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冬季联赛试卷

更新时间:2020-03-31 浏览次数:235 类型:竞赛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商朝时,中央政府与各诸侯邦国之间没有绝对的统属关系,但到西周时,通过分封制度,各诸侯要对周王室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这说明( )
    A . 商王朝还不具备国家形态 B . 分封制度始行于西周时代 C . 西周时国家治理渐趋成熟 D . 西周时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 2. 《商君书·定分篇》记载:“官吏和百姓向主管法令的官吏询问法令的具体内容时,主管法令的官吏必须明确回答他们的问题,而且要在一个一尺六寸长的符信上写明年月日时以及所问法令的内容,并予以宣告。如果不宣告,就按此条法令所列罪状来惩罚主管法令的官吏。此规定( )
    A . 有利于打击贪官污吏 B . 利于皇权至上观念深入民间 C . 加强了对民众的管理 D . 有利于社会治理体系规范化
  • 3. 荀子的思想与法家思想有不少一致的地方,但他到实行法家政治的秦国去游学,却认为秦国“无儒”是个大缺点。据此可知荀子( )
    A . 坚定地捍卫孔孟之道 B . 主张兼取各家之长 C . 非常反感秦国的做法 D .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 4. 据史书记载,汉代樊宏经营的田庄“广起庐舍,高楼连阁……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嬴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富拟封君。”该记载反映了( )
    A .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 .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 .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 . 自给自足的生产管理体系
  • 5. 唐代政府设立了众多直接管理经营着门类众多手工业的机构,如在中央尚书省有工部以及之下设有工部司,负责有关政令和计划的制定和下达。同时,还设有少府监(下辖五署)、将作监(下辖四署三监)、军器监(下辖二署),另外还在其它中央政府机构也设有官营手工业的管理经营机构等。这些机构的设置( )
    A . 抑制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 . 推动唐初出现了盛世局面 C . 使唐代手工业分工更精细 D . 有效牵制了行政部门权力
  • 6. 清朝入关后,对原明朝贵族官僚“一仍故封,不加改削”;对维吾尔族的各种“伯克”,均准其世袭,保留其特权;规定藏族的达赖、班禅及以下僧俗官员在驻藏大臣的统一领导下,均享有种种特权;另通过册封、“秋弥”围猎等形式增加与蒙古贵族间感情等。这些措施( )
    A . 利于巩固清朝的统治 B .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 . 弥合了各族之间矛盾 D . 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 7. 晚明学者吕坤在其《呻吟语序》中写到:“而今不要掀揭天地、惊世骇俗,也须拆洗乾坤、一新光景……如今天下事,譬之敝屋,轻手推扶,便愕然咋舌。”这反映了作者( )
    A . 自强不息匡世济民的忧患意识 B . 对世态炎凉的深切感悟 C . 抨击封建礼法和假道学的虚伪 D . 对末世无可奈何的绝望
  • 8. 1832年,江苏士人萧令裕所著的《记英吉利》中写到:“谓夷以布缚两胯,屈伸不便,所曳革履,尤蹇于步,夷登陆则技穷。然广州商胡岀游,登山亦殊矫健,涉浅水则一纵即过,此所目验也。”这反映了清朝( )
    A . 部分士人的认识肤浅 B . 军事战略战术的落后 C . 官员较了解外部世界 D . 广州对外贸易较发达
  • 9.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晚清政府国家军政体制运转艰难,被迫允许各地创办地方团练武装,而地方团练依靠的是主持者的能力和决心,效果完全取决于地方乡绅对于地方的凝聚力。地方团练武装的崛起( )
    A . 有效地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 B . 清朝开始出现千年未有变局 C . 打破满汉地主固有权力结构 D . 成为抵抗西方列强侵略主力
  • 10. 张德彝(1847年—1918年),在京师同文馆学习三年后曾多次出访欧美,并先后担任晚清驻多国外交使节、光绪帝英文教师等,但晚年仍因自己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而常常自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 . 科举入仕仍是人们唯一追求 B . 近代社会转型的困境与艰难 C . 新式教育无法获得社会认同 D . 新知识分子都缺乏文化自觉
  • 11. 严复翻译《天演论》,所使用的文体及语言是统治者最熟悉的先秦时期语体标准,而梁启超自办报刊时则采用了口语化、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差异说明他们( )
    A . 政治倾向差别显著 B . 革新社会手段不同 C . 维新派内部出现分化 D . 对社会认知有所差异
  • 12.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现时革命高潮之中,我们党的职任是吸收工人及革命的知识分子的群众,巩固并发展我们党的势力于全国工人阶级之中,开始在乡村农民中工作,建筑党在农民群众的基础。”该决议( )
    A . 推动了国共两党走向合作 B . 利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 . 为进行北伐战争创造条件 D . 开始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 13. 1927年前,中国工矿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一带,1937年,重庆、贵州、云南、江西、广西一带工矿企业发展较为迅速。这种变化( )
    A . 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 B . 促进了工农武装割据形势的发展 C . 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D . 彻底改变了我国工业布局
  • 14.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曾说“我咽不下这口气。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不能让别人牵着鼻子走,既要对付正面的敌人,还要防备背后射来的冷箭,所以,我也得横过身来战斗,才能有效地进行两面战斗。”这意味着( )
    A . 中共的抗战路线政策将面临改变 B . 中共已认识到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C . 新中国初期的国际环境十分恶化 D . 我国外交政策将进行重大的调整
  • 15. 195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开放农村集市贸易;1960年又提出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经济;1962年再次明确地提出“集市贸易价格,由交易双方合理议定”。这些政策的出台( )
    A . 进一步强化了计划经济体制 B . 合理地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 C . 有利于农村非计划经济发展 D . 促进农村自由贸易市场繁荣
  • 16. 亚里士多德说过:“凡照顾公共利益的政体都是符合严格的正义原则的,因而是真实的,而仅仅为统治者利益的政体则都是错误的和真实政体的蜕变。”这表明亚里士多德( )
    A . 主张公民利益至上 B . 专注伦理道德研究 C . 否定雅典民主政治 D . 向往君主专制政体
  • 17. 公元12至16世纪欧洲各国和自治城市兴起了研究罗马法典籍,并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运用到法律实践中去的学术运动,史称“罗马法复兴”。该运动兴起( )
    A . 为天主教会大力倡导的结果 B . 推动了西欧殖民扩张和争霸 C . 适应了西欧社会发展的需要 D . 使西欧建立起近代法治社会
  • 18. 在美国,国会议员为了在本州获得足够多的票数必须首先考虑本州的利益,然后才考虑国家利益;一个党派上台执政,一般只考虑任期内的事情,而另一个党派执政后又往往否决前任政府的决策。这种做法( )
    A . 彰显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B . 体现出轮流坐庄政党制 C .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 D . 反映了美国政治的弊端
  • 19. 亚当·斯密认为,在资本和土地私有权制度下,社会分工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分工既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使社会不平等加深,进而出现劳动问题。这表明他( )
    A . 提出了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 B . 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不合理现象 C . 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 D . 揭示了资本主义两大阶级对立的必然
  • 20. 18世纪末19世纪前半期,英语语言有了很大发展,一些词的意义赋予了新的意思以及出现了很多新词,如表:

