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4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7-08-17 浏览次数:874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积累与运用</b>
  • 1. 古诗文默写。

    1. (1)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 (2)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 (3)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4. (4)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5. (5) 《陋室铭》中描写居室外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6. (6)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魏尚,渴望戍边抗敌的诗句是:

  • 2. 下面划线词语解释正确一项是(    )

    A . 死,死国可乎(等待)                     寻向所(标记) B . 人恒 , 然后能改(过错)                 人不知而不(生气) C . 暇甚(神情、态度)                       又何焉(参与) D . 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非不深也(池塘)
  • 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①游览武夷山,最美最qiè 意的,莫过于在九曲溪中漂流。②九曲溪,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因水绕山行折成九曲而得名。③九曲溪自上而下有九道河湾,像一块无瑕的翡翠。④溪水有时如镜,竹筏轻荡□溪水有时湍急,浪花飞溅。⑤当你乘坐古朴竹筏漂流而下,抬头可观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嬉浪花。⑥那种yōu 然,那种闲情,那种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受油然而生。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è

      yōu

    2. (2) 根据语境,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划线的文字。

    3. (3) 结合语境,在第④句“□”处加上标点符号。

    4. (4) 划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正确语句写出。

  • 4. “共建美丽南平、推动绿色发展”是2014年南平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开展了“美丽南平•绿色城市”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情系乡村我分析】为了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南平市政府对县市(区)乡村各方面的建设情况开展调查,下面是其中三个项目的调查结果,请你研读下表,写出结论。

      村民对乡村建设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人数:500人)

      调查项目

      调查结果

      公路建设

      96%的村民表示十分满意。村村公路都铺上水泥,方便快捷。

      文化建设

      80%的村民表示比较满意。乡镇建有文化健身广场,村民文化娱乐活动有室外健身、唱戏、看电影、舞龙等。

      公厕建设

      30%的村民表示满意。部分乡村没有公厕。有的乡村虽有公厕,但较脏。

    2. (2) 【美化环境我评说】“垃圾分类处理”是建设美丽南平的一项举措。请你根据下面材料,概括“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

           【材料】目前垃圾处理的方法还大多处于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可以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生活垃圾中不易降解的物质,金属汞、镉等有毒物质,会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受到污染,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以减少这些危害……

    3. (3) 【宣传武夷我点赞】为打造绿色旅游城市,学校开展征集武夷山旅游广告语的活动,请你从下面征集到的广告语中选择一则品析其妙处。

      A.地球之绿肺,世界之氧吧。   B.茶香飘万里,山水迎八方。

    4. (4) 【展示成果我参与】为推进美丽南平建设,共享建设成果,学校要在大门口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下则新闻的标题,请你帮助拟写这则新闻的标题。

            据“福建市直机关党建网”报道,为展示南平市“共建美丽南平、推动绿色发展”的精神风貌,5月28日,南平市直机关工委举办“绿色新区•美丽南平”主题摄影展。摄影展围绕“四绿”主题,从绿之魂、绿之韵、绿之魅、绿之梦四个篇章,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用光影定格时代变迁,诠释“美丽南平、绿色新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共收到2000多件作品。《武夷山最美花园》、《高速建设进行时》、《清风竹影》等一批作品脱颖而出,分获一,二,三等奖。

二、<b >阅读理解</b>
  • 5.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下写成的,集中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B . 《骆驼祥子》中虎妞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虎妞难产死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C . 《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先生在桑菲尔德庄园里拐弯抹角地试探简•爱的心思,最终两人互相倾吐衷肠,表白了爱意。 D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他因为解救朱赫来被关进监狱。
  • 6. 阅读《童年》选段,填空。

           他猛地冲过来,将我夺过去,往凳子上拖。我拼命挣扎着,揪他的红胡子,咬他的手指头。他痛得叫了起来,一下子将我摔到了凳子上,摔破了我的脸。“把他给我捆上,我要揍死他!”……他把我打得失去了知觉,接着我病倒了。

    选文中的“他”是(填人物),他打“我”是因为

  • 7. 阅读《水浒》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那妇人道:“休要高声。却才一个黑大汉来家中,教我做饭,莫不正是他。如今在门前坐地,你去张一张看。若是他时,你去寻些麻药来,放在菜内,教那厮吃了,麻翻在地。我和你却对付了他,谋得他些金银,搬往县里住,去做些买卖,却不强似在这里剪径!”

