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深圳市普通高中2020年高三年级文科综合线上统一测试卷(历史...

更新时间:2021-04-26 浏览次数:86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汉朝时期,政府对边疆请求“内附”的游牧民族采取容纳政策,让他们进入长城以内的指定地区居住,并让其上层人物继续统领部众。这种政策( )
    A . 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融 B . 改变迁入民族的生活方式 C . 实现了边疆地区永久和平 D . 使民族间的差异逐渐消失
  • 2. 有学者检录宋代史料,从中搜罗出有关动物保护的诏令共57篇(表1)。由此可知当时( )

    动物保护诏令颁布时间分布(表1)

    季节

    时间(月)

    十二

    诏令(篇)

    6

    10

    2

    5

    6

    4

    0

    12

    2

    3

    4

    3

    合计(篇)

    33

    24

    A . 建立了完备的动物保护奖惩机制 B . 生产活动注重时节和万物生长的规律 C . 禁止猎杀一切珍禽奇兽驴骡驼马 D . 官员和百姓具有高度的动物保护意识
  • 3. 忽必烈意取传统经典《易经》中“至哉坤元”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向来以正统皇帝自居的朱元璋称各民族“华夷一家”,雍正帝宣称清朝建立是“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这说明(    )
    A . 中华文化凝聚力很强 B . 传统华夷观已经被摒弃 C . 民族平等思想的发展 D . 少数民族融入中原文化
  • 4. 清朝道光年间的知名经学家沈垚认为,自宋元明以来,“天下之势偏重于商,凡豪杰智略之人多出焉”。这种看法表明(    )
    A . 人才选拔标准发生变化 B .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废除 C . 传统功名利禄社会瓦解 D . 社会思想观念与时变化
  • 5. 1914-1922年,外资在华企业平均利润27%左右。1920年在华外资企业共有7375家,比1913年增长了近一倍,外资企业总资本相当于华资产业资本的2.3倍。由此可知当时(    )
    A . 外资主导中国经济发展 B . 实业救国思潮已经过时 C . 民族资本发展受到挤压 D . 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 6. 1935-1936年间,共产国际莫斯科第七次代表大会决定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决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后决定逼蒋抗日,放弃苏维埃政权口号,将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这反映(    )
    A . 中国抗战得到广泛国际支持 B . 全民族联合抗战的局面形成 C . 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主要矛盾 D . 国共关系结束对峙走向合作
  • 7. 1962年,国家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全国施工基建项目压缩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同1961年相比减少了40%;五月中央工作会议通过1962年计划指标,同1960年相比,工业总产值下降47%,其中重工业下降57%,轻工业下降26%。这些做法(    )
    A . 改变了国家的工业化战略 B . 导致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C . 暂时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D . 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
  • 8. 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演说家艾索克拉底声称:“我们的法律是大众的利益,并且对于人道的生活具有重要的贡献。”这句话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
    A . 全体人民拥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B . 民主政治发展得益于法律基石 C . 法律提高了全体居民政治地位 D . 少数贵族垄断了国家政治权力
  • 9. 英国技术专利制度起源于12世纪。纺织业作为英国经济的排头兵和科学技术的应用集中领域,出现了很多发明专利和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纺织设备。1700年到1800年期间,英国纺织业的发明数量如图8所示。由此可知(    )

    A . 自然科学理论促进了纺织业的发明和革新 B . 18世纪英国是唯一确立了专利制度的国家 C . 专利制度保障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 . 专利制度建立是英国国力强盛的根本原因
  • 10. 美国自独立之初到20世纪30年代,保护主义是其贸易政策的主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关税高达49%。二战后,美国才把自由贸易作为长期的政策来推行。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 美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B . 经济实力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 C . 二战后美苏之间冲突不断加剧 D . 世界经济向着制度化方向发展
  • 11. 图9为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1909-1992)的代表作《乔治·戴尔,一个在意自己外形的男人》。一个人独自坐在奇怪的镜子前,很难面对正确的方向,因为他的扭曲,镜中另外一个自己的画面也在粉碎。这一作品(    )

    A . 客观真实反映社会底层的现实状况 B . 以传统画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 C . 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对理性王国失望 D . 用扭曲变形揭示现代社会精神危机
二、非选择题:
  •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吕氏乡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对后世明清的乡村治理模式影响甚大。“乡人相约,勉为小善”。《吕氏乡约》的宗旨在于使邻里乡人能”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吕氏乡约》要求乡民按照“长幼有序”原则遵守相关礼仪规定,列举了酗酒、赌博、斗殴、失信、造谣等不良行为,制定了相关的惩罚措施。《吕氏乡约》规定“约正一人或二人,众推正直不阿者为之。专主平决赏罚当否”。”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若约有不便之事,共议更易”。 ”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乡约乃私人之自由组织而非地方之自治政府。且所约四事,偏重道德。经济教育诸要务,均在合作范围之外。衡以近代之标准,实非完备之自治。”

    ——选编自侯少龙《传统乡约与古代乡村治理研究》等

    材料二:传统中国社会中的治安问题,除了依靠保甲制度监督外,主要是依靠作为州县官助手的衙役来维系。地方官可以雇佣比编制多得多的“白役”以供驱使,“白役”事权重叠,以维持治安为主的衙役常被交予催收钱粮等杂务。清末,政府在中央设立专门的巡警部(后设民政部)、在各省设立巡警道或警务总局,专门负责警察队伍的创建与管理。警察按照等级对应享有相应的薪酬。对所辖警察的言行有详密的规范制约,并以《章程》的形式明文规定。地方的警务系统设立和维持的经费由中央向地方财政过渡。清末警制改革有一定成绩,但所需经费也加剧了地方政府对民众的盘剥,加剧了国家与基层的直接冲突。

