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0年上海市长宁区(金山区)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

更新时间:2020-03-16 浏览次数:21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句子默写
  • 1. 默写
    1. (1) 造化钟神秀,。(《望岳》)
    2. (2) ,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3. (3) 然后知生于忧患,。(《孟子》)
    4. (4) 露从今夜白,。(《月夜忆舍弟》)
    5.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作者既是祝福别人也是宽慰自己的两句是:
二、诗歌鉴赏
  • 2.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 “直万钱”中“直”的意思是;“济沧海”中“济”的意思是
    2. (2) 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B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表现了高扬豪迈的气概。 C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自己增加了信心。 D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回到现实中来,诗人再一次感到前路崎岖、歧途甚多,因而发出慨叹。
三、课内阅读
  • 3. 阅读选文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波水声。

        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1) 上文选自课文《》,作者是(朝代)的林嗣环。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3. (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写了人们深夜救火前后的情形。 B . 第②段表达了作者对艺人表演的赞美。 C . 第③段写了宾客的肖像、心理和动作。 D . 选文表现了艺人表演惟妙惟肖、让人如临其境。
四、课外阅读
  • 4.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方朔设奇相救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 , 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 , 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 , 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

    1.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死之速耳()  ②汝宜速

    2. (2)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慎勿言,但屡顾帝

      A . (你)谨慎地不要说话,只要多次回头看皇帝 B . (你)千万不要说话,但要多次回头看皇帝 C . (你)千万不要说话,只要多次回头看皇帝 D . (你)谨慎地不要说话,但要多次回头看皇帝
    3. (3) 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

      乳母、乳母求救、东方朔、武帝免罪。

    4. (4) 根据文意,对汉武帝赦免乳母的行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说明他容易受人左右。 B . 说明他是念及旧情的人。 C . 说明他被东方朔所激。 D . 说明他最终以私害公。
五、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①一个有思想的人,不会在乎旁人的误解,也不会在乎世俗的偏见。因为他的内心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多半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②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他有一种特别的开放意识与开放心态,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 , 他能认真听取缜密思考,同时又对自己相信的东西始终保持一份警惕。因此,他不会拒绝不同的声音,也不会一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焦虑不安,甚至改变自己的想法,他会用逻辑、常识、直觉、经验及科学的方法再检验一次。

        ③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他们往往被贴上“标新立异”“唯恐天下不乱”的标签,甚至被称为“神经病”。或许他们并不会有任何反抗社会的行为,而是选择保持沉默,而沉默往往导致他们逐渐被边缘化。

        ④但是,事实已经证明,很多在昨天看起来还危险的思想,在令天却变成了常识。在历史长河中,所谓有“偏执”思想的人,往往是这个社会的清醒者,是现实问题的第一反思者。哥白尼用毕生的精力去进行天文研完,以惊人的天才和勇气揭开了宇宙的秘密,把“地心说”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是为维护真理而献身的不屈不挠的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⑤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也有这样一个群体,背负着来自民众的误解与毁谤,默默地承受着社会的压力,却持之以恒,始终朝着他们的理想而奋斗。梁启超竭尽一生努力唤醒国民;鲁迅弃医从文,用孤独的声音“呐喊”:张志新即使被割喉,也要“像小草一样”凄厉地“歌唱”……正是这种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才使得他们如此特立独行。他们以自己深刻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对社会提出一种屈原式的“弱者“的绝唱。他们“拯救”了很多人的思想与认知,他们因此注定被当时的社会离弃,因为每个人观察事物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而能够达到最优的,水远只是极少数人。

        ⑥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我最后的祝福,要留给那些知道我并不完美,却依然爱的人”,这句话是献给他自己,也是献给同类,正是这样一群“神经病”,承担着社会良心的功能,才使得这个世界不至于完全崩塌,他们付出了所有的年华与生命,在生命的年轮上或许只有“荣誉”二字能够对他们的孤独予以安慰,对他们的价值予以承认。

    1. (1) 第②段划线词“声音”在文中的意思是
    2. (2)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作者是从; “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3. (3)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章哪一段合适?请说明理由。

          弗朗西斯·福山这位新保守主义的代表者,在发表《历史的终结》之后成为众矢之的;在发表《政治秩序的起源》之后,他又被视为“野心极大的哲学家”,面对社会舆论的种种非议,福山为了保持独立,选择刻意远离喧嚣的社交。

    4. (4)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内心强大的人,必然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多半是内心强大的人。 B . 哥白尼和伽利略的伟大,在于他们对人们原有错误的认识破旧立新。 C . 真正有思想的人,他们观察事物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很少有人能达到。 D . 对于那些承担着社会良心的思想家,我们要承认他们的价值。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不懂事的孩子

        ①与朋友去樱桃园摘樱桃,朋友带上了他的儿子。男孩一年前迷上摄影,朋友给他买了一部很便宜的二手单反机,男孩天天把相机背在身上,妆模作样地摄影。今天也没有例外。

        ②说是“摄影”,其实就是照相。谁也没有把他当回事,包括我和朋友。朋友说,给儿子买相机,只为他别时时烦他。

        ③可是男孩很当回事。那天,除了摘撄桃,男孩就是不停地“咔嚓”。不但给樱桃“咔嚓”,给朋友“咔嚓”,还给我“咔嚓”。

        ④回去的路上,男孩向我要QQ号码,说要把照片传给我。但是我并不想把QQ号码给他,不仅因为我的QQ好友即将满员,我还得加些编辑、作家以及出版社的朋友,还因为,加这小屁孩干什么呢?

