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年重庆市中考历史试卷(B卷)

更新时间:2017-08-18 浏览次数:413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选择题</b>
  • 1.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各图所示文物为研究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直接证据的是(    )

    A . B . C . D .
  • 2. 工程造福人类。使“水旱从人”,让当地获得了“天府”美誉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    )

    A . 四川 B . 湖北 C . 广西 D . 陕西
  • 3. 受秦王派遣,统帅大军“西并巴、蜀”,并筑江州城管辖、治理巴郡的人物是(    )

    A . 蔓子 B . 张仪 C . 吴资 D . 文翁
  • 4. 秦朝时,巴郡传统的丹砂开采业有更大的发展,妇女“清”对此做出了贡献。为表彰她而修建的“女怀清台”位于今天重庆市(    )

    A . 南岸区 B . 渝中区 C . 江北区 D . 长寿区
  • 5. 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中华民族硕果累累,成就辉煌。下列科技成果按取得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火药的发明④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②①③④ D . ④①②③
  • 6.

    下图所示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下列对该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 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C . 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 D . 有助于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 7. 在2014年8月初海峡两岸合办的“甲午风云 宝岛悲歌”展览上,展出一幅手稿。它是1895年由三名台籍举人联合两名清朝官员上书给光绪皇帝,痛陈“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的呈文。他们上书的背景是(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 《马头条约》的签订 D . 《辛丑条约》的签订
  • 8. 郭沫若在山城八年的题诗,给抗战重庆留下了真实的记录。他曾在《惨目吟》中写道:“五三与五四,寇机连日来。渝城遭惨炸,死者如山堆……”诗中所述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A . 1937年 B . 1938年 C . 1939年 D . 1941年
  • 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 . 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 . 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 .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下列国家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    )

    A . 德国 B . 美国 C . 法国 D . 英国
  • 11. 他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创作是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之一,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是(    )

    A . B . C . D .
  • 12. 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收回一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结果《凡尔赛和约》却将这些权利转交给日本。这表明(    )

    ①一战后中国仍处于被宰割地位

    ②德、日在巴黎和会上处于主导地位

    ③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分赃的会议

    ④《凡尔赛和约》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列宁曾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两个大国是指(    )

    A . 美国与日本 B . 德国与法国 C . 英国与日本 D . 中国与美国
  • 14. 列表分析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观察下列,导致期中经济数据发生剧烈变化的原因是(    )

    国    别

    时    间

    失业人数

    国民生产总值

    美国

    1929年

    150万人

    1039亿美元

    1933年

    1700万人

    560亿美元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B . 军备竞赛的影响 C . 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打击 D . 十月革命的冲击
  • 15. 下列图片,反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斗争的是(    )

    A . B . C . D .
二、<b >判断题</b>
  • 16.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今年是遵义会议80周年。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长征开始时,党和红军的领导权仍掌握在“左”倾教条主义者手中。党和红军中大多数人在惨痛的事实教育下,认识到再也不能照那条错路(即“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继续走下去。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历史性决断的会议。

    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究竟一切按 “左”倾教条主义的指挥行事,还是独立自主地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会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直入云南,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

    -----摘编自金冲及《遵义会议  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

    (2015年1月15日《人民日报》)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 (1) 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 (2) 193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

    3. (3) 遵义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4. (4)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完全独立自主地作出历史性决断的会议。

    5. (5) 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是在于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指挥。

三、<b >综合题</b>
  • 17.

    观察下图,

     

    1. (1) 请将下列河流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隋朝运河图

      A.浙江                B.淮水

    2. (2) 据图分析隋朝大运河的作用

  • 18.

    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图相应的方框内。

    A.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发生地:萨拉热窝

    B.奥匈帝国宣战的第一个国家:塞尔维亚

  • 1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在重庆首倡世界反法西斯各国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军队指挥机构与联合战线共同战斗,直至德日意法西斯完全崩溃为止。在中国政府的斡旋之下,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召开,达成了中英美三国联合行动的协议,正式结成三国军队同盟。1941年12月31日,鉴于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罗斯福总统倡议在重庆成立同盟国中国战区司令部,负责指挥中国和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地区盟军作战,重庆成为远东反法西斯战争的统帅部。

    ----摘编自管维良《从巴都到陪都—简明重庆史》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铁蹄践踏之下,中国不但没有崩溃,反而愈战愈勇,以3500多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牵制并消灭了日军大部分主力。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深陷于中国战场。中国的顽强抵御,推迟了德、意日轴心国的军事联合,使日本在欧战爆发时未能在军事上配合德国;中国艰苦卓绝的努力阻碍了日军的北进图谋,消除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后顾之忧;中国排除万难的相持和远征,打乱了日军的南下布局,避免了法西斯势力的合流。

    材料三: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正是要重申历史不可更改的定论,阻止那些和平道路上的倒行逆施。二战胜利成果,世界和平进程,人类公平正义,决不允许任何人践踏。

    ----材料二,三均摘自任仲平《让我们挽紧和平的臂膀—纪念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请回答

    1.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庆成为与华盛顿、伦敦、莫斯科并驾齐驱的城市,举世瞩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地位迅速上升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3. (3)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有何重大意义。

  • 2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2013年12月26日《中国经济导报》)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 (2) 材料二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4. (4) 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 21. 有历史学家说:“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始皇,而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请回答:

    1. (1) 秦完成统一大业是在哪一年?为巩固统一,秦王嬴政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是怎样建立这一制度的?

    2. (2) 汉武帝时,确立某一学说的“独尊”地位,从而形成了全国上下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和普遍认同的文化体系。这是哪一学说?

    3. (3) 从秦汉时期起,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综上,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22. 文明是指人类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就的总和。人类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请回答:

    1. (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汉字的悠久历史和绵延不绝。迄今为止,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一朝代开始的?

    2. (2) 有学者评价说,现代西方文明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基础,请具体说明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重大意义?

    3. (3) 苏联的社会主义文明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1921年,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在经济上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 (4)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请结合汉朝的历史,举例说明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交流。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