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中山市城东教学共进联盟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

更新时间:2020-06-10 浏览次数:16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句子默写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雌兔眼迷离;,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2. (2) 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
    3. (3) 可怜夜半虚前席,。(李商隐《贾生》)
    4. (4) 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5. (5) 默写王维的《竹里馆》。

二、字词书写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fēng  ráo
    2. (2) 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ì zuò
    3. (3)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 rú jiē zhī的人物了。
    4. (4)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qì chōng dǒu niú ,声震天地!
三、综合性学习
  • 3. 某学校七年级二班要开展一次“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1) 请你围绕活动的主题,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的名称。

      示例:爱国人物故事会

    2. (2) 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说过:“现在唱爱情的歌曲太多,唱爱国的歌曲太少,我看有必要提倡爱我民族、爱我中华、爱我社会的歌曲。”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四、语言表达
  • 4. 下面文字画横线的A、B两句均有语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2014年初,一封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留德学子的回信传遍全球。“走,回中国!”一时间归国成潮。这是一个国家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A庞大的市场份额、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强劲的经济实力 , 对留学生形成了强大的吸附力。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的肺腑之言就道出众多海外学子的心声:“在外国做得再好,也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旁观者。回到国内,我会成为祖国变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B来中国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量也在迅猛提高。

    A

    B

  • 5. 下面是某同学在“永恒的爱国情”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C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两句构成排比句

        读着祖国母亲那沧桑的历史,我饱含着激动的泪水。在我的心中,祖国像一幅美丽的画,有巍峨的高山,有澎湃的江河,怎么看都看不厌;祖国像一首感人的歌,有舒缓的旋律,有强劲的节奏,怎么唱都唱不完;C。风风雨雨,永不停步;坎坎坷坷,奋力拼搏。我们的祖国母亲用坚强的臂膀、挺拔的身躯、顽强的毅力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五、课内阅读
  • 6. 阅读文言文后答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有卖油翁担而立  ②尔安敢吾射!    ③康肃笑而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②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 (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用生动的小故事阐释了“熟能生巧”的大道理,富含情趣和哲理,通俗易懂,意味深长。 B . 本文主要写了射箭和酌油两个场面,陈尧咨的射箭写得十分简略。这样繁简得当,突出文章的重点。 C . 本文用“睨之”“微颔之”“置”“覆”“酌”“沥”等词语表现了卖油翁的身手不凡、谦虚沉稳。 D . 本文结尾写陈尧咨“笑而遣之”,一个“笑”字生动的刻画出陈尧咨的有所领悟和自我解嘲,是传神之笔。
六、课外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jí):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 (1) 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任末十四/壮士十 B . 不学/孰 C . 暗则缚麻蒿照/以为大有所益 D . 之行尸走肉耳/权吕蒙曰
    2.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3. (3) 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简要写出三点。
七、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门卫老宋

        ①搬来新居快三年了,两个门卫中,其中的一个门卫换的和走马灯一样勤,三天两头都是新面孔,只有老宋,始终没有挪窝。

        ②其实,叫他老宋,是对他的尊称,老宋并不老,因为他所从事工作的缘故,总会让人把他同“看门老头”画上等号。

        ③因为小区的另一栋28层的高楼还在建设中,物业公司为节约开支,只安排两个门卫守着我们这个名称为“滨江豪园”的小区。一早或一晚,我上下班经过门岗,总能看到身着蓝色保安服的老宋,很负责任地守卫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时,他也会拿着一个红色的探照灯,来回在各个楼道巡视。

        ④今年开春的一个深夜,小区顶层18楼的几户人家招了贼。第二天,整个小区像炸了锅,围着老宋说落个不停,有的人嘴上没德,还恶言恶语地骂起人来。老宋蜷缩在厚厚的人群里,低着头,面有难色,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不争辩也不解释,任由失盗户指责。其实,话又说过来,“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即使是我们入住的是公安局的家属楼,贼要是成心想偷了,也一定能得逞。

