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0-03-12 浏览次数:2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b>选择题</b>
  • 1. 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便利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的条款是(    )
    A . 割让香港岛 B . 赔款2100万元 C . 开放通商口岸 D . 英国同中国商定关税
  • 2. (2019八上·梅江月考) 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俄国 C . 葡萄牙 D . 日本
  • 3. 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    )

    A . 洋务企业的产生 B . 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C . 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D .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 4. (2016八上·庆云期中)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下列言论中,属于洋务派言论的是(  )

    A .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 . 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C . 变者,天下只公理由也 D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5. (2016八上·东营期中)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 . 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 . 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 . 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 6. 如下图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 B .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 . 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D . 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 7.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

    A . 学习西方的技术 B . 西方的学校教育 C . 学习西方的制度 D .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8. (2017·滨州模拟) 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们的感慨源于(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辛丑条约》的签订
  • 9.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是学习主题为“近代化的起步”的知识结构图。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②③相关的历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    )

    A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 .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 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D .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10. 表格式归纳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错误的是一项是(    )

    阵地

    《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旗帜

    民族、科学

    代表人物

    李鸿章、康有为、张謇

    影响

    在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A . 阵地 B . 旗帜 C . 代表人物 D . 影响
  • 11. 标语、口号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时代诉求的是(    )
    A . “自强”“求富” B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 “民主”“科学”
  • 12.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 中华民国的成立
  • 13. (2016八上·桂林期中)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单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歌曲在哪一历史时期被广泛传唱(  )

    A . 辛亥革命 B . 北伐战争 C . 解放战争 D . 抗美援朝
  • 14. (2016八上·蒙阴期末) “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啰)功!”这首江西民谣中的“朱德来会毛泽东”发生在(    )

    A . 南昌起义前夕 B . 秋收起义后 C . 第五次反“围剿”中 D . 遵义会议后
  • 15. 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下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

    A . 井冈山会师 B . 长征开始 C . 遵义会议 D . 长征结束
  • 16. (2017九上·南雄月考) 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 .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 . 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C . 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17. (2018九下·江津模拟) 在十四年抗战过程中,推动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关键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徐州会战 C . 百团大战 D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18. 电视剧《中国兄弟连》,介绍了一支八路军和一支国民党军队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这种情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以后(    )
    A . 柳条湖事件 B . 九一八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七七事变
  • 19. 1942年1月英国《泰晤士报》说:“(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大捷。”材料中的“大捷”是指(    )
    A . 武汉会战 B . 枣宜会战 C . 第三次长沙会战 D . 百团大战
  • 20. 1945年9月,毛泽东幽默地说:“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毛泽东所说的“国共和谈”指的是(    )
    A . 国民党一大 B . 北平和谈 C . 西安事变 D . 重庆谈判
  • 21. (2019·贵港) 毛泽东1946年夏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时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材料中毛泽东认为(   )
    A . 战争胜利的关键取决于人心向背 B . 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新式武器 C . 美国的支持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 . 战术决定战争的胜败
  • 22. (2019·日照)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下列人物中,积极倡导和实践实业救国的是(   )
    A . 孙中山 B . 李鸿章 C . 梁启超 D . 张謇
二、<b>非选择题</b>
  • 23.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三:(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识,陈独秀认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 (1) 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简要分析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3. (3) 材料三中陈独秀等人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 24.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共合作进程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1936年12月

    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介石抗日,联合行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1936年12月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刁婷,与各方进行协商。宋美龄到达西安,与张、杨等就西安方面提出的六项主张进行谈判并达成了协议。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1937年9月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宣言》把26个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种族、语言、宗教信仰和肤色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的国家级和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下。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中国抗击的日本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

    ——摘编自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正式形成的标志。概括指出促成国共两党实现抗日的因素。
    2. (2) 材料一,二反映出中国抗日合作方式出现了怎样新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发展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3. (3) 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中共抗战的两个著名战役。请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战意义的认识。
    4. (4) 你从抗日战争胜利中得到什么启示?
  • 25. 中国近现代历史丰富多彩,外国学者用自己的眼光看待这一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从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影响日益强大,一个民族反对派开始出现。多次起义失败后,国内的不满情绪终于在1911年凝聚成了一场革命,皇帝不得不退位,中国成了共和国。

    各种不同的派别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这个国家。《新青年》派从马克思主义中看到了希望,1921年夏,他们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后来)领袖是毛泽东(1893~1976年)。他虽然遵循马克思和列宁的学说,但主张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共产党和国民党)两个政治阵营都组建了自己的军队,相互进行了多年的战争……在1946年爆发的内战中,共产党得到了千百万农民的支持,战胜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世界历史》

    1. (1) 材料中提及哪几个重要历史事件?
    2.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3. (3) 材料对于“1946年爆发的内战”叙述简略,请你提供三件事供其补充时使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