能量减少,原因是(答出1点即可)
    3. (3) 研究表明,在不同物种间隔种植的农田中,昆虫的产卵和交配行为会受到植物颜色、形状等的影响,这说明离不开信息传递。生物多样性还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体现了其价值。
    4. (4) 小麦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提出控制小麦病虫害可采取的种植策略(答出2点即可)
三、真题演练
  • 16. (2019·全国Ⅱ卷) 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A . 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 . 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 . 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 . 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 17. (2019·天津) 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 . 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 . 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 D . 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
  • 18. (2019·北京) 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

    A . 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 . 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 . 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 . 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 19. (2019·全国Ⅰ卷) 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 (1) 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
    2. (2) 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
    3. (3) 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导致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
  • 20. (2019·天津)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样地

    指标

    土壤含水量(%)

    土壤全氮(g·kg-1)

    草本植物种数(种)

    节肢动物个体数(只·样本-1

    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

    弃耕地(对照)

    0.26

    0.09

    1.1

    3.1

    0.6

    禁牧草地

    0.66

    0.36

    2.6

    9.4

    1.7

    人工灌木林

    0.77

    0.42

    2.8

    7.4

    0.8

    人工乔木林

    1.37

    0.27

    1.6

    10.0

    1.1

    *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

    据表回答:

    1. (1) 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样地,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2. (2) 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 (3) 在半干旱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
    4. (4) 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