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7-08-10 浏览次数:1180 类型:中考真卷
一、<b>积累</b>
  • 1. 默写。

    1. (1) 悠哉悠哉,。(《关睢》)

    2. (2) , 不亦君子乎?(《论语》)

    3. (3) 幸甚至哉,。(曹操《观沧海》)

    4. (4) 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

    5. (5) ,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 (6)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 (7) , 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8. (8) ,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9. (9)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 (10) 而或长烟一空, , 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11)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12. (12)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13. (13) “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就是对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 2. 依据所给信息填空。

           他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敌,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其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他”是 ,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为主。

  • 3. 给下面每个成语填入正确的字。

    变本加      守成规     心沥血     无精打

  • 4. 某学校开展“走近名著,学写对联”活动,学校为此征集对联,请根据所给上联,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读名著似逢甘露       下联:赏美文如春风

  • 5. 将备选的三个短语分别填入下面语段中的括号内,使表达准确连贯。(只填序号)

           读书可以让人 , 让人 , 让人

    ①得到智慧启发    ②滋养浩然之气    ③保持思想活力。

  • 6.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空格限制)

           本报讯李传鹏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月23日成功完成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潜(总第143潜次)。本次下潜为工程下潜,调查区域为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北侧,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本潜次沿测线开展了近底观察和取样,完成了环境参数测量,并采集了近底海水、岩石和生物等样品,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像资料。此次“蛟龙”号下潜作业获取的玄武岩样品,对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以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采集的生物样品对于促进深水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物地理学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7. 请根据提示,以九(2)班王军的名义写一则寻物启事。

    时间:6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

    地点:学校足球场

    遗失物品:一串钥匙

    联系电话:138XXXXXXXX

  • 8.

    观察如图这幅图画,按要求答题。

    1. (1) 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

    2. (2)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二、<b>阅读理解</b>
  • 9.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便扶向路,处处

    ③两岸连山,略无

    ④佳木而繁阴

  • 10. 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1. (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 (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3)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11. 从内容和写法角度赏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

  • 12. 说说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二字的表现力。

  • 13. 举例分析周敦颐《爱莲说》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 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①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在国际上,包括中小学生的指标性评价中,阅读能力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说,阅读力与“智商”“情商”“财商”等概念一样,也是现代人特别需要提升的能力。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社会整体的阅读水平,因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

           ②阅读力就是精神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很难从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的滋养。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这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阅读都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

           ③阅读力就是凝聚力。共读共写,一起交流,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这样的文化共同体,让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的陌生人。所以,阅读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一个阅读率低下、阅读力不足的民族,难以在当下世界立足,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

           ④阅读力就是竞争力。我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对于个体来说,阅读是学习的工具,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发现,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国民的阅读力就越好,整体素质就越高,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⑤阅读力就是幸福力。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A)与(B).阅读需要专注,在知识的积累之外,也是一种精神的修行。通过阅读感受书香,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从而增加幸福感。书香的涵养,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让喧嚣的沉静下来,让浮躁的厚重起来。

           ⑥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我坚定地相信: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文/朱永新,有删改)

    1. (1) 请指出第②段所论述的分论点,并为其补充一个正面论据。

    2. (2) 第④段引用《朗读手册》中的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3. (3) 将“充实”“宁静”两个词语分别填写在第⑤段中A,B两处,并说说理由。

    4. (4) 文章②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 (5) 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⑥段的作用。

  • 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宴

           ①停刀落箸,乡宴至美。

           ②在我的老家,管做乡宴的厨师叫“大师傅”,平日里,他们与土地为伍,与粮食蔬菜相伴,并无异于常人之处。只有在喜事场上,他们才被主家以“天地君亲师”中的“师”称呼,身份便有了些许特殊。

           ③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一只炒锅盈握在手,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势,“砧板”和“传菜”臂助左右,不敢怠慢。或许,他们不知“八珍”是何烹饪之术,更叫不出几道“满汉全席”中的菜品名号,不论是批切锲斩,还是煎炒烹炸,全靠代代传续,耳濡目染,他们用娴熟的烹饪技艺制作出富有地方风味的菜肴,灵趣中透出憨鲁,粗粝中带着精细,一如他们性情的折射。