           李逵已听得了,便道:“叵耐这厮,我倒与了他一个银子,又饶了性命,他倒又要害我。这个正是情理难容。”

    划线句中“他”是谁?请简述李逵给他银子的前因后果。(100字左右)

  • 8.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小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1)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①杂然而前

      者胜

      ③游人去而禽鸟乐

      ④不知太守之其乐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3. (3) 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至 于负 者 歌 于 途

      ②人 知 从 太 守 游 而 乐

    4. (4) 原文填空。

      ①第①段中描写山间秋冬景色的句子是:

      ②本文的主旨句是:

    5. (5) 第②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

  • 9. 阅读《浅谈细读》,完成小题。

    浅谈细读

    杨葵

        ①一般来说,每个人的阅读都是速读和细读并存。从书的角度而言,有的完全经不起细读,比如很多畅销小说、随笔合集,粗翻翻还行,细读会发现“太水”了;而又有一些书,速读完全读不出好,简直是暴殄(tiǎn)天物。阅读的收效,与阅读速度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这样说,读得细一点,我们才能读出书中特有的意趣。

        ②去年,买了一本新翻译的《方丈记•徒然草》,这本小书据说在日本家喻户晓,大致相当于中国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书做得很漂亮,拿到手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读得索然寡味,毫无被打动之感。这两天北京连日阴雨,窝在家里无意间挑了这本《方丈记•徒然草》细读,不想这一读完全不一样,突然就字字入心,欲罢不能。两次阅读感受如此不同,主要在于阅读速度。

        ③书读得太快,像旅人只顾赶路,无暇驻足欣赏沿途美景,而书中字里行间往往美景密布,无数细节动人心魄。比如《方丈记•徒然草》书中这样的段落﹣﹣“清早眺望往来冈屋的船只,感到自身如那船后白波,恰盗得满沙弥风情。傍晚桂风鸣叶,心驰浔阳江,效源都督琵琶行。”如速读,就是一堆华丽句子堆砌,必须细读才会读出其中的蕴意。白居易长诗《琵琶行》里写到“枫”,而日语里“枫”字发音同“桂”,所以文中会说“桂风鸣叶,心驰浔阳江”……如此丰盈至美,不细读如何领略?

        ④在今天这样以更高更快更强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作家写作面临的现实之一是,你费九牛二虎之力推敲文字,使其更精炼,但是读者没有那份耐心,他们反而会喜欢那些“水货”,因为那些废字废句,正好适合了一目十行的粗心。

        ⑤“速读”和“水货”就像一对黑白双煞,“速读”流行,“水货”才有市场,“水货”反过来又助长“速读”的流行。问题是,我们干吗要读得那么快?

    (选自《青年文摘》2014年第4期,有删改)

    1. (1) 请写出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

    2. (2) 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文中“水货”的意思。

    3. (3) 第②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4. (4) 同样是讲“读书”的道理,下面材料能否作为本文论据?请说明理由。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10. 阅读《一朵一朵的阳光》,完成小题。

    一朵一朵的阳光

    周海亮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他穿过一条狭窄的土路,土路的尽头,趴着一座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男人在小屋前站定,擦一把汗,喘一口气,轻轻叩响铁锈斑斑的门环。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暗青色脑壳出现在他的面前。

           “你找谁?”男孩扶着斑驳的木门,打量着他。

           “我经过这里,迷路了。”男人专注地看着男孩,“能不能给我一碗水?”他目送着男孩进屋。然后在门前的树墩坐下。

           男孩端来了水。男人把一碗水一饮而尽。那是井水,清冽,甘甜,喝下去,酷热顿消。男人满足地抹抹嘴,问男孩:“只有你一个人吗?你娘呢?”

