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7-08-10 浏览次数:876 类型:中考真卷
一、<b>积累与运用</b>
  •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①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时期,诗歌是外交答对的基本凭借,到了汉代,“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唐代以后,诗歌的写作成为登科入仕的基本科目。而现在,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

           ②是啊,中国人在诗歌里不知不觉的完成了生命的成长,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的,如果你是否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烂漫春光里能寻觅诗意,萧瑟秋景中能发现诗意,慈母的牵挂中能品味诗意,游子的仇情里能感悟诗意……诗歌里描绘的美景,能医治心灵的伤;诗歌里含的真情,让心境宁静温暖

           ③在诗歌这种古老文字体裁的浸润下,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着诗意生活。即使在山河破碎、生死考验的艰难中,诗歌依然是保持民族气节、鼓舞人心的力量。一首首动人心的诗歌,一声声锵入耳的旋律,唤起的是历史的鲜活记忆,激荡的是民族文化历久弥新的精魄。

           ④诗歌,是自由的心灵在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美丽火花。只要生命存在,诗歌就不会消失。

    1. (1) 请用正楷将第②③段划线的内容工整的写在“田”字格里。

    2. (2) 请给语段中划线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3. (3) 第一二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4. (4) 请写出第二段中省略号的作用。

  • 2. 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烦躁   瑰宝  松懈   含辛如苦   痛心疾首

    ②凋零   谛听  暇想   别出心裁   物竞天择

    改为     改为

二、<b>选择题</b>
  • 3.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305篇, 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列为“五经”之一。 B . “号”,是名和字之外的称号,一般用于自称,以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西晋诗人陶渊明,号六一居士。他的号表现了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享受田园生活的志趣。 C . 冰心的诗语言清丽,意蕴隽永.我们学过她的《母亲》《纸船》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 D . 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等。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等。他们两人都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 4. 按要求默写。

    1. (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八则)

    2. (2) 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过零丁洋》)

    3. (3)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 (4) ,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 (5) 安得广厦千万间, , 风雨不动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6) ,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7. (7) 古诗中关于战争的描写,有实有虚,精彩纷呈:北朝民歌《木兰诗》中“”采用互文的手法,概述了战斗的激烈,战争岁月的漫长;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因风雨大作而想到卫国战争的诗句是“。”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的句子,描写了战马飞奔,弓弦雷鸣的战争场面。

    8. (8) 喷薄而出的朝阳,缓缓西沉的落日,总能引发诗人无限感慨。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日”字的连续两句:

三、<b>阅读理解</b>
  • 5. 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 6.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各题。

    【甲】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注释】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存:抚恤。耽:沉溺。九重:深宫之内。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必先其心志

      ②行乱其所为

      ③犹割以啖腹

      ④若耽滋味

    2. (2)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管夷吾举世/皆以美徐公 B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时有物外之趣 C . 曾益所不能/如土石何 D . 故卿等为朕耳目/辍耕垄上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4. (4) 【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A,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B的中心论点。【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C。

    5. (5) 【甲】【乙】两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 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候鸟的迁徙

    余夫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

        ②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③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通过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的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 (1)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2﹣﹣6段从候鸟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的观测、A、B、C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2. (2) 选文第6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3) 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 选文中“高速公路”“冒险事业”等词,使说明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大多数候鸟迁徙的路线呈南北方向”中“大多数”一词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B . 在众多观测候鸟飞行路线的方法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C . 硫磺鹀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巾心约35.以外的北方天空。 D . 作者对候鸟迁徙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守信责任是肯定和赞美的。
    4. (4) 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1985年,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近年来,昆明已建成大量滇池湖滨湿地,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

      【材料二】仙鹤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它们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红嘴鸥的通告。1982年,国务院决定,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在我国开展“爱鸟周”活动,从2006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举行“世界候鸟日”活动。

