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1-05-17 浏览次数:10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骗(kuàng)           养(huàn)          孜不倦(zhī) B . (chàng)           发(zhèng)         前后继(pū) C . 婷(pīng)            守(kè)            自惭形(huì) D . (yè)              阔(chuò)          强(guō)不舍
  • 2.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否则,鸠占雀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B . 果然,十年之久,于豹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C .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头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D . 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断章取意造出来的。
  • 3. 下列语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实践证明,联想式教学法是行之有效,师生都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B . 拼过一场恶疾的她形销骨立 , 姣好的容颜苍白如雪,却有着一种诡异的清丽迷人。 C . 《少年的你》里的主角陈念自然率真,矫揉造作 , 所以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 D . 那些怀古伤今的文艺作品,宣扬一种复古倒退的思想,最终会被人民大众唾弃。
  •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美国政府要求欧洲盟友一同封杀华为5G项目,德,法两国公开拒绝,而且还被德国“翻旧账”回怼。 B . 世界空间静电领域“奠基人”张丰认为,印度洋大地震起因是由宇宙场空间静电变异所致,“变异”“边缘”就在兰州。 C . 成都“11+2”区域内打车出行将实现全域打表计费,取消跨区背运表外加收返空费,市民跨区打车出行将更加经济便捷。 D . 在四川省电视广告审核专项整治会议上,相关领导人明确表示,要禁止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
  • 5. 下列艾青诗歌作品中,表现诗人关注旧中国广大底层人民命运的作品是(    )
    A . 《旷野》 B . 《下雪的早晨》 C . 《启明星》 D . 《铁窗里》
二、课内阅读
  • 6.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1)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毳衣炉火                     拥:裹,围 B . 湖中焉得有此人               更:更加 C .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       客:客居 D . 余强饮三大而别               白:古人罚酒用的酒杯
    2. (2)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余强饮三大白别                日出林霏开 B . 湖中得更有此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 C . 姓氏                        真无马邪 D . 更有痴似相公                  杂然而前陈 , 太守宴也
    3. (3) 对下面句子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A .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没有人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痴的人啊!” B .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没有人说相公您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啊! C .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啊!” D .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痴的人啊!
    4.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情景交融,韵味无穷。既描绘了大雪后西湖的朴素淡雅,也映射出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B . 文章谴词用字精炼传神。“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写出作者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傲岸自恃。 C . 文章意境唯美又充满宇宙哲思。“上下一白”与“舟中人两三粒”对比。让人痴迷于天地之空阔,也慨叹人之渺小。 D . 文章结尾饱含深意。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道出了作者的“痴”情,也道出了舟子对作者的指责。
三、句子默写
  • 7.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 (1)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蝉呜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2. (2) 请在李商隐《无题》或杜甫《月夜忆舍弟》中任选一首,默写颈联和尾联。
四、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议读书

        ①书有许多种。思想深邃的书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也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所以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思想深邃的书。

        ②读思想深邃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③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思想深邃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路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④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思想深邃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能叫做“烂杏”。读一本思想深邃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⑤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思想深邃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含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⑥要真正读一本思想深邃的书,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拒绝,意味着,既不为某些时髦的写作分心,也不对人为的热点动心,更不为虚假的创造操心。不仅如此,网络的精彩,球赛的热闹,酣睡的香甜,游戏的畅快。电脑的奇妙,影视的缤纷、旅游的轻松,散步的悠闲,都是应该适当拒绝的。否则的话,什么时候体会思想的深邃呢?

    1. (1) 请根据文章内容完善下面的思维导图。

    2. (2) 请结合文中划线的句子简要分析比喻论证在文中的作用。
    3. (3) 文章最后一段需要补写一个事实论据,下面两则材料哪一则更合适?请简述理由。

      A、鲁迅从小爱读书,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的时候,他专门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的时候,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用这种方法驱寒坚持读书。

      B、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王得光最后的要求

    魏永贵

        ①王得光的生命开始了最后的倒计时。

        ②过了明天,王得光的死刑就得执行。

        ③问王得光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年轻的看守民警用的是很诚恳的语气。看守民警说:“52号,你明天可以要几个你喜欢的菜,还有包子、饺子。你还可以喝两杯啤酒。领导知道你以前的酒量很大,但不能多喝。这已经是对你的特殊照顾了。”

        ④入监的犯人不说名字。52号是王得光“号服”上的编号。

        ⑤王得光以前酒量很大,进来以后缺乏酒精的刺激,手一直微微地抖。

        ⑥王得光的眼睛和嘴唇是一片沉寂的死灰。

        ⑦按照规定,王得光在这个时候可以提出一些要求,譬如留下遗言,改善伙食,洗一个热水澡,等等。一般情况下,死刑犯人会要几个一直想吃的荤菜,一饱长期寡淡的口腹。用他们的话说,怎么的,也得吃饱了吃好了“上路”,不能当一个“饿鬼”。

        ⑧52号,有要求就说吧。看守民警又重复了一遍,还是用很有耐心的语气。

        ⑨王得光那空洞的眼光向监房上的小窗口轮了一眼 , 干枯的嘴唇启动了:“报告上级,我……想明天晒一晒太阳,我……王得光看着民警,又小声地补充了一句,我想到外面的房檐下……晒晒太阳。”