        ⑤我骗他说,我从来不用QQ。

        ⑥那你用微信吗?他问。

        ⑦不用。

        ⑧电子信箱吧!他不屈不挠,给我一个信箱,我把照片传给你。

        ⑨说实话我对那些照片没有丝毫兴趣。几乎每次去野外玩,甚至与朋友吃一倾饭、喝一杯茶,都会有朋友用相机或者手机给我拍上一堆照片。有时候,会凑上去看看,虚伪地夸奖一番。大多时,我连凑上去看看的兴趣都没有。

        ⑩似乎现在,早已没有人把照片当回事。

        ⑪但男孩当回事了,我觉得他挺烦。

        ⑫于是,我一边听着语音书,一边把我不常用的那个信箱告诉了他。他仔细记好,然后向我承诺,三天之内,必把照片传给我。

        ⑬回去以后,我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可是两天以后,我接到男孩的电话。他问我,收到我传给你的照片了吗?

        ⑭我说,这两天我挺忙,没空上网,等晚上我抽空看看。

        ⑮我觉得这个男孩越来越烦了。

        ⑯第二天,男孩再一次打来电话,问我照片拍得怎么样,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我说,我还没有来得及看呢。男孩开始沉默,我认为他肯定是觉得我太忽视他以及他的照片。于是,马上说,现在就看。

        ⑰打开信箱,却没有见到他发来的照片。电话问他,他说,几天前就发过去了啊。将信箱核对一遍,原来是他少记了一个字母。已经无法考证是我说错了还是他记错了,我认为我说错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当时,他在专心地记录,我却在一心二用。

        ⑱重新把信箱告诉他,我已经烦不胜烦了。这孩子怎么这样不懂事呢?不过几张照片,即使我在信箱里看完,也会直接删除,值得他三番五次地追问吗?几张照片而已,怎么把这个熊孩子祸害成了这样?

        ⑲我再一次把这件事情忘记。直到两天以后,执着的男孩再一次给我打来电话,问我照片收到了没有,效果怎么样。到这时,我已不仅仅是厌烦他,简直觉得他是个傻子了。几张照片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哪怕他是一个孩子。

        ⑳似乎我只能欺骗他了。我说,都看到了,挺好。他问我,那张蹲着的好,还是那张站着的好?被他问得心慌,只好继续撒谎,说,站着的好。他再问,脸上的阴影,是不是影响了照片效果?我说,没有,挺好。他再问,有一张我做了后期处理,是不是做得痕迹太重?我说,不,真的挺好。男孩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你没看吧?

        ㉑我很羞愧,为我对一个孩子的谎言。尽管当时我发誓说我真的看了,只是不会评论。但那时,我的脸肯定红了。放下电话,我想我应该看看他给我拍的那些照片,尽管我相信那些照片会拍得很差,但是,起码在我下次见到男孩的时候,可以坦然地与他谈谈那些照片。

        ㉒那些照片果然拍得很差。构图、光影、后期,全都一踏棚涂。可是它们越差,我越无地自容。

        ㉓突然想,在这个孩子面前,其实我和我们,才更像不懂事的孩子吧?

    1. (1) 改正错别字。

      A.妆模作样      B.不屈不挠

      C.三番五次      D.一踏糊涂

      有错别字两项是(填字母):()(

      正确的写法是:

    2. (2) 小说是以“照片”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的,请你简要概括。

                   男孩与“我”探讨照片

    3. (3) 第③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你做简要分析。
    4. (4) 如果把题目《不懂事的孩子》换成《照片的故事》,你觉得哪一个更好?请先从感情色彩的角度进行比较,再结合文章进行思考,写出你的理由。
六、综合性学习
  • 7.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某同学在浙江绍兴参观了陆游纪念馆。结合以下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陆游纪念馆里主要陈列有陆游的著作、手迹和碑帖等。

        (材料二)陆游出生在父亲携家赴任的旅途中,故取名为“游”;依《列子·仲尼篇》所述“务外游,不如务内观”,故取字务观。

        (材料三)“务观堂”两侧抱柱联:“禹迹阅遗踪,犹传临水惊鸿句;燕然寻梦路,未死冰河铁马心。”言简意深,很好地概括了陆游悲剧的一生:家,爱侣仳离的悲痛;国,报国无门的悲愤。家国两难,至痛至深。

        (材料四)人们在书写牌匾时,依然保留了从右到左的书写方式,尤其是在传统文化意蕴较深的场合。

    1. (1) 这位同学在纪念馆内,不可能看到的诗句是(    )。
      A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 .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 (2) 材料三中对联的下联和我们学过的陆游词作《》相关,“铁马冰河心”可以理解为
    3. (3) 这位同学在参观时,听到身旁一位游客指着牌匾(如下图)在嘀咕“到底是堂观务,还是务观堂?有什么含义?”如果你有机会跟他们解释,你会怎么说?

七、作文
  • 8. 题目:一切皆有可能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不得使用本试卷中出现的材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