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0-05-18 浏览次数:19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鸣(háo)    起(dié)    澎(bài)    义愤填(yīng) B . 徨(páng)   花(pǔ)    深(suì)     乎不同(jiǒng) C . (dàng)   笨(zhì)    徘徊(huí)    烟雾缭(rào) D . 补(xiào)   泛(làn)    强(juè)     移默化(qián)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狂澜    屏障    山巅    慷慨淋漓 B . 溯气    懊悔    赚钱    目不窥园 C . 策勋    怪诞    田垄    历尽心血 D . 污哕    默契    祈祷    深恶痛绝
  • 3.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师们每天加班加点地改作业真是可歌可泣 B . 盗贼索性躲进了小楼,兀兀穷年地研究起了如何躲避警察的追捕。 C . 可悲的是,有太多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却鲜为人知 D . 班长小袁天天晚上打游戏,成绩一落千丈,真是令人刮目相待
  • 4.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这次语文考试,我们班不及格的人数总算减少了近一倍。 B .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C . 一些不自觉的游客,将用过的垃圾随手扔在树林里、草丛中,给美丽的风景抹上不和谐的色彩。 D . 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出现在街头巷尾,使乱停乱放、直接骑回家甚至恶意破坏等诸多不文明现象也层出不穷。
  • 5. 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字体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隶书  ②楷书  ③行书  ④草书 B . ①楷书  ②楷书  ③隶书  ④草书 C . ①行书  ②楷书  ③草书  ④隶书 D . ①草书  ②楷书  ③行书  ④隶书
二、句子默写
  • 6. 古诗文默写。
    1. (1) 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 (2) ,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3. (3)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4. (4) 木兰是位有血有肉的巾帼英雄形象,她既有着“,关山度若飞”的飒爽英姿,也不乏“当窗理云鬓,”时流露出来的娇美风姿。
三、名著阅读
  • 7. 名著阅读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 (1) 选段中的“他”是名著《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
    2. (2) 该名著的作者善于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选段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请结合原著简要说说他的性格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综合性学习
  • 8.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2017年10月7日,一场题为“一首歌,一个时代”的讲座在港大开讲。当主持人问台下听众他们的人生启蒙歌是什么的时候,一名中年男士回答,是《我的祖国》。随后,全场开始大合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材料二:《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创作于1956年,是一首著名的爱国主义歌曲。它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

    1. (1) 请根据两则材料分别说说《我的祖国》为什么被国人所喜爱甚至成为他们的人生启蒙歌曲。
    2. (2) 爱国,是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最爱吟咏的主题。他们歌咏祖国的大好河山,赞颂爱国的历史人物,表达对国家命运的牵挂。请写一句你喜爱并熟知的爱国诗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五、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  ①移家:即搬家。

    1. (1)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精确传神,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2. (2)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文言文阅读
  • 10.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 , 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释)  ①蓟:蓟县。②淮:淮河地区。③太祖:赵匡胤。④私第:指旧时官员私人所置的住所。⑤阖:关闭。⑥箧:小箱子。⑦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②即更刮目相待    更:

      ③及为相          及:

      ④晚年手不卷    释:

    2.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太祖尝与语,奇之。

    3. (3) 联系(甲) (乙)两文,简析吕蒙和赵普两人的读书经历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读书的作用。
七、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搬入新房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敲门声,像宁静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意。

        ③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屏住呼吸,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问道:“你找谁?”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⑪“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必须做到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哦,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技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⑫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⑬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牢牢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⑭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⑮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⑯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我看见了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1. (1) 通读全文,说说标题“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写出两点即可)
    2. (2) 文中的“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
    3. (3) 结合语境,揣摩下列句子,说说文中父子的两次握手,意味有什么不同。

      ①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②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

    4. (4) 文中的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 12.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忆萧乾先生

    舒 乙

        ①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有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

        ②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没什么乐趣。

        ③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是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并且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

        ④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儿,准知道藏在哪儿。

        ⑤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

        ⑥萧乾先生有许多小发明。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版,省得老低头,可以防止颈椎病;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

        ⑦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会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

        ⑧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待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着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

        ⑨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

        ⑩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写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

        ⑪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最想翻译《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译。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

        ⑫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妻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有一章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

        ⑬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得一万多字。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20世纪末中国文坛上最活跃的人物之一——萧乾先生吧,记住他的微笑,还有他的慈悲和博爱。

    (选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1. (1) 本文第③段如实地展现了萧乾先生日常生活的状态。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对塑造萧乾先生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你如何理解“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这句话的含义?
    3. (3) 本文语言丰富鲜活,温暖而有味道。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第⑬段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4. (4) 虽然萧乾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留给了我们永恒的记忆。纵观全文,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谈谈萧乾先生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答出两点即可)。
八、作文
  • 13. 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_______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