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4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7-10-09 浏览次数:855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zhì)痛     确(záo)    (duó)德量力        鳞次(zhì)比 B . (mì)     寒(jìn)     广(mào)无垠       忍俊不(jīn) C . (cù)然     (jié)责     气冲(dòu)牛        销声迹(nì) D . (yè)    (yīn)庇     踉踉跄(qiàng)      叱(zhà)风云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骇人听闻    孤陋寡闻    迥乎不同    语无伦次    红装素裹 B . 义愤填膺    小心翼翼    冥思暇想    不屑置辩    触目伤怀 C . 根深蒂固    含首低眉    闲情逸致    中流砥柱    深恶痛疾 D . 望眼欲穿    心旷神怡    眼花嘹乱    轻飞曼舞    锋芒毕露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醉翁之(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B . 阡陌交通(交锘相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C . 妇抚儿乳,儿含(喂奶)啼,妇拍而呜之。(林嗣环《口技》) D . (通“向”,从前)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孟子•鱼我所欲也》)
  • 4.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 .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 , 不请自到。 C .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D . 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 , 他还是不情愿死。
  • 5. 下面一段话的语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几个手指飞快捏弄

    ②右手依然端杯饮酒

    ③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

    ④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

    ⑤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A . ②③④①⑤ B . ④③①⑤② C . ④③①②⑤ D . ②④③①⑤
  • 6. 对下面一句话的谓语和宾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他用惊奇的目光张望着陌生而美丽的世界。

    A . 用  目光 B . 张望着  世界 C . 惊奇  世界 D . 用  世界
  • 7.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B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C . 会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西北望。(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 .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还有各种花的番,混着青草味儿,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
  • 8. 下列句子中冒号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B . 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C .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D . 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
二、<b >阅读理解</b>
  • 9. 阅读《猫》节选的文字,回答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提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茏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 (1) 划线句子中“我”为什么认为咬死芙蓉鸟的“一定是猫”?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猫“畏罪潜逃”了②“我”不喜欢这只猫③猫常对着鸟笼凝望④“我”看见了猫嘴里好像在吃着鸟腿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②③④
    2. (2) 为什么“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 B . 确保以后不再出现这种过失。 C . 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的生命。 D . 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
    3. (3) 对选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表现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征。 B . 表现了弱者悲惨的生活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C . 表达了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愿望。 D . 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4. (4) 对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B .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C .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D . 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 10. 阅读《变脸》节选的文字,回答问题

           水上漂:狗娃,爷爷也是一个苦命人啦。爷爷的爷爷没有留下田地房廊,只留下小船一只,闽江湖不宿客店,跑码头俭省号钱,我一辈子都在水上漂采漂去。年轻那时候,娶了一个婆娘,生了一个儿子……

           狗娃:你婆娘、儿子到哪里去了?

           水上漂:儿子出天花死了,独苗苗早就断了。婆娘哩,嫌我穷,跟野汉子跑了。哼,幸好,我没把变脸绝活儿付给她,从此赌咒再也不跟女人打堆了。呸,女人家,扫把星,滚他妈的三十三!

           狗娃:(一震,停止挠痒)……

           水上漂:哎,咋个不抠了?

           狗娃:(掩饰)我抠累了。

           水上漂:莫累坏了,来,过来歇息。(将孩子揽到怀里)

           狗娃:(依偎)爷爷,你真好。

           水上漂: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爷爷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断了我家香烟,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

           狗娃:(喜悦)爷爷,我要学变脸,快教我嘛。

           水上漂:好,我先教你几句口诀,记住:家传绝技,独孤一枝。

           狗娃:家传绝技,独孤一枝。

           水上漂: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

           狗娃: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

           水上漂:记清楚……侍女背叛祖先……要遭天打雷劈哟……

           水上漂连声哈欠,渐转呓语,打起盹来。

           狗娃轻轻松出老人怀抱,童心独语,对月抒情。

           狗娃(唱)

    月亮走,我也走,

    我和月亮交朋友。

    给你说句悄悄话﹣﹣

    我是黄毛小丫头!

    又是喜,又是忧,

    小丫头遇上好老头。

    心事不敢说出口,

    害怕爷爷把我丢!

