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7-08-15 浏览次数:853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
  • 1. 201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共建美丽家园.你认为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B . 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 . 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 D . 工业废水压入地下,严禁直接排入河流
  • 2. 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化铝的化学式是AlO B . 铝的原子核内有13个中子 C .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 D . 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 3. (2017九上·沭阳月考)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给液体加热 B . 测溶液的pH C . 稀释浓硫酸 D . 蒸发食盐水
  • 4.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稀有气体的性质不活泼,氖气是稀有气体,所以氖气的性质也不活泼 B . 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都是碳酸盐 C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 . 水能灭火,所以发生火灾都可以用水来灭火
  • 5. 将CO、CO2、HCl、H2O(气)和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下列物质:①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②浓硫酸 ③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最后剩余气体是(   )
    A . N2、CO2、H2O B . N2 C . N2、HCl D . N2、CO2
  • 6. 将过量的稀硫酸加入到有生锈铁钉的试管中,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铁钉表面的锈迹消失,逐渐变得光亮 B . 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又由黄色变为浅绿色 C . 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 D . 试管底部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 7.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实,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
    A . 体温计中水银柱的升降﹣汞原子体积受热增大,遇冷减小 B . 汽油比水更容易去除油污﹣汽油具有乳化作用 C . 木桩埋入地下前先要将表面烧焦﹣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 D . “人要实,火要虚”﹣木柴架空能够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8. 下列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
    A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 B .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 等质量的金属分别放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 D . 两份等体积的5%过氧化氢溶液
二、<b >理解与应用</b>
  • 9.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日常中的问题
    1. (1) 老年人定期补钙可以预防(填一种常见病症);
    2. (2) 油锅着火,迅速向锅内放入蔬菜灭火的理由是
    3. (3) 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的污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农田中的作物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可建议施用下列肥料的       (填序号).
      A . NH4HCO3 B . Ca3(PO42 C . K2SO4 D . KNO3
  • 10. 如表是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8

    110

    169

    246

    1. (1) 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处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2. (2) 20℃时,在装有12g该物质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振荡,此时所得溶液为(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该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内溶液温度升至60℃,此时试管中的溶液的质量为克;
    3. (3) 20℃时,该物质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是(精确到1%).
  • 11. 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 (1) 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中都含有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2. (2) 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充分反应后,可看到的现象是,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 .(填离子符号):

  • 12.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B是气球)

    1. (1) 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2. (2) 氯气(Cl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若将锥形瓶中的CO2气体换成氯气,也可产生上述现象,试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若想使装置中产生的现象与(1)中的现象相反,则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应分别装入的药品是(写出一组即可)
三、<b >实验与探究</b>
  • 13.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标号为d的仪器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组装制取装置时,需选择如图中的仪器有(填序号);

    3.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

      ①收集二氧化碳时通常只用向上排空气法,其中的原因是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4. 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溶液,分别为Ca(OH)、NaCO、稀盐酸、NaCl溶液中的一种,为鉴别它们,现将这四瓶无色溶液分别标号为A、B、C、D,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A,B,C,D分别是什么溶液?

    【实验药品】失去标签的四瓶溶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烧杯等.

    1. (1) 【收集证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四种溶液各少量于试管中,然后A与B、C与D溶液两两混合

      A、B混合产生大量气泡,C,D混合无明显现象

      A、B分别是溶液中的一种.

      C,D分别是溶液中的一种

      ②取四种溶液各少量于试管中,然后A与C,B与D溶液两两混合

      A、C混合产生白色沉淀,B,D混合无明显现象

      A为溶液;C为溶液;由此区分出B、D溶液

    2. (2) 【反思与体会】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利用物质间反应出现的明显现象进行判断.

      【继续探究】

      将四种溶液各少量倒入一洁净的烧杯中,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充分反应静置后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应补充的实验设计是

四、<b >计算题</b>
  • 15. 为测定某市售碳酸钙药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为SiO2 , 与稀盐酸不反应),某同学的方法是: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CO2质量,再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测定生成CO2的质量,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已知:无水氯化钙是常见的干燥剂):

    ①按图组装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并在干燥管中加入适量无水氯化钙样品,称得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564.57g;

    ②在广口瓶中加入碳酸钙样品,称得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574.57g;

    ③旋紧橡皮塞,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广口瓶中滴加稀盐酸,使样品与稀盐酸完全反应;

    ④反应结束后,称得装置及装置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570.57g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方案测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 (2) 该实验中用稀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而不用浓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其原因是.若实验中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则测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与上述实验计算结果相比(选填“偏小”或“不变”或“偏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