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0-05-27 浏览次数:18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 1. (2019七上·定西期末) 2018年8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部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实行“法治”的思想家是(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庄子 D . 韩非
  • 2.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   )
    A .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 . 方便了隋炀帝南巡   C .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 . 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 3. 2012年诺贝尔委员会给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下列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是(   )
    A . 《水浒传》 B . 《西游记》 C . 《三国演义》 D . 《红楼梦》
  • 4.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王朝进一步加强了治理。下列措施中,属于清朝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的有(   )

    ①册封达赖、班禅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设立伊犁将军 ④设西域都护府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5. 图为1900年12月16日意大利《周日邮报》的插图,由画家依据照片绘制而成,所配文字说明是“洗劫紫禁城中的•座宫殿”。据此判断该图反映的史实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 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汉武大帝》、《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历史剧,那么你知道中国皇帝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
    A . 甲午中日战争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 从1926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开始到1927年初,短短半年时间,北伐军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北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 北洋军阀的部队战斗力弱 B . 蒋介石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C .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作战 D . 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 8. 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其中,“人民是阅卷人”警示我们必须把人民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列战役被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 9. 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为新中国建国初期两件重大历史事件,对这两件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描述准确的是(   )
    A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农民翻身解放成了土地的主人 C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 . 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环境
  • 10. 十九大报告强调的“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 . 解放战争时期 B . 一五计划期间 C . 改革开放初期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 11.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唐永红教授指出:只要大陆依然维持经济的中高速成长,依然维持经济全球化的中心位置,台湾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出路,在于必须处理好两岸关系,推进与大陆的经济整合。“处理好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   )
    A . “一个中国”原则 B . 和平共处原则 C . 共同富裕原则 D . “一国两制”原则
  • 12.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在我国,人民行使当家做主这一权力的最高机关是(   )
    A .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各级人民政协 D .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 13. 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在公民大会上,公民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共同商议城邦大事,最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
    A . 古代埃及 B . 古代印度 C . 古代雅典 D . 古代日本
  • 14. (2018九上·晋江期中) 现代的法国、德国、意大利三个国家是通过历史上的一个帝国分裂而来,它是(    )

    A . 亚历山大帝国 B . 罗马帝国 C . 拜占庭帝国 D . 查理曼帝国
  • 15. (2019九上·泉州期中) “他以宗教为纽带,完成了民族的统一,阿拉伯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材料中的“他”是(   )
    A . 释迦牟尼 B . 耶稣 C . 穆罕默德 D . 梭伦
  • 16. 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以上两位作家的观点都体现了(   )
    A . 民主科学精神 B . 人文主义精神 C . 自由平等思想 D . 生物进化理论
  • 17.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马克思称它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是(   )
    A . 宣告脱离外邦统治 B . 都通过立法的方式来限制王权 C . 都强调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 D . 都强调了人生而平等有自由的权利
  • 18. (2019九上·桂林期末) 拿破仑在去世前这样说道:“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拿破仑留给法兰西的“火种”是(  )
    A . 发动政变掌握国家大权 B .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 . 发动对外战争 D . 颁布《民法典》
  • 19.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更加使捷。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于英国的交通工具是(   )
    A . 汽车 B . 飞机 C . 火车 D . 汽船
  • 20. 随着“二战”的进一步扩大,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逐渐走向联合,来对付共同的敌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   )
    A . 开罗会议的召开 B .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 .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 . 《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 21. (2018九上·房山期末) 2018年5月31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表示,美国将从6月1日起,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的钢铝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欧盟认为美国此举违背贸易自由原则,表示将诉诸某国际组织,发起法律行动维护自身权益。这一国际组织是(  )
    A . 上海合作组织 B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 世界贸易组织 D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22. 外省特别是江西一带的人口,因“从征”、“屯垦”和从事商贾等,大批涌进湖南,史称“江西填湖广”。这一现象发生在(   )
    A . 秦朝 B . 唐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23. 1945年8月21﹣22日,中国代表与日本代表就日军投降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了洽谈。日本代表交出了武士刀和兵力部署表册,中国代表指令日军在各战场向国民党军队投降,史称(   )
    A . “湘南暴动” B . “芷江洽降” C . “通道转兵” D . “湘西剿匪”
  • 24. (2017·娄底) 1943年11月,日军进攻湘北重镇,中国军队拼死抵抗,20万将士壮烈殉国,延缓了日军南下的步伐。这就是历史有名的(  )