    月亮走,我不走,

    我和月亮分分手。

    月亮躲进乌云后,

    我愿留在小船舟。

           音乐行弦,水上漂睡眼惺忪嘀咕。

    1. (1) 对画线句子中的词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掏”字用得好,把爷爷的真诚以及寻找到继承人后的兴奋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B . “教”字用得好,把爷爷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态度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C . “望”字用得好,把爷爷焦灼不安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D . “传”字“接”字用得好,写出了爷爷家族的世代传承。
    2. (2) 对狗娃的性格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直率实在 B . 胆小懦弱 C . 机敏灵活 D . 勤备好学
    3. (3) 对水上漂“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的做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与水上漂的“女人家,扫把星”的说法是一致的。 B . 水上漂的婆娘嫌他穷而离开了他,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对女人有了偏见。 C . 水上漂这样做是因为他认为“传女背叛祖先”“要遭天打雷劈”。 D . 水上漂这样做是为了确保祖传的绝活一脉相承地延续下去。
    4. (4) 对狗娃“(一震,停止挠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听到爷爷的悲惨身世,担心自己生活也不会幸福。 B . 听到爷爷诅咒女人,担心自己被抛弃。 C . 知道爷爷的婆娘跟野汉子跑了,感到非常愤怒。 D . 知道爷爷没把变脸的绝活传给婆娘,感到十分高兴。
    5. (5) 对狗娃唱词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情真意切,文辞典雅。 B . 感情真挚,富有情味。 C . 清新质朴,通俗易懂。 D . 不加雕琢,自然贴切。
  • 11. 阅读《桥之美》节选的文字,回答问题。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连而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捉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反激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1. (1) 下列诗句与画线句子描写的意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 .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C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 (2) 划线句子运用说明方法的效果是什么?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郑重而严肃地写出了孩子们喜欢热闹的特点 B . 亲切而生动地写出了画家们画桥的爱好 C . 委婉而巧妙 写出了田野的静 D . 明白而筒洁地写出了桥的美
    3. (3) 文末“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指的是什么?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道富有弹性的线 B . 一道孤立的线 C . 山岩树丛及急流 D . 险峻的环境
    4. (4)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目的是为了表现桥之美 B . 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的桥重叠交错,构成了丰富的画面 C . 画家们寻找到的不仅仅是桥,更是心灵的安静 D . 索桥在普通人眼里是“险”,但在画家们的眼里是具有生命力的美。
  • 12.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节选的文字,回答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表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巯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1) 下列全都表现秦王蛮横的一组句子是(    )

      ①秦王不悦

      ②秦王怫然怒

      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④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⑤秦王色挠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④ C . ③④⑤ D . ②③④
    2.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B . 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C . 秦王的欺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D . 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惊慌,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陵国的利益。
    3. (3) 下列对选文的写作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B . 秦王最后“长跪而谢之”,从正面表现了唐雎的不畏强暴。 C . 情节构成紧张曲折,波澜起伏。 D . 人物对话简洁整齐,绘声绘色。
    4. (4) 下列篇目与选文反映的社会背景相同的一项是(    )

      A . 《伤仲永》 B . 《木兰诗》 C . 《邹忌讽齐王纳谏》 D . 《出师表》
  • 13.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 . 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

    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吱。客多负,私快快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日: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②咨嗟:叹息。③侪:cMi,同辈,同类的人。③子母:利息和本金。⑤责券:求取证据。⑥橐:tu6:口袋,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⑦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善酿致富

      以:

      ②或童婢沽

      遣:

      ③甲期不肯偿,将讼

      逾:

      ④闻卖酒者长者,寄宿

      趋: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②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③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3. (3) 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条说明。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壶口的黄河

    肖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淘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昕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竞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d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硕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志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o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o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竞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o.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雏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注】①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 (1) 第①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有什么用意?

    2. (2) 第④段描写了壶口黄河的景色,语言特点是什么?作简要分析。

    3. (3) 第⑦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4) 第⑧段“这才是中国的河”有什么含义?结合全,谈谈你的理解。

三、<b >写字</b>
四、<b >写作</b>
  • 16. 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请围绕学习生活,写出你的一段经历,或写出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能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地名。如果需要,请用“×××”代替。

    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