  • 8.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各题。

    钟霄的第九年

    王璐琪

        ①我们画室有一名特殊的学生,在大家只有17岁的时候,他已经26岁了。

        ②所有的人都在准备美术高考,他也在准备,据说,这已经是第9年了。在艺术生的群体中,他这样的情况很常见。

        ③他曾经在墙上画了一幅画,只处理了一半画面,另一半像是被人撕掉了,还卷着纸边,所有的人都以为这是一幅贴在墙上的残破画。那天老师来的比较晚,他到画室后巡视了一圈,然后生气了。“昨天的值日生是谁?怎么这里还贴着一幅破……”他抬起手摁住墙的一瞬间愣住了,手指放在上面很久没有拿下来,再回过头的时候,老师目光直视着他,说:“钟霄,别再考了!我聘你当画室老师,做我的副手。”

        ④全班目光齐刷刷盯着他,我崇拜地看着他。他没有回答,依然专注地挥舞着手里的画笔。我坐的位置刚好在他的侧面,清楚地看到他捏笔的手腕一抖,一块颜色画歪了。谁都知道他要考全国最好的美术学院,因为他不肯将就别的。关于那所北方的美术学院,大部分人是不敢奢望的,包括我。

        ⑤我们画室在一栋破旧的七层高的居民楼里,那段时光非常快乐,一群孩子肆意地在残破的墙上涂鸦。一栋即将被拆除的旧楼,被我们装点的犹如“卢浮宫”,格外美丽。

        ⑥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是这栋楼的天台,几个伙伴常常三三两两在天台眺望月亮,谈论着明天的梦想。在我们谈天说地的时候,他一定要带着一个速写本,把我们的形态画在纸上。只有提起那所梦想中的美术学院时,他才会插上一两句话。

        ⑦美术高考前夕,画室里只听得见笔划过纸面时的沙沙声。忽然有一位同学喊到,“钟霄,外面有人找你。”那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头发几乎全白了,脸晒得土黄,穿着一身蓝色的衣服,背着一个布兜。看见钟霄出来,老人黯淡的脸上现出一丝笑容,犹如点了一盏灯。他们站在画室门口,说了很长时间的话,老人几次把布兜交到他手里,钟霄都不接,硬推回去。这样僵持了一会儿,老人生气了,一跺脚,他才勉为其难地接了过来。

        ⑧待他回来后,我问他,“那是你爷爷?”他面无表情地说:“是我爸,他知道我明天要考试,给我送庙里求来的馒头,说是吃了耳聪目明,一准儿能考上大学。”后来,我转身拿铅笔时,发现他正在默默地流泪,我同情地看着他。

        ⑨这一年,他没有参加考试,做了老师的副手。他坚持了九年,却在第九年的时候放弃了,我很吃惊。而这一年,我却意外地收到了他梦想的那所美院的录取通知书。所有人都过来祝贺我,他也不例外,那张单薄的纸,被他摩挲了好多遍,“真羡慕你,真的,羡慕你。”他复读机一样,反复讲,反复说,像是在对我说,也像是在对他自己说。

        ⑩“你为什么不再试一试呢?”我问他。他为难地笑笑:“我怕今年考上了,家里拿不出学费。任性考了那么多年,是该给家里挣点钱了。等攒够了钱,我再考。”我想尝试着安慰他,却发觉自己词穷了。

        ⑪高考后,画室被拆除了,我们的“卢浮宫”倒塌了。

        ⑫再去看他时,他气色好了很多,已经成了老师的合伙人。他邀请我去画室看一看。上了顶层后,我震惊了:顶层的墙壁上,全是孩子们的涂鸦,极像当年我们的“卢浮宫”,尤其是天台。他站在一片彩绘前对着我笑,既像从前那个执著的青年,又像一个全新的人。“虽然没有考上那所美院,可美院现在会请我讲课,也值了……”他谈起自己的事业,开始滔滔不绝。不远处有学生喊他,他去学生那里指导了。

        ⑬我沿着彩绘墙慢慢地走,忽然发现在一个角落里,有一幅残破的速写画,走近一看,我笑了,又是他的恶作剧,让人误以为是贴上去的。可是当我看完速写画和画旁边的彩绘时,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那是六、七个少年坐在天台上看月亮,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半空,唯独他,一手拿着画笔,两只眼睛却看向我们。速写画旁边,有那么一个真人比例大小的彩绘,是个蓝色的阿凡达。她手持长矛,满脸警戒的神情,忠心耿耿地守护着他们的潘多拉星球,以及我们曾经的“卢浮宫”。

