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初中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质...

更新时间:2020-03-11 浏览次数:3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下列哪个遗址考古发现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半坡人遗址 D . 河姆渡遗址
  • 2.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 . 以捕鱼狩猎为主 B . 住半地穴式房屋 C . 已从事农业生产 D . 会人工种植粟
  • 3. (2019·毕节) 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
    A . 黄河流域 B . 淮河流域 C . 长江流域 D . 珠江流域
  • 4.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诗《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夏朝的建立标志着( )
    A . “天下为公”取代“天下为家” B .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C . 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D . 禅让制取代世袭制
  • 5.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商朝建立应该是在( )

    A . B . C . D .
  • 6. 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
    A . 河姆渡黑陶钵 B . 殷墟甲骨 C . 商鞅方升 D . 半两钱
  • 7. 在一个诸侯国分布图中有都城镐京,有封国晋、宋、鲁、燕、齐等。这幅图能反映出的是( )
    A . 周初分封制 B . 春秋时诸侯争霸 C . 战国时郡县制 D . 西汉推恩令
  • 8.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公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此材料反映了( )

    ①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③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④分封制逐渐瓦解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9. 某学习小组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学习,他们拟订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
    A . 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 . 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 . 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 . 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 10.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 鼓励耕织,发展经济 B . 严明法度,稳定社会秩序 C . 确立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 . 奖励军功,富国强兵
  • 11. 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A . 灵渠 B . 郑国渠 C . 都江堰 D . 大运河
  • 12. 孟子的思想主张应该是( )
    A . “兼爱”“非攻” B . “无为而治” C . “仁政”治国 D . 依法治国
  • 13. 她是中国第一帝都。2000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 . 咸阳 B . 长安 C . 洛阳 D . 开封
  • 14. 如图是秦铜权,权身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文和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诏文。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这是当时全国通用的标准衡器 B . 采用皇帝世系纪年 C . 反映国家处于统一状况 D . 权身的诏文由县令起草
  • 15. 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是( )
    A . 陈胜、吴广 B . 刘邦 C . 黄巾军 D . 刘秀
  • 16. 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这一统治局面得以出现是因为文帝景帝( )

    ①减轻赋税徭役    ②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③提倡以农为本    ④废除严刑峻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7. 直观的图示是有效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张同学在学习了东汉衰落的原因后整理出了如图。该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农民起义频繁 B . 外戚和宦官专权 C . 残暴的东汉统治 D . 土地兼并严重
  • 18. 下列是某班同学设计的历史课本剧中的台词,其中出现失误的是( )
    A . 秦始皇:泱泱大国,完成一统,舍我其谁 B . 汉高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中兴汉室 C . 汉武帝:平灭匈奴,张骞使西,四海归一 D . 光武帝:兴复汉室,恢复民生,严惩贪官
  • 19. 如图知识卡片所列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三国 D . 北魏
  • 20. 某同学査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 . 早期国家的社会变革 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21. 《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22. “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

    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语    ④发展经济    ⑤提倡与汉族联姻

    A . ①④⑤ B . ②③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⑤
  • 23. 关于秦汉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B . 名医华佗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C . 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 医圣张仲景制成“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
  • 24. 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的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草书” B .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C . 西晋顾恺之擅长山水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 D .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医学书
  • 25. 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遗产中,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
    A . 都江堰 B . 秦始皇陵兵马俑 C . 云冈石窟 D . 长城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50分)
  • 26.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辽阔的疆域结成大一统的整体。汉承秦制,经过前期的休养生息和汉武帝的积极开拓,使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1. (1) 孔子是学派的创始人,其言论体现了“ ”的学说。战国时代思想文化空前繁荣,出现的活跃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 (2) 秦王嬴政建立国家后,在地方采上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又采取了哪一系列举措巩固统一?请举出两例说明。
    3. (3) 汉武帝为巩固发展大一统的局面是如何“积极开拓”的?
  • 27. 学习历史的方法、技能多种多样,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完任务。

    任务一【识别史料】
    任务二【史料研读】

    任务三【学以致用】

    【示例】张骞出使西域历时13年,坚持不懈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优秀品质:


    材料一:(西晋怀帝永嘉五年)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略微,比较)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

    江南之为国盛矣……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二: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材料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示意图

    材料四:

    材料五: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堿,为来往使围、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

    ——七上历史教材

    1. (1) 史料一般包括实物遗迹史料、文献史料、口述(传说)史料等几类,它是我们发现、解释历史的重要依据,而实物遗迹是第一手史料,是真实历史的直接证据。

      A.请判断下列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直接证据的有哪些?(只填序号)

      ①大禹治水②李白《古风》评秦始皇③司母戊鼎④云冈石窟

      ⑤河南洛阳白马寺⑥马王堆汉墓帛书⑦诸葛亮草船借箭⑧祖冲之纪念银币

      非直接证据:

      B.上列可用于了解佛教传入我国并产生影响的有(只填序号)

    2. (2) 材料反映了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及景象。请找出信息点用以说明。

    3. (3) 请判断上列两幅哪个是魏碑书体?
    4. (4) 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结合材料一,写出张骞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一点即可)
    5. (5) 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这幅图的名称并说明判断依据。

    6. (6) 材料三认为“丝路”的长期维持主要得益于西汉政府设立的什么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胡饼是胡人的主食,魏晋南北朝时,胡饼传入中原,成为汉人喜爱的面食,本是胡人的乳酪等在汉人中间也广泛流行;南方的荔枝,香蕉等特产也见于北方。北方还可吃到西

    域的西瓜,葡萄,苦瓜,茴香等蔬果。

    ——摘编自曹文柱《中国社会通史》

    材料二: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

    1. (1) 依据材料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饮食出现的变化,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2. (2) 北方的农业产品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方?
    3. (3) 结合所学,说说南北方发生这些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