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0-11-09 浏览次数:20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图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据此,我们能进一步研究(    )

    A . 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B . 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C . 北京人的居住环境 D . 北京人的用火情况
  • 2.

    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     )

    A . 农业初兴 B . 聚族而居 C . 采集狩猎 D . 贫富分化
  • 3. 几千年前,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就已经出现原始农耕文明,但种植的农作物却各不相同,其根本原因是(    )

    A . 饮食习惯不同 B . 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 C . 自然条件不同 D . 劳动技术的差异
  • 4. 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中记载“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训讲理是也。”这反映出华夏族的形成(    )
    A . 是建立在盘古开天的基础上 B . 是山西陶寺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C . 建立了分封制这一先进制度 D . 具备兼容并蓄、融合发展的特点
  • 5. (2017七上·郑州期中) 夏、商和西周三朝的灭亡有着大体相同的原因,那就是(    )
    A . 外族入侵 B . 统治者残暴 C . 少数民族内犯 D . 权臣作乱
  • 6. “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7. 下面都是带有文字的文物,这些文物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   )

    A . 都体现出青铜制造的高超工艺 B . 都完整体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C . 都推动了我国造纸技术的发展 D . 都有助于研究当时的那段历史
  • 8. 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
    A . 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 B . 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C . 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 . 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
  • 9. 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同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
    A . 度量衡不统一,交易困难 B . 重农抑商,奖励排织 C . 禁止经商,商人地位低下 D . 社会动荡,无法经商
  • 10. (2018七上·仪征期末)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广告词:“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
    A . 春秋、战国 B . 春秋、秦朝 C . 战国、西汉 D . 战国、东汉
  • 11.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的这段话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的什么现象?(    )
    A . 焚书坑儒 B . 春秋争霸 C . 百家争鸣 D . 休养生息
  • 12. (2017·青岛)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
  • 13.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的诗歌歌颂了秦始皇(? )的功绩。(    )
    A . 统一度量衡 B . 统一中国 C . 修筑长城 D . 设置郡县
  • 14. 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石刻上的文字应是(    )
    A . 隶书 B . 甲骨文 C . 小篆 D . 金文
  • 15.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A . 秦简的记载 B . 学者的研究论文 C . 民间的传说 D . 《史记》的记载
  • 16. 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有人要,拐杖却是抢手货,这种现象说明了(    )
    A . 秦朝人民的风俗习惯,不喜欢穿鞋子,而喜欢拄拐杖 B . 秦朝规定人民不能穿鞋子,只能拄拐杖 C . 秦朝法律的残暴 D . 那是外来品
  • 17. 成语故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刘邦称帝有关的是(    )
    A . 揭竿而起 B . 卧薪尝胆 C . 问鼎中原 D . 约法三章
  • 18. 《史记》记载:“汉朝开国以来七十多年,国家安定,只要没有洪涝和干旱灾祸,百姓就人人饱暖,家家富裕。”“京城的钱财多达以万贯计,穿钱的绳索都腐朽了,根本无法计算到底有多少钱。太仓的谷物一年积压一年地堆放,满得散落到了仓外,都到了腐烂不能食用的地步,”汉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 . 秦始皇的横征暴敛 B .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打击 C .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D . “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
  • 19. (2020七上·惠城期末)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 . 颁布“推恩令” B . 实行分封制  C . 派张骞出使西域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20.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推行“罢黜雨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
    A . 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 B . 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C . 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 . 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
  • 21. 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年龄及寿命。这种情况最易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 . 政局不稳 B . 农民起义 C . 国家灭亡 D . 文化繁荣
  • 22. 小王到小林家做客,桌上摆满了葡萄、核桃、石榴、苹果。小林说:“这全是张骞通西域的功劳啊!”小王说:“有一样不是哦!”你认为哪一样不是从西域传来的(  )

    A . 葡萄 B . 核桃 C . 石榴 D . 苹果
  • 23. 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其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人物是(    )
    A . 华佗 B . 张仲景 C . 扁鹊 D . 蔡伦
  • 24. (2018七上·揭西期末)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司马迁《史记》所作的高度评价,这部书的体例是(    )
    A . 纪传体通史 B . 纪传体断代史 C . 编年体通史 D . 编年体断代史
  • 25. (2018七上·揭西期末)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大陆与台湾友好交往是从下列哪个时代开始的(    )
    A . 春秋 B . 战国 C . 汉朝 D . 三国
  • 26. (2019七上·宁化期末)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A . 北方战乱频繁 B .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C . 北方统治者残暴 D . 南方经济发达
  • 27. 根据下表,找出两个结束国家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    )

    A . 秦朝、西晋 B . 秦、西汉战国 C . 秦、东汉 D . 西汉、东汉
  • 28. (2018七上·揭西期末)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在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方面应用广泛。世界上第一次把π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    )
    A . 祖冲之 B . 贾思勰 C . 郦道元 D . 顾恺之
  • 29. 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A . 《缀术》 B . 《水经注》 C . 《伤寒杂病论》 D . 《齐民要术》
  • 30.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书写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题30图最能体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    )

    A . 《兰亭集序》 B . 甲骨文 C . 钟繇楷书《宣示表》 D . 魏碑《张猛龙碑》
二、综合题
  • 31. 历史上的变法改革,不管变法者结局如何,总是以推动历史发展的居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记·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下面对商鞅变法的两种不同评价,也都出自《史记·商君列传》: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欢喜、高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家丰衣足食。”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者。”

    材料二:

    1. (1) 结合材料一或者所学知识指出秦国百姓因为变法的哪一条措施而高兴?宗室贵戚又因为哪一条措施而怨恨?
    2. (2) 你对商鞅变法有何基本评价?
    3. (3) 依据材料二,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三:古代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今天的丝绸之路建设也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杨洁篪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分论坛上的演讲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图1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图2中西域都护府的管辖范围主要是我国今天的哪些地区?它的设置有何重大影响?
    2. (2) 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
    3. (3) 据材料三,指出今天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有何现实意义?
  • 33. 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09

    材料二:然骞凿空诸后世王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是有信之。

    ——《汉书·张骞传》

    材料三: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材料四 当时的江南地区,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资、冶铸、制盐、造船、造纸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与城市的繁荣。南朝时期的健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城市。

    ——材料三、四均摘编自统编七年级(上)教科书

    1. (1) 分别写出材料一中两种农业生产工具的功能。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所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的理由。
    3. (3) 据材料三概括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如何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江南经济繁荣的原因。
    5. (5)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