    A . 衡宝战役 B . 常德会战 C . 长沙会战 D . 湘西会战
  • 25. (2018·娄底) 因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我省新化籍志愿军战士是(    )
    A . 雷锋 B . 罗盛教 C . 陈天华 D . 邱少云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小题15分,27小题13分,28小题11分,29小题11分.)
  • 26. 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习近平主席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看到进攻长沙的计划无法实行,他(毛泽东)便当机立断地改变原有部署。9月19日,前敌委员会在浏阳县文家市举行会议,经过激烈辩论,否定了一部分人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迅速脱离平江、浏阳地区,进入江西省,沿罗霄山脉南移,在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由内战转向和平的转折点,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一直评价很高,认为是挽救了国家民族的一大危机。

    材料四: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历史上,他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毛泽东文集》

    材料五:这次会议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1. (1) 材料一中两幅图片与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有关,请问: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什么?“开天辟地”的大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中毛泽东最终选择的“立足地”具体指哪里?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3. (3) 材料三中“国难当头”指什么?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谁到西安参加谈判?中共中央为什么对西安事变有如此高的评价?
    4. (4) 材料四中毛泽东所说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今年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多少周年纪念?
    5. (5) 材料五中的“会议”指的是什么?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6. (6)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你有什么感受?
  •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3年,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工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到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材料二:“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协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

    ﹣﹣电影《我的1919》

    材料三:新中国外交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外交成就

    1953年

    周恩来接见参加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首次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  A 

    1955年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提出了 B   方针,促使会议圆满结束。

    1971年

    C     

    1972年

    D      ,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两国建交。

    1979年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材料四:如图

    材料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中国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同各国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1. (1) 材料一中“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与什么战争有关?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导致中国“解体”?
    2. (2) 材料二中“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引发了中国的什么运动?该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这场运动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
    3. (3) 请将材料三表格中内容填写完整。
    4. (4) 从材料四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至少写出两条)?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其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的什么外交政策?
    5. (5)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对今天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做出怎样的评价?
  • 28. 回望大国风云,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美国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获胜演说中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让我们坚信我们能够并且即将取得成功。”

    材料三:(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大国崛起》

    材料四: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

    1. (1) 材料一中领导“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打败“大英帝国”的人是谁?这一事件对美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怎样“懂得改变”的?这一改变有何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4. (4) 材料四中“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应如何理解?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对当时的美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5. (5) 综合上述材料,概述美国崛起过程对我们实现“强国梦”有哪些启示?
  • 29. 进入世界近现代史以来伴随着大国力量的对比变化,不同利益诉求导致国际关系也随之产生变化,在碰撞妥协中新的国际格局先后确立,影响着不同时期的国际局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德法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英国一直在国际事务中寻机打压法国;意大利身为战胜国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志在扩张的日本与这一地区有重大利益的美国矛盾加剧等。这种种现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播下了“火种”。

    ﹣﹣﹣摘自《图说欧洲史》

    材料二:二战的结束制造了短暂的和平景象。但很快,苏美之间就开始了一场哪一方都不肯屈服的竞赛,但最终都避免了直接武力对抗。苏联和美国以及它们各自同盟之间的极端格局持续40多年,影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材料三:2018年4月14日,叙利亚遭到美英法三国联合空袭,七年未熄战火的叙利亚,天堂变废墟,孩子的童年犹如提前陨落的星星,随战争一起消逝。图为叙利亚驻联合国代表贾法里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在网上刷了屏,照片中的贾法里怅然独坐,显得无奈又无助。

    材料四:2018年3月以来,中美贸易战成了家喻户晓的热点问题,关于贸易战中国人和美国人都要了解以下事实:

    a 中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奉陪到底决非一句空话。

    b 挑起贸易战背后是美国对于中国崛起的恐惧。

    c 美国发起贸易战不仅仅针对中国,是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公然践踏。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此次战争后建立了什么国际体系?这一体系形成过程中哪些条约直接损害了中国利益?请简要评价这一体系?
    2. (2) 材料二中的“避免直接武力对抗”反映了美苏之间处于什么状态?“极端格局”指的是什么?哪一历史事件宣告了这一“极端格局”的终结?
    3. (3) 材料三中,美英法空袭叙利亚的行为,说明影响当今世界和平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
    4. (4) 材料四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分别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面对这种趋势,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