    赋予新意思的词

    出现的新词

    Industry(工业)、 Democracy(民主)、Class(阶级)、Art(艺术)、Culture(文化)等19个词

    Scientist(科学家)、Capitalism(资本主义)、 Commercialism(商业主义)、Operative(操作工人)、Proletariat(无产阶级)、Unemployment(失业)等27个词

    表中呈现的词语反映了( )

    A . 英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 . 社会进步促进语言发展 C . 英国社会问题日益加重 D . 传统英语语言日趋衰落
  • 21. 有人说,牛顿最大的功绩并不在于他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的三大定律,而在于他第一次把自然世界变成了一个井然有序、按照既定规律而运转的机械世界。此结论认为牛顿( )
    A . 肯定了自然界存在必然的理性精神 B . 否定了基督神学在欧洲的主导地位 C . 全面地阐述了自然界变化发展规律 D . 引领西方人开始关注人类社会自身
  • 22. 表格为1950-1977年美国主要领域脑力劳动者所占比例(%)

    生产领域

    1950年

    1977年

    机械制造业

    23

    35

    电机制造业

    22

    31

    仪表制造业

    21

    39

    化学工业

    28

    13

    军备制造业

    23

    54

    由此说明该时期美国( )

    A .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上升 B . 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出现 C . 脑力劳动者比例为世界第一 D . 科技在工业发展中作用显著
  • 23. 据联合国统计,2010年发展中国家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占当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的52%,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直接外资流出量占全球总量比例由2006年的17%提高到2010年的29%。这一变化说明( )
    A . 旧的世界经济秩序受到冲击 B . 发展中国家主导贸易全球化 C . 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已经建立 D . 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较迅速
  • 24. 有学者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以向心力为主、离心力居次;60年代后,总体上离心力占上风,但局部国家间向心力增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与美苏争霸有关 B . 欧洲一体化发展 C . 不结盟运动兴起 D . 国家利益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25题25分,26题15分,27题12分,共计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选官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统治者维护其封建统治的基础,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从顺应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从秦的军功与客(即客卿,古代官名,是春秋战国时期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到汉代实行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后期,往往由于腐败和政治因素而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张艺凡《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提出了“人尽其才”的用人思想,并积极探索建立“野无抑郁之士,朝无幸进之徒”民主共和的人事制度,此后逐步提出的五权宪法和考试权独立的思想进步丰富其用人思想理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广东各界举荐其兄孙眉为粤省都督,他以兄长不熟悉政治为由而拒绝。不因政见不同,如设法延揽著名改良人士容闳,利用宋教仁的专长任命其担任临时政府法制局长等,体现其任人唯贤的用人主张。他多次对政府相关部门强调,用人一定要慎重铨选,杜绝滥竽充数,并欲以立法方式规范文官考选制度等。由于北洋军阀窃取革命果实,这些设想无法真正落实。

    ——摘编自黄武《孙中山的用人思想》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趋势并简要评析。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孙中山的用人思想主张,并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认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英国着手建立起符合城市现代化要求的城市管理机构,这是通过中央和地方的立法逐步实现的。1835年中央政府通过“城市自治机关法”,试图在民主基础上改造自治城市政府,规定市民有权选举城市的市政官员,市议会的讨论可以旁听等。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部,开始统一规划指导全国的地方政府工作,1872年设内政部,加强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指导与监督,1889年通过的《伦敦政府法》,也最终推动了伦敦向现代城市管理方向转变。

    ——摘编自陆伟芳《19世纪英国城市现代化初探》

    材料二:阅读表3:《1996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

    地区

    城市数目(个)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均GDP(元/人)

    东部沿海

    298

    33.8

    13681

    中部地区

    245

    27.1

    7120

    西部地区

    123

    24.2

    6230

    全国

    666

    29.0

    10150

    ——摘自王松良等《中国城市化进程反思与战略调整》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对策。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儒家人本思想和西方人文主义东西两大文化传统中的主流价值观,都对各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儒家文化的现代化离不开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尤其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成为一种态势,西方社会逐渐认识到东方文化的价值,东方文化对于解决当今全球时代面临的一些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提升传统文化以适应现代化发展之需和化解全球化难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摘自韩来敬《儒家人本思想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异同点比较》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儒家人本思想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