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宣城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0-08-19 浏览次数:17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句子默写
  • 1. 默写古诗文中的诗句。
    1. (1) 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2. (2)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⑦《<论语>十二章》中子夏阐述求仁的途径的名句是

二、基础知识综合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装,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sè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者给画线字注音。

      临人间     干 sè     咄咄逼人

    2. (2) 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 (3) 划线句运用了修辞手法。
三、名著阅读
  • 3.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1. (1)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文。
    2. (2)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上文选段中人物对话极具个性,二人的语言各具特点,孙悟空的话是机智善变,罗刹女的话则是
四、综合性学习
  • 4. 班上开展语文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了指导同学们用正确的方法读书,班里准备在11月23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方法大讨论的语文活动。假如你参与组织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 (1) 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方法的名人名言。
    2. (2) 下面一段话介绍了一种读书方法,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这种读书方法的理解。

      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

    3. (3) 11月 22日下午,你去邀请学校阅览室的王老师参加这次语文活动,请你把对王老师说的话写出来。
五、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七年级《语文》上册)

    1. (1) 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都怀念了什么?
    2. (2) 文章第①段和第⑦段两次出现了“好好儿活”,分别有什么含义?
    3. (3) 联系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4. (4)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 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夏天的一条街道(节选)

    苏 童

        ①在阴雨天气里,期待明媚的夏天。

        ②街上水果店的柜台是比较特别的,它们做成一个斜面,用木条隔成几个大小相同的框子,一些瘦小的桃子、一些青绿色的酸苹果躺在里面,就像躺在荒凉的山坡上。水果店的女店员是一个和善的长相清秀的年轻姑娘,她总是安静地守着她的岗位,但是谁会因为她人好就跑到水果店去买那些难以入口的水果呢?人们因此习惯性地忽略了水果在夏季里的意义,他们经过寂寞的水果店和寂寞的女店员,去的是桥边的糖果店。糖果店的三个中年妇女一年四季在柜台后面吵吵嚷嚷的,对人的态度也很蛮横,其中一个妇女的眉角上有一个难看的刀疤,孩子走进去时她用沙哑的声音问:“买什么?”那个刀疤就也张大了嘴问:“买什么?”但即使这样,糖果店在夏天仍然是孩子们热爱的地方。

        ③糖果店的冷饮柜已经使用多年,每到夏季它就发出隆隆的欢叫声。一块黑板放在冷饮柜上,上面写着冷饮品种和价格:赤豆棒冰四分,奶油棒冰五分,冰砖一角,汽水(不连瓶)八分。女店员在夏季一次次怒气冲冲地打开冷饮机的盖子,掀掉一块棉垫子,孩子就伸出脑袋去看棉垫子下面排放得整整齐齐的冷饮。他会看见赤豆棒冰已经寥寥无几,奶油棒冰和冰砖却剩下很多,它们令人艳羡地躲避着炎热,呆在冰冷的雾气里。孩子也能理解这种现象,并不是奶油棒冰和冰砖不受欢迎,主要是它们的价格贵了几分钱。

        ④孩子小心地揭开棒冰纸的一角,看棒冰的赤豆是否很多,挨了女店员一通训斥,她说:“看什么看?都是机器做出来的,谁还存心欺负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吃棒冰,吃棒冰,吃得肚子都结冰!”孩子嘴里吮着一根棒冰,手里拿着一个饭盒,在炎热的午后的街道上拼命奔跑。饭盒里的棒冰“哐哐”地撞击着,毒辣的阳光威胁着棒冰脆弱的生命,所以孩子知道要尽快地跑回家,好让家里人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

        ⑤最炎热的日子里,整个街道的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人在街上走,感觉到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手碰到路边的房屋墙壁,墙也是热的。人在街上走,怀疑世上的人们都被热晕了,灼热的空气中有一种类似喘息的声音,若有若无的,飘荡在耳边。饶舌的、嗓音洪亮的、无事生非的居民们都闭上了嘴巴,他们躺在竹躺椅上与炎热斗争,因为炎热而忘了文明礼貌,一味地追求通风。他们四仰八叉地躺在面向大街的门边,张着大嘴巴打着时断时续的呼噜,手里的扇子掉在地上也不知道。有线广播一如既往地开着,说评弹的艺人字正腔圆,又说到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精彩部分,可他们仍然呼呼地睡,把人家的好心当了驴肝肺。

        ⑥太阳落山在夏季是那么艰难,但它毕竟是要落山的。放暑假的孩子关注太阳的动静,只是为了不失时机地早早跳到护城河里,享受夏季赐予的最大的快乐。黄昏时分驶过河面的各类船只小心谨慎,因为在这种时候,整个城市的码头、房顶、窗户和门洞里,都有可能有个男孩大叫一声,纵身跳进河水中。他们甚至要小心河面上漂浮的那些西瓜皮,因为有的西瓜皮是在河中游泳的孩子的泳帽,那些讨厌的孩子,他们头顶着半个西瓜皮,去抓来往船只的锚链。他们玩水还很爱惜力气,他们要求船家把他们带到河的上游或者下游去。

        ⑦于是站在石埠上洗涮的母亲看到了他们最担心的情景:他们的孩子手抓船锚,跟着驳船在河面上乘风破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母亲们喊破了嗓子,又有什么用?夜晚来临,人们把街道当成了露天的食堂,许多人家把晚餐的桌子搬到了街边,大人孩子坐在街上,嘴里塞满了食物,看着晚归的人们骑着自行车从自己身边经过。

    1. (1) 综观全文,明媚的夏天里孩子们最期待哪两种乐趣?
    2. (2) 作者在第②~④段为什么详写两个店的店员?
    3. (3) 第⑤段描写午后街道的“炎热”,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请具体分析说明。
    4. (4) 赏析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太阳落山在夏季是那么艰难 , 但它毕竟是要落山的。

六、对比阅读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故令嗥:故意让它嚎叫。③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 (1) 下列每组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两狼之并驱如     令嗥 B . 目似瞑,暇甚         甚仓皇 C . 狼不敢         跑号如 D . 数十步             一狼径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3. (3)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 . 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 . 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以狼的表现从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 . 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 (4) 乙文中两个牧童对狼的做法,你如何评价?
七、作文
  • 8.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进入初中,我们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这里有新的校园、陌生的老师同学、新奇的课程、摆满仪器的实验室……还有繁重的功课、成长的困惑、自我的觉醒、生活的质疑等等,如此种种,让我们体验到一种别样的生活。

    请以“别样的初中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作文要求:

    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