           ④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名做乡宴的“大师傅”,我们村也有,是我的伯祖父,也就是我的大爷。二堂哥建春结婚的时候,那十六桌酒席宴就出自他老人家之手。他是长辈,本应到外村请“大师傅”来伺厨的,他不允,说还是由自己做才放心。家人拗不过他,只好答应。

           ⑤随着建春哥婚期的临近,我似乎闻到了那股浓浓的菜香。

           ⑥大爷常说,做宴席讲究五个字:质、色、香、味、器,缺一不可。对于食材的质,大爷向来很在意。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做一方宴,要想做出亲近唇齿的味道,就不能忽视本地食材,因为它们接了我们脚下的地气,还有渗入我们肌体的水气。

           ⑦按照本地风俗,不管谁家办喜事,本家族人和左邻右舍都要去帮忙。炉灶锅台,杯碟碗筷,刷得纤尘不染,干货菜蔬,鸡鸭鱼肉,逐一备齐。大爷并不急于过油、走红,而是先吊了一锅清汤。照他的话说,这叫“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厨师没了清汤,做出的菜肴就没有底味,不论是烧、扒,还是炖、焖、煨、汆、涮、烩、熬,味道再好,终究是浮着的。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

           ⑧炉膛中,松柴毕毕剥剥地燃烧着,酱锅里的汤汁上下翻涌,锅底箅丝上的肉慢慢红润起来。大爷一声令下,大家抖擞起精神,火速“备宴”。搅动鸡蛋的嘚嘚声,切葱姜末发出的唰唰声,“粗斩细剁”肋条肉形成的马蹄声,给鲤鱼、光鸡过油响起的噼里啪啦声……各种声音融汇在一起,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小院子的花花草草也被这气氛所感染,欢快地摇曳着。

           ⑨薄暮时分,“备宴”收尾,建春哥和伯父送来糖茶,表示感谢。大家围坐在八仙桌旁,讲古说今,大爷话不多,深邃的眼神让人捉摸不透。晚九点左右,大家散去,大爷斜躺在连椅上,不一会儿就响起了沉重混沌的鼾声。

           ⑩第二天,阳光灿烂,天气晴好。唢呐声声,鞭炮齐鸣。建春哥迎来了堂嫂。他们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炸开花的呛味,非常好闻。另一头,大爷将两碗宽心面下好了,由本家嫂子用红漆木盘端给两位新人。宽心面,嫩香腆润,每碗一整根,代表一心一意,蕴含美好的寄托。这时,“传菜”的伙计捎话过来,客人已经遵照安排入座,大爷将手勺一挥,宣布开席!

           ⑪宴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天刚破晓到日上中天,大爷在“砧板”的配合下,忙而不乱,一口炒锅在手,或翻或转,动作流畅自然。做完最后一道“四喜丸子”,他长舒一口气,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脸膛泛红,让人感觉很温暖

           ⑫送走宾客,伯父安排大家会餐,再次表示感谢。我又尝到了大爷的手艺。大爷多喝了两盅,他说,他记不清做过多少次乡宴了,但这次喜宴是他做得最满意的一次。大家打趣他,说他之前故意留了一手。他摆摆手说,每次都很用心,但这次感觉不一样,至于啥感觉,一时半会说不清。

           ⑬许多年过后,我结婚了,“大师傅”是从外庄请来的,因为大爷再也不能做喜宴了,或者说,我永远没有机会品尝他做的菜了。我陪客人入座,一道道菜端上餐桌,菜品用了很多新式调料,客人推杯换盏,赞不绝口,我却停了一下筷子,忆起大爷,还有他做的乡宴。

           ⑭那滋味,那么美,是浓浓的亲情,是家的味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2. (2) 与第③段“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一只炒锅盈握在手,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势”相照应的句子是

    3. (3) 理解第⑦段“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这个句子的含义。

    4. (4)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

    5. (5) 简要分析第⑪段画线句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

    6. (6) 文章结尾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7. (7) 文章的题目是“乡宴”,开篇却从做乡宴的“大师傅”写起,这离题吗?请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

三、<b>作文</b>
  • 16. 我们仰慕古圣先贤,追寻他们的济世情怀;我们崇拜英雄伟人,追寻他们的成长历程;我们感恩父母师友,追寻他们的感人一幕……生活中,这些人的优秀品质影响并帮助着我们。请你讲述这样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请以“追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文体不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