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2018-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3-16 浏览次数:268 类型:中考模拟
一、<b>选择题</b>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qì)机      (qiáo)首远望     (jiǎo)揉造做 B . (yīng)    五彩斑(lán)      张(huáng)失措 C . (wù)     长(xū)短叹       叱(zhà)风云 D . (bì)美      (yàng)怏不乐    (zhūn)谆告诫
  • 2. 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四川凉山火灾现场,因为风力风向突然发生变化,30名扑火人员不幸遇难牺牲。(将“遇难”或“牺牲”删掉) B . 苏丹国防部长宣布,总统巴希尔被逮捕并下台,苏丹未来三个月将进入紧急状态。(将“被逮捕”和“下台”互换位置) C . 4月11日,深圳福田区因瞬时强降雨引发洪水,目前已造成2人遇难,9人失联。(在“失联”的后面加上“的严重后果”) D . 在电影《老师好》中,让观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对教育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将“进行”改为“引发”)
  • 3. 《水浒传》中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江——夜看小鳌山 B . 史进——夜走华阴县 C . 李逵——夜走蜈蚣岭 D . 秦明——夜走瓦砾场
  • 4.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A . 第一节诗中先写秋风的威力,再写自己面对这大自然的暴力只能任其所为无可奈何的情状。 B . 第二节诗表现出强烈的愤怒,面对南村群童的盗贼行径,诗人表达了极其愤慨和谴责之情。 C . 第三节诗中写出了诗人贫困的生活,表现出作者在失眠中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D . 第四节诗中,诗人用理想战胜了现实,意志战胜了叹息,表达出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 5. 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你的同桌王小红总是每天晚上学习到很晚,常常到后半夜才睡。导致她白天上课精神不振,常在老师讲课期间打瞌睡。作为她的好朋友,你想劝她改变习惯。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你这样太影响听课了,晚上的努力不该影响白天的学习呀。你学学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吧。 B . 你这样对健康不利,也影响白天的学习,得不偿失。还是调整好作息时间吧,别睡太晚。 C . 你这是舍本逐末!学习重要还是身体重要呀?该睡觉得睡觉,不能为了学习毁了身体呀! D . 知道你晚上睡得晚,上课的时候如果困就睡一会,没事,老师讲重要内容的时候我叫你。
  • 6.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乐观,是一首生命怒放的赞歌。无论人生有多少考验和磨砺,我们都要好好地爱惜生活;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微笑地感恩岁月给予的各种考验和困难,扬眉振臂感恩岁月给予的惊喜和美好。

    A . “即使世界以痛吻我,我们也要报之以歌。” B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C . “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D . “心存感激的人,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二、<b>句子默写</b>
  • 7. 按教材原文填空。
    1. (1) 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
    2. (2)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 (3) 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爱莲说》)
    4. (4)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 (5) 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 (6) ,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7. (7) 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三、<b>文言文阅读</b>
  • 8.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 , 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夷:

      ②简:

    2.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 (3) 从选文第二自然段来看,王叔远在设计核舟的时候是如何“因势象形”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四、<b>现代文阅读</b>
  • 9.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辣条好吃要少吃

    胡文静

        ①说到最熟悉的零食,辣条一定是许多人能脱口而出的品种。这种麻辣零食让很多人吃起来就停不下来。

        ②其实,“辣条”的主要原料是面粉或豆皮、辣椒,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蛋白质。也就是用面粉、豆皮油炸,加上辣椒粉、味精、甜蜜素、色素等调味拌均后做成的,这些东西本身并不特殊,所谓的“好吃”、“上瘾”,只是味精、色素和食品添加剂在起作用。

        ③辣条生产厂家为追求口感和诱人的色泽,需要使用添加剂。当然这些添加剂或许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但是儿童、青少年往往会园为辣条的口味较好,一次吃上好几包,这样就会有“叠加效应”,而他们身体脏器发育尚不健全,摄入过多的食品添加剂会增加各脏器负担,使脏器功能受损。同时,辣条中的钠盐含量高,吃多了会造成钠盐摄入过量,容易患上高血压之类成年人才会得的疾病。还会对他们的味蕾产生影响,导致口味偏重,形成不良生活习惯。辣条中含有的大量辣椒粉还会强烈刺激口腔粘膜及胃肠道,容易引起咽部充血、淋巴结肿大、便秘以及肠胃爽、痔疮等消化器官疾病。这些都严重危害着正处发育期的青少年。

        ④更可怕的是,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不正规生产的辣条。辣条的加工方式多为油炸或油浸,拆开一包辣条,会发现里面是油腻的,这都是采用油浸或油炸的方式加工成的。油炸会增强辣条香脆的口感,但一些辣条生产商所用油脂的品质是令人担忧的,经常食用这样的油脂制作的辣条,会增加患癌几率。为让辣条的色彩变得诱人,只靠辣椒粉是很难实现的,这就需要着色剂来帮忙,如添加胭脂红等。虽然食品添加剂在使用量上有严格的规范,但小作坊常常出现超标使用的情况。此外,很多小包装的辣条一般售价便宜,以每袋5毛、1元居多,这些低成本的小食品为了保证各环节的利润,生产环境往往难以达到要求,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些辣条生产厂家,就是例证。

        ⑤那么辣条就不能吃了吗?

