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保送生测试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0-03-09 浏览次数:341 类型:竞赛测试
一、<b>选择题</b><b></b>
  • 1. 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在明亮处体色变亮,再放在暗处体色变喑;在黑喑处,给此蛙注射褪黑激素,蛙体色逐渐变浅,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暗色。若将此蛙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 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 B . 蛙褪黑激素可使蛙体色变亮 C . 蛙体色的变化只受激素调节 D . 蛙褪黑激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 2. 某无色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几种气体组成,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时,总体积基本不变,通过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继续通过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氧气中能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
    A . HCl和CO B . HCl、CO2和CO C . CO和CH4    D . HCl、CO2和CH4
  • 3. 根据“绿色化学”的思想,某化学家设计了下列化学反应步骤:

    ;②
    ;④.

    该方案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制备(    )

    A . HBr B . CaO C . H2 D . Hg
  • 4. 已知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 Na2CO3+H2O+CO2↑),现取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40g,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剩余固体质量为27.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12.4g B . 反应后CO2和H2O的质量比为22∶9 C . 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为16.8g D . 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
  • 5. 烧杯中盛有水和煤油(密度为0.8×103Kg/m3),现将一实心球状蜡块(密度为0.9×103Kg/m3)轻轻放入烧杯。则稍后待蜡块静止时( )

    A . 蜡块一半体积浸入水中,一半体积浸入煤油中 B . 煤油对蜡块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C . 水对蜡块的作用力小于蜡块的重力 D . 水对蜡块的作用力大于蜡块的重
  • 6. 纯净物M、N之间存在着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且反应物和生成物均表示在图示中。单质A和单质B分别由A、B元素组成。据此,以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 M是氧化物 B . M、N中只有N含有A元素 C . N不是氧化物 D . M与镁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二、<b >填空题(每空4分,共48分)</b>
  • 7. 某溶液中含Na+、H+、Cl 、欲证明两种阴离子确实存在,实验的最佳方案:先向溶液中加足量的溶液至完全沉淀;再取上层清液滴加溶液,又出现白色沉淀,则可得出结论。
  • 8. 氧化亚铜(Cu2O)可用于船底防污漆,防止海生物对船舶设备的污损,现将Cu2O和Cu的固体混合物6.8g放入烧杯中,加入过量的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30g,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4.8g固体。(已知:Cu2O+H2SO4=CuSO4+Cu+H2O)计算:
    1. (1) 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g。
    2. (2) 原混合物中的Cu2O和Cu质量比
  • 9. 某同学为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两块表面积相同并除去氧化膜的镁条、铝条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测定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相同体积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1. (1) 利用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实验室测量取氢气体积的装置,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
    2. (2) 图乙中量气管和水准管也可以用来测量氢气体积,为了准确地测量氢气体积,在读取量气管中液面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     (填字母编号)。
      A . 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 . 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C . 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再读数 
  • 10. 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代谢有关的问题。

    1. (1) 图乙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a点将向移动,b点将向移动。
    2. (2) 用某种绿色植物叶片,以温度为变量进行分组实验:已知每组叶片实验前的质量相同,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质量变化;立即再光照1小时(光强度相同),再测其质量变化,得到结果如表。假如叶片的质量变化都是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则氧气产生量最多的是第组叶片;在28℃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为mg。

      组别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的质量变化(mg)*

      -1

      -2

      -3

      -4

      光照后的质量变化(mg)*

      +3

      +3

      +3

      +2

      * 指与暗处理前的质量进行比较,“—”表示减少的质量值,“+”表示增加的质量值

  • 11. 如图所示,均匀圆环电阻R0=8欧,电压恒定为6伏,定值电阻R=1欧。导电滑臂OA的电阻不计,可以在圆环上无摩擦地滑动。圆环可以产生的最大电功率为瓦;电源可以产生的最小电功率为瓦。

三、<b >分析、计算题(第1题6分,第2题8分,第3题6分,第4题8分,共15分)</b>
  • 12.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电学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元件,有A、B两部分,被封闭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壳内,a、b是其两个外露的接线柱,如图所示。他们了解到B是一个定值电阻,其电压与电流关系如下表所示,
    电压 2.0 4.0 6.0
    电流 0.10 0.20 0.30

    A是一种由特殊金属丝制成的导体,它的额定电压是9V。为进一步了解A的某些特征,他们使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器材,测得了一组该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值,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请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 (1)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电路连接完整。
    2. (2) 计算电阻B的阻值。
    3. (3) 计算导体A的额定功率。
  • 13. 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混合均匀的NaHCO3和KHCO3固体粉末,充分反应后使气体全部逸出。下图是加入粉末的质量与产生CO2(该状况下,气体的密度为1.964g/L)体积的关系。请计算:

    1. (1) 该盐酸中HCl的质量。
    2. (2) 若该盐酸为120mL时,加入粉末为58.5g,求产生CO2的体积。
    3. (3) 若粉末的质量为xg,该盐酸的体积为140mL,产生的CO2体积为yL。试写出粉末质量x(g)与产生CO2体积y(L)之间的关系。
  • 14. 如图所示,在一块浮在水面的长方体木块上放一质量为345g的铁块甲,木块恰好浸没在水中.拿掉铁块甲,用细线把铁块乙系在木块下面,木块也恰好浸没在水中.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 铁的密度为7.9×103kg/m3 , 则铁块乙的质量为 g.

  • 15. 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易溶于水。而氢氧化镁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把一定质量的镁、铝混合物投入到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中,待金属完全溶解后,向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1.0克/毫升),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求:

    1. (1) 金属铝的质量为
    2. (2) 盐酸溶液质量为
    3. (3) a的取值范围
    4. (4) 镁的质量与铝的质量比值的最大值为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