        ⑩几天前,王得光被铁笼一样的囚车拉去了法院,接受了最后的宣判。灵魂已经出窍的他一路麻木。

        ⑪回监狱的时候,囚车路过一片平房。那时候,响着警笛的囚车遇见了溜达到路口的一头牛,不得不停下来等候,透过囚车的铁窗,带着脚镣手铐的王得光看见了难忘的一幕:几个老人在房檐下敞怀晒着冬天的太阳。有一个老头儿甚至在很专注地抠着脚丫。

        ⑫那时候,暖暖的阳光照在房檐墙壁和牛背上,折射的光芒,刺中了王得光已经枯寂的心。此刻,眼前唾手可得的温暖的阳光,却被囚车的铁窗分割得支离破碎。

        ⑬现在,他忽然想起了那一幕。52号王得光要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享受阳光的抚慰。他想跟一个真正的老人一样,蜷曲在冬天的温暖中。

        ⑭王得光的要求显然出乎看守民警的意料。看守民警迟疑了一分钟,说,好,我会向上面反映。

        ⑮王得光的请求很快就成了一个难题。在这样的时候,死刑犯是应该固定在死囚室里,镣铐加身,等待执行时刻的到来,而且是24小时看守。移到监室外不符合规定,还增大了看守的难度。出了问题,那责任可就大了。

        ⑯领导皱着眉头说,我见过那么多死刑犯,头一回碰到有提这样要求的,这不是给我们出难题吗?领导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⑰那时候冬天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温暖地洒在宽阔洁净的办公桌上,洒在一蓬绿色的植物上。领导踱到了那盆洒满阳光的绿色植物跟前,沉思了许久。最后领导抓起电话说,行,就破例让他明天晒晒太阳吧。

        ⑱王得光得到第二天可以到监室外的房檐下晒太阳的许可,已是天黑的时候。王得光把眼睛盯着监室上那方黑黢黢的夜空。一丝亮光在王得光灰暗的眸子上闪亮。

        ⑲那场雨是从半夜下起来的。那是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雨。冬雨缠绕着冷风,搅了半夜,搅了后来的一整天。

        ⑳寒冷的冬雨啊。

        ㉑52号王得光枯寂的眼睛盯着监室窗外的冬雨一动不动。

        ㉒第二天上午,在雨声中枯坐的王得光看见年轻的民警打开了铁门。民警说,52号出队,下楼。

        ㉓浑浑噩噩的王得光跟着民警走到廊檐下。民警说,52号,坐下,晒太阳。

        ㉔王得光愣怔着坐到椅子上,廊檐下的气氛有些异常:天依然那样阴沉,冬雨依然下得很急。一队背着枪的民警守在一边,对面的墙上,一张洁白的画纸上,画着一轮鲜红的太阳……

    1. (1) 请按照提示,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概括。

      ①王得光提出在被处决前想去晒晒太阳这个最后的请求。

      ④民警画了一轮太阳让王得光最后的请求得以实现。

    2. (2) 文章画线句子四次写到王德光的眼睛,对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 (3) 文章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4. (4) 小说多处到阳光和太阳,对表现小说主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五、作文
  • 10. 根据要求作文

        鲁迅在《故乡》的结尾说:“我想:希望是本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实人生的每一天,我们都在路上,这条路上有美丽的风景,生活的馈赠,还有命运的捉弄,风雨的考验……在路上你会有怎样的喜怒哀乐,又会有什么感悟思考。

    请以“在路上”为题目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六、诗歌鉴赏
  • 1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释)①芊洲烟雨;指长满芊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②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 (1) 试结合全诗,分析“占断”二字的表达效果。
    2. (2)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流露出的情感与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最相似?请简述理由。
      A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B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C .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七、课外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 , 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①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鸟,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②,仅可。系马石嘴③,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注释)①温洳(rù):低湿的地方。②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③石嘴;石角。④相值:相对。

    1. (1)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曲者如(盖:这盖) B . 有蹊介然,仅可(步;步行) C . 闻鸡声(乃:才) D . 莫,皆宿(且:将要)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①有情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

      ②天高露清,山空月白,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

    3. (3) 本文和《湖心亭看雪》都长于写景,但写景手法各有不同,请你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八、名著阅读
  • 13. 在“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这一回中,宋江,公孙胜,李逵都显示出了为人子的一片孝心,但三人尽孝时的动机又各有不同,请你简要分析。
九、综合性学习
  • 1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现在,大部分学校都规定了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穿校服,但不少同学都表示更喜欢穿“安踏”、“李宁”“耐克”“阿迪达斯”等一系列名牌服饰,某班同学就这一现象,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下面是他们对家长进行调查后完成的情况调查表。请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要求语言简明

      孩子穿名牌服饰有必要吗?

      完全没必要

      很有必要

      孩子喜欢就好

      72.5%

      0.9%

      26.6%

      会给孩子买名牌服饰吗?

      经常买

      偶尔买

      不买

      41.3%

      45.9%

      12.8%

      给孩子买名牌服饰的理由

      让孩子有面子

      让孩子好好读书

      孩子执意要买,只好满足他的要求

      13%

      71.6%

      15.4%

    2. (2) 一些同学认为学校不应该规定学生必须穿校服,因为穿什么衣服是自己的事情,学校不应该干涉,而且穿整齐划一的校服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请你针对这些同学的观点进行反驳,并陈述理由。
    3. (3) 无论穿校服也好,穿名牌也罢,“勤俭节约”这个传统美德不能忘。下面是一副勉励大家“勤俭节约”的对联,请你补全下联

      上联;一粥一饭当思耕耘不易

      下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