        ⑥当然,最好是不吃。如果实在忍不住色美味香的辣条的诱惑,可以吃,但是食用量不能大,更要注意正确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正规超市售卖的食品相对会比较放心,因为正规超市在采购时会进行认真审查,包括食品的出厂检验合格证及保质期等,因而相对靠谱。另外,还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辣条行业也产生了一些知名大型企业,这些厂家生产的辣条安全性比较有保障,至少在添加剂的使用上会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不会乱加,而且生产环境条件及生产过程质量管理都有一定规范。从安全角度来说,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辣条,可以偶尔食用;但从营养角度而言,辣条的营养单一,营养价值低,是高油高盐食品,并不是健康食物的选择。

    (摘自《食经》2019年第4期,选文有较大改动)

    1. (1) 为什么说常吃辣条会严重危害青少年?请简要回答。
    2. (2) 作者为什么会说不正规生产的辣条更可怕?请简要概括其原因。
    3. (3) 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每个横线只能填一种说明方法)

      ①为让辣条的色彩变得诱人,只靠辣椒粉是很难实现的,这就需要着色剂来帮忙,如添加胭脂红等。

      ②很多小包装的辣条一般售价便宜,以5毛、1元居多。

    4. (4) 如果你的同学王小红非常喜欢吃辣条,读了本文之后,你会给她哪些建议?
  • 10.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父与子

    程习武

        ①一家人靠采药度日,父亲天天都要爬山去采药。

        ②山大,山险,父亲风中雨中一日日爬,爬过了大半辈子。

        ③儿子一天天大起来,父亲让儿子也爬山。父亲不让儿子单独爬,儿子的双手白白嫩嫩,还没有被风雨山石磨过。父亲带儿子爬。

        ④父亲拿一根绳子,一头拴了儿子,一头拴了自己,父亲在前面爬,儿子在后面爬。第一次爬山的时候,站在悬崖下面,父亲问儿子,你腰里的刀干什么用的?儿子说,到山上挖药用的。父亲说,还有呢?儿子看看前面的悬崖,看看悬崖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又瞪大眼睛看父亲。良久,摇摇头。父亲说,以后你会知道的。

        ⑤一日日爬山,父子,风中雨中。

        ⑥一日,父子俩看见绝壁上一大片草成坟状隆起,严严密密形成了一个包围圈。是参,是百年老参。

        ⑦父子俩奋力向上爬。父亲爬在上面,儿子爬在下面。没有路,只有陡峭的石壁,几乎无处可着手足。父子俩一点点往上艰难地移动,父亲抓住了一棵荆棘,离那棵参只有一步之遥了。突然,父亲感觉系在腰间的绳子猛地向下一坠,抓住荆棘的手几乎要脱开。紧接着传来儿子的惊呼。父亲低头看,儿子已经离开了石壁,被绳子吊着腰在半空里悠荡。

        ⑧儿子的喊声惊惧而又慌乱。儿子喊,父亲,救我呀!儿子的喊声在莽莽苍苍的山间传过去又传过来,传过来又传过去,久久不散。

        ⑨父亲不吭声,父亲只是奋力往上爬。父亲要攀住那棵荆棘。这时候父亲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老了。年轻的时候,做这样的事情并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可眼下不行了。他感觉到自己的十根手指似乎在一点一点地松下去,松下去。可是不能松,父亲对自己说,下面有那根紧绷的绳子呀!父亲什么都不顾,他只是向上,向上。后来他的胳膊攀上去了,再后来,他的整个身子都攀上去了。攀上去的父亲又一点点地把儿子拉了上去。

        ⑩在攀上去的过程中,父亲的腰被别在腰上的刀硌了,但父亲没有感觉到。

        ⑪这一次的爬山使父亲大病了一场,然后父亲就明显衰老了。

        ⑫衰老了的父亲仍然要坚持爬山。仍然是一根绳子,一头拴了父亲,一头拴了儿子。不过,父亲和儿子换了位置,儿子在上面爬,父亲在下面爬。

        ⑬儿子说父亲老了,不让父亲爬。父亲却坚持要爬,父亲不放心儿子。

        ⑭站在山脚下,父亲对儿子说,你该知道刀还能干什么用了。儿子瞪大眼睛看父亲,但父亲没有说。

        ⑮一日又一日,风中雨中。

        ⑯一日,父子俩又在一面绝壁上看见一棵很大的山参。父子俩奋力向上爬。在儿子快要爬近山参的时候,爬在下面的父亲的手松了,父亲离开了绝壁,在半空里悠悠荡荡。抓住一丛荆棘的儿子感觉到父亲很重,很重。很重很重的父亲就要把他拉着坠下山谷了。儿子很惊恐地大声喊,天啊,怎么办呀?父亲不吭声,只是从腰间抽出那打刀,朝绳子砍去。刀很锋利,一刀就把绳子砍断了。