        ⑤又过了几天,从门岗经过,我依然热情地和老宋打着招呼,老宋应和着,可看他的面容,明显地有很多歉意,好像一个没有考及格的孩子。老宋叫住我,善意地提醒说我家门口的鞋子可以拿到屋里去,怕被坏人拿走。那两双鞋子,都是先生不想穿的皮鞋,我是有意放到防盗门边,做个假象来防贼的。

        ⑥又聊起几天前小区失盗的事情,我提醒老宋说:“当晚,又不是你值班,他们不分青红皂白,把你猛批一大餐,你怎么不解释一句。”老宋局促地搓着那双干枯的手,声音低低地说:“不管是谁当班,都是我们门卫没做好,‘财物连心儿连心’,现在公安局又没有破案,那几户人家更难过,他们说几句难听的,发泄一下,心里也舒服些。”

        ⑦家里窗户的两个插销坏了,我到建材市场找维修工,维修的小师傅一听我入住的小区,笑着说,他老爸就是在我们小区当保安,真是缘分,我说你是小宋吧,他笑着应允着,我有意端详着小宋,清秀,干练而和善,就是老宋年轻时的翻版。

    ⑧从小宋嘴里,我知道老宋年轻时在厦门当过海军;知道了老宋转业分配到外地工作,为了生病的老父亲,甘心回家务农;知道了妻子死后,26岁的老宋既当爹又当妈,把年幼的一儿一女养大成人……一下子,我心疼起来,三十多年里,夜比年长,这个男人,这个家,这串苦日子,是怎么走过来的,他把寂寞,痛苦,悲伤都藏在了哪里……

        ⑨小宋的五金店开的很大,生意也出奇地好。妻子贤惠,孩子聪慧,小宋是幸福的。他无奈地说:“自打懂事后,就一直想让老爸享享清福,想再给老爸找个伴,让他把原来的苦日子补回来,可我老爸总是顾及这顾及那,怕我和姐姐受委屈,怕一家人生分了,一直也没有再找老伴。”当说起老爸现在的工作,小宋说:“现在,我和我姐生意都搞的不错,我老爸也快六十了,都不想让他再去外面守门,可他非要去。他说有点事情做,日子好过些。”

        ⑩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按部就班地过着我的小日子,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

    1. (1) 文末说“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请你说说文中的老宋遭遇了哪些沟沟坎坎。
    2. (2) 文章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 (3) 本文主人公老宋与课文《老王》中的老王有哪些相似之处?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
  • 9. (2019八上·眉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而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米”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⑪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⑫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⑬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 (1) 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
    2. (2) 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①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②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赏析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3. (3) 第⑩⑪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4. (4) 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 10. 阅读《骆驼祥子》,完成下列小题。

        (甲)这样计划好,他的眼亮得像个老鹰的眼,发着光向四外扫射,看见个座儿,他飞也似跑过去,还没讲好价钱便脱了大棉袄。跑起来,腿确是不似先前了,可是一股热气支撑着全身,他拼了命!祥子到底是祥子,祥子拼命跑,还是没有别人的份儿。见一辆,他开一辆,好象发了狂。汗痛快地往外流。跑完一趟,他觉得身上轻了许多,腿又有了那种弹力,还想再跑,象名马没有跑足,立定之后还踢腾着蹄儿那样。他一直跑到夜里一点才收车。回到厂中,除了车份,他还落下九毛多钱。

        (乙)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耍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1. (1) (甲)段中加点的“这样计划好”是指祥子在什么情况下设计的什么样的“计划”?
    2. (2) 依据(甲)(乙)两个选段,分析祥子的性格特点。
    3. (3) 请以选文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八、作文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享受的时光,有人喜欢在清晨时分奔跑于山林湖岸,有人喜欢在午后的阳光里静品闲书,有人喜欢在夜深时凝望星空遐思迩想……你的美好时光是什么呢?

    请以“我的美好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③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