    (原文有删改)

    1. (1) 请阅读选文,在表格A,B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事 件

      “我”的心情

      钟霄被老师肯定

      A

      钟霄放弃高考

      B

      钟霄请我参观画室

      震惊

    2. (2) 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⑦段划线句进行赏析。

    3. (3) 文章第④段写到:“我坐的位置刚好在他的侧面,清楚地看到他捏笔的手腕一抖,一块颜色画歪了。”请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钟霄当时的心理活动。(要求:至少使用一个成语,60字左右)

    4. (4) 文章第⑬段写到,“我”看完钟霄画的内容时,怎么也笑不出来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笑不出来的原因。

    5. (5) 文霄写的是一段钟霄的人生经历,作者却以“我”的口吻来写,请问“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b>综合性学习</b>
  • 9. 初中三年,同学们阅读了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在“鲁迅作品阅读展示课”上,小程同学准备向同学们介绍他做读书笔记的三种方法,并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请你和他一起完成这次交流展示活动吧!

    【方法介绍】

    要点归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抄批注法:先摘抄一些词、句或段,然后写下感想、体会或评论。

    比较研究法:先确定研究问题,然后从大量作品中选取材料,比较研究,最后得出结论。

    【笔记展示】

    第一篇

           我用两个星期的时间读完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共有十篇文章,写了鲁迅少年时代一直到日本留学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段。第一篇到第六篇主要写童心世界,第七、八篇写青年时代面临人生道路的抉择,第九、十篇怀念师友,回顾了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经历。

    在我看来,《朝花夕拾》体现了鲁迅先生对底层人物的温情仁爱,写出了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表达了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第二篇

             摘抄                                                         批注

    语段一: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    ★     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充满了童趣;上小

    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        ★       学时溜到后园玩耍,冬天堆雪罗汉……

    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     ★       尤其是《狗 猫 鼠》中与隐鼠为伴的

    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       情节 让我忍俊不禁:那只受伤的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鼠被救活复原后,居然不逃走,把它

    语段二: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        ★       放在地上,它会  A  ;把它放在

    气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     ★      饭桌上,它会 ;把它放在书桌

    噍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     ★      上,它会C 。在这些作品中,

    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       我看到了先生总是以一个儿童的纯洁

    ﹣﹣﹣《雪》                             ★       心灵去感受他身边的一切。

    第三篇

           在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时,我对他描写人物的方法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善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下面三个语段就主要用了四种方法。

           语段一: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藤野先生》

           语段二:“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变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转回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故乡》

           语段三: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

    ﹣﹣《孔乙己》

    1. (1) 阅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后,小程同学用“要点归纳法”写了第一篇读书笔记。请你阅读他的读书笔记,向同学们介绍“要点归纳法”

    2. (2) 小程同学用“摘抄批注法”写了第二篇读书笔记。请你根据《狗·猫·鼠》的相关情节,用自己的话帮他完成A,B,C三处的批注。

    3. (3) 小程同学用“比较研究法”写了第三篇读书笔记,请你对笔记中的三则语段比较研究,帮他补充完整研究结果。

五、<b>写作</b>
  • 10.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初中三年,你厚厚的作业本里留下了老师的各种评语。这些评语曾热情地鼓励过 你、悉心地指导过你、善意地提醒过你、中肯地批评过你……

    请以“老师写的评语                   我”为题,写﹣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材料一:周有光先生一直觉得自己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不合适,他说:“汉语拼音很早就出现苗头,有一个发展过程,不要把功劳都归在我一个人身上。”周有光先生去世之后,大家都说:“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一生追光一生有光》

           材料二:其实你并不内向,只是不擅长对不亲密的人开朗。﹣﹣许灵

           材料三: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每天早晨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

     ﹣﹣莫言

           三则材料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谦逊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也能赢得别人更多的尊重;我们与人交往要敞开心扉,主动交流,善于沟通;人生不能重来,我们过的每﹣天,都是唯一的,特别的……

           写作要求:①若选题一,请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④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