    ——摘编自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传统乡约制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警察制度相对于传统衙役的特点,并简析清末警制改革的影响。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历史事件

    15-16世纪

    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

    ——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

    16世纪

    葡萄牙人率先在亚洲展开植物学和医学研究,加西亚·多达研究印度植物和药物,于1563年写出《药材与药品的对话》,此书在全欧洲受到欢迎,并且翻译成拉丁文和其他欧洲语言文字。

    ——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医疗与帝国》

    19世纪

    1817年--1870年,欧洲和美国出现了几次大霍乱。霍乱在1830年出现于俄罗斯,很快横扫了欧洲,在第二年抵达英国,接着在1830年出现在魁北克、蒙特利尔和纽约,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传染病。

    ——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医疗与帝国》

    19世纪

    18世纪90年代,杰出科学家爱德华·詹纳开始推介牛痘接种法,到19世纪早期超过10万英国人实施了接种;牛痘接种法后来经由广东传入中国。

    ——(美)肯尼思·F·基普尔《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

    20世纪

    20世纪后,国际政治和经济的互动增强,以传染病控制等国际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西方国家组建了更大规模的国际卫生机构。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局在法国巴黎建立,该组织成为第一个突破区域限制的常设卫生组织。

    ——马琳《我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回顾与展望》

    21世纪 

    2003年5月中美在北京召开“中美SARS疫苗研发与生物治疗”研讨会,双方就在早期诊断技术、以单克隆抗体法攻克SARA方面进行合作。

    ——许玉、张晓丽《我国突发传染病事件中的科研合作与对策浅析》

    从上表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行文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14. 【历史——选考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有限的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城市,农村医疗和医药匮乏的状况一直是党和国家焦虑的问题。1955年,在缺医少药以及政府卫生部门还没有力量顾及农村的大背景下,山西高平米山乡建立了首个由农村社员、医务人员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共同集资的保健站,开创了合作医疗的先河。之后,在山西、河南、河北、湖南、贵州、山东、上海等地农村出现了一批由农业合作社举办的保健站和医疗站。1956年,河南省正阳县王店乡团结农庄创造性地提出“社办合作医疗制度”一词。1958年,合作医疗制度的村覆盖率达到10%。合作医疗采取“合医合药合防”的运营模式,通过开发本土药品满足了当时农民的用药需求,并且治疗过程鼓励采用“土方”“土法”,预防为主、群防群治,使农民获得了“一把草药一根针”的低水平的初级医疗保健,实现了“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省工省钱、方便可靠”的医疗目标。

    ——选编自孙淑云郎杰燕《中国合作医疗治理六十年变迁》等

    1. (1) 根据材料,归纳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积极意义。
  • 15. 【历史——选考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同盟国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惟一通道滇缅公路。中国政府代表和美国陆军部长、陆军参谋长商议决定开辟后来称为“驼峰”航线的空中补给走廊代替滇缅公路,继续为中国提供抗战物资。

    这条航线飞越印度、缅甸和中国三国,途经高山、冰川、热带虐疾区、原始森林和日军占领区,是世界上最艰险的一条航线。在这条航线上担任运输飞行任务的是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队和中国航空公司,担任护航的是美国陆军驻印度的第10航空队和驻中国的第14航空队。“驼峰”航线在终止前的两年多时间里一共运输了80多万吨物资到中国,超过了包括滇缅公路在内的中国所有对外通道接受外援的总和。“驼峰”航线是二战最伟大的空运行动之一,据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队文件的不完全统计:“驼峰”航线损失飞机563架,损失机组人员超过1500人。当时空运总队的飞机损失率高达20-30%,而中国航空公司飞机的损失率超过了50%。“驼峰”航线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选编自刘小童《驼峰航线》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开辟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驼峰”航线的历史贡献。
  • 16. 【历史——选考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伍连德(1879-1960),祖籍广东,出生于马来西亚,著名公共卫生学家,我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1911年1月,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出任所长。他深入疫区调查研究,追索流行经路,并采取了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鼠疫患者尸体、建立医院收容病人等多种防治措施,不久便控制了疫情。4月,在奉天(今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上,伍连德当选为主席,向来自日本、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墨西哥和中国11个国家的医学专家系统介绍了中国这次防治鼠疫的经验。1918年,伍连德担任北京中央医院第一任院长。1926年,伍连德创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担任第一任校长。1937年,伍连德出任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学会首届会长。

    中国海港检疫始于1873年,但半个世纪里海港检疫权与海关主权一并控制在帝国主义者手中,由外籍医生担任检疫医官,为外国人服务。辛亥革命后,伍连德多次呼吁”自己办检疫”,向有关当局提出收回检疫主权、统一全国检疫事宜的主张。1930年,上海成立了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伍连德任管理处监督,接管了外国控制的海港检疫机构,为中国卫生事业开拓了新境界。1959年,伍连德在《鼠疫斗士》自传序言中写道:“我曾将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往事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新中国政府的成立,使这个伟大的国家永远幸福繁荣......”。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逝世,享年82岁。

    ——选编自管成学赵骥民《鼠疫斗士:伍连德的故事》等

    1. (1) 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的主要贡献。
    2.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伍连德倡导的收回海港检疫权的背景和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