           “她下地了。”男孩说,“她天黑才能回来,回来的路上她会打满一筐猪草;回来后还得做饭,吃完饭她还得喂猪,或者去园子里浇菜……除了睡觉,她一点儿空闲都没有。今天我生病了,我没陪她下地。”

           “你生病了吗?”男人关切地问他。

           “早晨拉肚子。不过现在好了。”男孩眨眨眼睛说。

           “你今年多大?”男人问他,“七岁?”

           “你怎么知道我七岁了?”男孩盯着男人。

           男人探了探身子,他想摸摸男孩青色的脑壳。男孩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你们怎么不住在村子里了?”男人笑笑,手僵在空中。

           “本来是住在村子里的,我爹和别人打架,把人打残,跑了,娘说她在村子里抬不起头,就搬到山上来。娘说他的罪,顶多够判三年,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就出来了……可是他跑了。”

           男孩又给男人一碗水,男人再次喝得精光。燥热顿消,久违的舒适从牙齿直贯脚底。男人将空碗放在树墩上,问男孩:“你和你娘,打算就这样过下去吗?”

           男孩仰起头:“娘说,在这里等爹。”

           “可是他逃走了。他怕坐牢,逃走了……你们还能等到他吗?”

           “不知道。”男孩说,“我和我娘都不知道。可是娘说我们在这里等着,就有希望。如果他真的回来,如果他回来以后连家都没有了,他肯定会继续逃亡。那么,这一辈子,每一天,他都会提心吊胆……”

           “就是说你和你娘仍然在乎他?”

           “是的。他现在不是我爹,不是娘的男人。”男孩认真地说,“可是如果他回来,我想我和我娘,都会原谅他的。”

           男人叹一口气,站起来,似乎要继续赶路。突然他顿住脚步,问男孩:“你们为什么要砍掉门前这些树?”

           “因为树挡住了房子。”男孩说,“娘说万一哪一天,你爹知道我们住在这里,突然找回来,站在山腰,却看不到房子,那他心里,会有多失望呐!他会转身就走,再也不会回来吧?娘砍掉这些树,用了整整一个春天……”

           男人沉默良久。太阳静静地喷射着火焰,世间的一切仿佛被烤成了灰烬。似乎,有生以来,男人还是头一次如此畅快地接受这样炙热的阳光。

           他低下头,问男孩:“我能再喝一碗水吗?”

           这一次,他随男孩进到屋里。他站在角落里,看阳光透过窗棂爬上灶台。

           “看到了吗?”男孩说,“灶台上,有一朵阳光。”

           “一朵?”

           “是的,娘这么说的。娘说阳光都是一朵一朵的,聚到一起,抱成团,就连成了片,就有了春天。分开,又变成一朵一朵,就有了冬天。一朵一朵的阳光聚聚合合,就像世上的人们,就像家。”男孩把盛满水的碗递给男人,“娘还说,爬上灶台的这朵阳光,某一天,也会照着爹的脸呢。”

           男人喝光第三碗水。他蹲下来,细细打量男孩的脸。男人终于流下一滴泪,为男孩,为男孩的母亲,也为自己。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他说:“从此以后,你和你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年轻的男人、年轻的女人,以及年幼的男孩。

           男人走出屋子,走进阳光之中。一朵一朵的阳光,抱成了团,连成了片,让男人不想再逃了……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2) 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画线句和划线词。

      ①下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

      ②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表现了男人怎样的心理?

      男人探了探身子,他想摸摸男孩青色的脑壳。男孩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你们怎么不住在村子里了?”男人笑笑,手僵在空中。

    3. (3) “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分析。(答两点即可)

    4. (4) 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三、<b >写作</b>
  • 11. 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

        宽容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修养。宽容利己,利人,利社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你是否有过宽容他人或被人宽容的经历?是否耳闻目睹过有关宽容的故事?是否对宽容有深刻的感受?请以“宽容是温暖的”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文体规范。②不得套作。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