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17-08-31 浏览次数:972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某考古队在对一座古墓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开元通宝雕版印刷品等文物。据此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应该生活在(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 2. 再现开元盛世重振汉唐雄风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倘若你生活在唐朝时期,可以看到(    )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在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口口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材料中口口处应填写的是(    )

    A . 分封 B . 世袭 C . 科举 D . 行省
  • 4. 唐朝有开放的,兼容并蓄的胸怀。对外交往的地区和交流的内容都有所扩大和发展,唐朝与亚洲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唐文化圈),确立了东亚文化的特色,下列历史现象中,不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

    A . 印度建造著名的那烂陀寺 B . 鉴真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 C . 日本文字参照汉字而创制 D . 朝廷中有大食人身居要职
  • 5. “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画卷中的主要人物是劳动者和小市民画家对人物、建筑的考史价值,”据材料判断,这幅传世名画应该是(    )

    A . 《步辇图》 B . 《清明上河图》 C . 《送子天王图》 D . 《耕获图》
  • 6. “举目楚天阔,古墓倚云留”江淮要塞谁忆,活字出山丘,但作文明使者,尽把平生精力,印刷术中谋,回首旧游处,风雨到心头。……煌煌大宋,胶泥之上刻春秋”这首诗词中纪念的历史人物是(    )

    A . 毕昇 B . 沈括 C . 宋应星 D . 李时珍
  • 7.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国家在南海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旨在加强平等磋商、扩大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如果评选中出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位使者,下列人物最有资格当选的是(    )

    A . 鉴真 B . 玄奘 C . 郑和 D . 戚继光
  • 8. 《抗倭侠侣》是部根据史实及相关民间传说改编,融合了武侠小说元素的影视剧,它展现了一段荡气回肠、令人热血沸腾的抗倭传奇。该剧内容取材于(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 9.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刘备即江山——哭出来的”“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这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都出自《三国志通俗演义》,请问该书的作者是(    )

    A . 罗贯中 B . 施耐庵 C . 吴承恩 D . 汤显祖
  • 10.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 东起江东,西至临洮 B . 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 . 东起辽东,四至嘉峪关 D . 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二、<b >综合题</b>
  • 11. 戏剧是一种喜闻乐见的综合性艺术,也是广大人民喜爱的文化形式。

    1. (1) 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悲剧

    2. (2) 元代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他们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

    3. (3)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是

  • 12.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 (1) 唐朝都城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对称,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 (2) 北宋的都城开封,最为繁华的,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3. (3) 明成祖时修建的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二:秦兼天下,建皇帝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

    中国君主专制就本质而言非常原始,却与一个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文官)并存。

    ——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材料三:秦汉时期,丞相地位极为崇高。拜相时,皇帝要施大礼,因此才有“拜相”一说。然而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竟把丞相给废除了,从此丞相在中国就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 (1) 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的“百官之职”中负责监察的官职名称。材料中“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是通过考试而产生的,这种考试应开始于何时?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的主要目的。

    4. (4)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专制主义统治逐步加强的趋势。你认为专制主义统治不断加强的后果是什么?

  • 14. 明朝中后期我国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著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书中共收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绘有插图1160幅,是世界闻名的药物学巨著。

    材料二:全书60卷,约70万字,书中总结了前人的农学成就和生产经验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知识,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材料三:书中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明代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做了系统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它的编写对中华医学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材料二中的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它在中国古代农学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3. (3) 材料三中的“这本书”是谁的著作?为什么它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 (4)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以上三本“书”的主要相同点。

  • 15.

    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历代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一种分科考试制度。观察以下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 (1) 【排列顺序】请将上面幅图片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作简要说明。

    2. (2) 【介绍历程】依据以上图片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发展历程.

    3. (3) 【分析比较】当今中国最重要的考试是高考,请你简要分析它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主要区别。

    4. (4) 【献计献策】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请你就当今的中考高考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三、<b >判断题</b>
  • 16. 轰轰烈烈曾经风光过,风云变幻都成了传说

    1. (1) 唐末起义军在朱温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人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 (2) 11世纪前期,契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 (3) 明太祖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