        ⑰父亲随之就朝山谷里坠下去。父亲的身子刚刚接触山岩,便有很长的一截绳子也坠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绳子在父亲的身上颤颤地抖,似一条长蛇。绳子两端的刀痕都是齐刷刷的,刀快极了

        ⑱父亲在落地前看到了他眼前的那段绳子,他欣慰地笑着闭上了眼睛。

    (摘自《实用文摘》2019年4月(上),选文有改动)

    1. (1) 从全文内容来看,父亲与儿子腰里的刀都有哪些用途?
    2. (2) 选文第⑨段中为什么要强调父亲“年轻的时候做这样的事情并不需要费多力气”?
    3. (3) 选文第⑫段中,父亲爬山的时候为什么跟儿子换了位置?
    4. (4) 选文第⑰段中画横线的“刀快极了”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5. (5) 在文章的结尾,父亲闭上眼睛的时候为什么是欣慰地笑着的?
  • 11.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亲密有间恰恰好

    王纯

        ①有个词叫“亲密无间”,很多人认为这是人与人之间的最佳境界:彼此亲昵,互相依赖,完全没有距离。其实,人与人之间还是应该保持一定距离的。

        ②对身边的任何人都要保持距离:领导、朋友、亲人,甚至包括爱人,都要留有适当的距离。人与人之间,并不是越近越好,近到一定程度反而会造成麻烦,徒增烦恼。很多事都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这里面也有月满则亏的道理,把握其中的度很重要。

        ③《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学生子游说的一句话:“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数”是“屡次”的意思。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看起来很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④如果你与领导亲密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心无戒备,甚至会由着自己的性子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对领导就会缺乏应有的尊重。但领导毕竟是领导,如果你“没大没小”,让他觉得自己少了威严,他自然会心生不快。

        ⑤朋友之间是平等的,但毕竟有一些利益关系在里面,如果太过亲密,很容易伤人伤己。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曾经“桃园结义”,或者曾经为朋友两肋插刀,结果却因为一些小事,突然间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因为朋友之间太亲密了,就会说话做事无所顾忌,甚至把对方看成另一个自己,但两个人毕竟是两种思想,发生冲突时,很容易彼此怨恨。人还有一种心理:不会和不相干的陌生人计较,却更容易和最亲的人计较。所以,真正的好朋友也是亲密有间的。

        ⑥与亲人、爱人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大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难免产生一些琐碎的摩擦。给对方留些空间,也给自己留一点余地。彼此依赖,但不要成为对方的羁绊,这样才会和谐美满。有很多夫妻,原来爱得如胶似漆,但情深不寿,因为太亲密,总想把对方牢牢地束缚在身边,结果却让对方产生了想逃脱的心理。夫妻之间也应该亲密有间,有自己的空间,才能有自己的个性,爱情才会长久。

        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很像烤火,一定的距离之内,能给人温暖;但离得太近,会被烧伤。

        ⑧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是一种智慧,太远了会让人感到冷淡缺乏温情,太近了没有距离会给人逼仄压抑之感。所以,与人交往除了付出真诚来拉近彼此的距离之外,更要懂得尊重对方,给别人,也给自己留一个空间。

        ⑨掌握好与别人的距离,不远不近,不浓不淡,彼此的关系就会和谐长久。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8期,选文略有改动。)

    1. (1) 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 (2) 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每个横线只能填一种论证方法)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很像烤火,一定的距离之内,能给人温暖;但离得太近,会被烧伤。

    3. (3) 从选文内容来看,作者认为我们应怎样做才能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尺度?
    4. (4) 子游认为:“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结合文章内容,请简要回答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五、<b>作文</b>
  • 12.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一)《诗经·大雅》中有一句著名的诗:“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人们往往都有(良好的)初心,但很少有人能得到很好的结局。其实我们在学习和做事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开始时往往热情高涨,但随着时光流逝,激情开始降温,最后往往是不了了之或是草草收场。这句诗也在警示我们:只有我们一直坚持当初的信念,最后才能取得成功。

    请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

    (二)《列子》中有一个著名的“杨布打狗”的故事:一天,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因为遇到了大雨,他便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狗没认出来主人,就冲他狂吠。杨布十分生气,正准备打狗。这时,杨布的哥哥杨朱说:“你不要打狗,如果换做是你,你也会像它这样做的。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时是白色的而回来就变成了黑色的,你怎能不为此而感到奇怪呢?”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