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0-03-30 浏览次数:20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字词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庇护    帐篷    琢磨    拈轻怕重    迫不急待 B . 蜷伏    分岐    禁锢    人声鼎沸    怪诞不禁 C . 酝酿    废墟    嗔怪    截然不同    骇人听闻 D . 炫耀    安祥    粗犷    刨根问底    杞人忧天
  • 2. 下列词语中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虚怀如谷    精益求精    宽厚    温柔 B . 狼狈为奸    呼朋引伴    伎俩    结果 C . 不耻下问    出类拔萃    慷慨    教唆 D . 漠不关心    见利忘义    厌倦    绵延
  • 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曹操借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种吞吐宇宙,包罗万象的气势,表达了自己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B .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了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对于漂泊异乡的“断肠人”来说是一种安慰。 C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对仗精整,意境开阔,也显示出诗人见到眼前之景,心潮澎湃,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 D . “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表明李白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是善解人意的人,寄托自己对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 4. 关于《西游记》一书,以下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的主要情节是围绕着“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这两大故事展开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不过也有一些降妖伏魔的故事,套路类同,情节简单。 B .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第一主人公。他因不满玉皇大帝赐予他的“弼马温”官职而反下天界。他兼具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点,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C . 清代作家吴承恩的《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彩的神魔世界,各路神佛妖魔都写的栩栩如生,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D .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遭拒是因为孙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收服了罗刹女之子红孩儿。
  •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伊索寓言》讲述了许多古希腊的寓言故事,《女娲造人》也是充满了丰富想象的寓言故事。 B . 郭沫若写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意境美妙,语言铿锵,借助牛郎织女故事,体现诗人改造现实生活的愿望。 C . 《动物笑谈》的作者康拉德·劳伦兹是意大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 .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通过写《诫子书》一文,告诫儿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二、句子默写
  • 6. 默写填空
    1. (1)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2. (2) 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十二章》)
    3. (3) ,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4. (4) 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5. (5) ,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诸葛亮)
三、课内阅读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1) 上文选自,作者是
    2. (2) 解释下列划线字

      野有麦场

      ②一狼

    3. (3) 翻译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 (4) 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狼狡诈本性的是(   )
      A .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 .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四、课外阅读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恭从会稽还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 , 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恭:东晋重臣。②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③王大:王恭的族叔。④簟(diàn):竹席子。⑤东:会稽在东晋国都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⑥领:量词,相当于“条”。⑦荐:草垫。⑧丈人:古代对长辈或老人的敬称。⑨长物:多余的东西。

    1. (1) 解释文中划线词。

      ①因

      求耳

    2. (2) “可以一领及我”有以下翻译,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 可以把一条跟我的相比吗? B . 可以把一条送给我吗? C . 可以让我拿一条吗? D . 可以让我欣赏一下吗?
    3. (3) 从王恭对王大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人。
五、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猫(节选)

    郑振铎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⑪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⑫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⑬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⑭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⑮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⑯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⑰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⑱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⑲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⑳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 (1) 分析第①段中划线句的作用。
    2. (2) 细读第③—⑮段,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4个字。

      妻买回鸟           “我”知真相

    3. (3) 文中“我”判断第三只猫咬死芙蓉鸟的依据有哪些?
    4. (4) 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通过心理描写,写出“我”对猫咬死了鸟害怕责罚逃跑的确信。 B .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着我的良心的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的愤怒。 C .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这只猫是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D .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总结全文,表达了“我”的愧疚、自责之情。“永不”一词也体现了“我”态度的决绝。
  •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时候

    秦文君

    ①温暖的童年的家令我永远怀恋,家里有爸妈,两个弟弟。我特别想说说爸爸和我的故事。我曾一度认为爸爸太软弱,太慈爱,他从来不发火,一辈子也没有对立面,总是心平气和。不过爸爸教育孩子有独特的方式。

    ②记得当时家里住在一楼,有门有窗,但是爸妈上班去了,我就定一个规定,不准从门进出,还把门锁死了,我和弟弟进出都是走窗户,也不是好好地爬出爬进,窗户底下用各种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还有陷阱。爸爸知道后对我们“抓大放小”,说小孩都贪玩,只要我们安全,相互友爱、诚实,其他的就包容了。

    ③我从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刊,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爸爸在阅读的《红岩》,当时书名上的字我还识不全,就念成了“红山石”,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微笑着说:“她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后来我阅读了一些书,爸爸问我书里的情景,我都乐于叙述事件,描绘人事,从来不会串起来,也从来没有表达不清的时候,爸爸总是欣喜地倾听着,然后说:“不错。”

    ④有一阵我爱看有关公主的书,童话和民间故事都爱,一次,我忽然想造一座临时宫殿,在里面扮成公主。我和同样想做公主的同学去我家楼上的小伙伴家,在大房间中划出一块,作为宫殿的一隅,把阳台上的花一盆一盆搬进来,给公主赏花用。还布置个荷花池,千辛万苦搬来大木盆,往里放上塑胶荷叶,浇上两大桶水时,突然发现木盆漏水了,顷刻之间水漫开来,房间里全浸了水,走路能踩出水花。我突发奇想,说干脆多放些水,做个龙宫内的公主。为了这宏大的目标,我们一桶一桶往里提水,可水始终积不起来,像有个吞水怪似的。正在纳闷,就听楼下的弟弟们狂呼起来,原来,水全shèn( )下楼去,我们家闹起了水灾。即使这样,爸爸也只是封我为“捣蛋公主”,并没有多说什么,他还继续给我买好看的公主书。

    ⑤刚进小学时,我曾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到我家窗户下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舀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几百上千只蚂蚁,然后全部圈养起来。爸爸劝我回归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它们高兴。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

    ⑥后来又有麻烦了,有一次我看到窗底下种的向日葵会跳舞——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真的会摇摆。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时,他们不仅不相信,还说我是个爱说谎话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向日葵跳舞。见同学都不理解我,我找不到认同感,又不愿意去学校了。一天、两天不去以后第三天就更不愿意去了,决定做逃学的坏孩子。爸爸要我去学校,可我特别要面子,害怕去学校被同学嘲笑。爸爸让我一定要面对这个难关。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比如有同学问我:“你怎么不来上课呀?”我就给他一颗糖说:“请吃糖吧。”如果他还继续问,我就再说,“请吃糖吧”,又往对方嘴里塞一颗糖,爸爸说这个叫堵嘴的糖。这个办法很管用,我发现同学们问了几次后,就不再追问了。后来他们甚至忘记我这个不好的“前科”。我用这个办法融入班级后,变得非常珍惜失而复得的学校生活,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⑦我庆幸有个有太阳味的童年,它给了我写作的动力——爱,有父母之爱,有师生之爱,也有家人之间的爱,还有各种生活在周围的人的爱,也有读者的爱。

    1. (1) 在第④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èn下楼

    2. (2) 文中哪些事能体现爸爸教育孩子的独特方式?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①我和弟弟走窗户,爸爸包容我们。

      ⑤我因向日葵一事被误解逃学,爸爸鼓励我重返学校。

    3. (3) 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⑤段加点词语“轻描淡写”的含义。
    4. (4)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我”是一个淘气、聪明、爱读书、想象力丰富、自尊心强的孩子。 B . “我”爱读书,“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小说《红岩》。 C . 文章标题“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时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 . “我”的爸爸用温和、宽容、鼓励的方式教育孩子。
    5. (5)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六、作文
  • 11. 请以“这一刻,我又想起了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②内容真实,情感丰富,语言流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