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4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7-08-04 浏览次数:1036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b>
  • 1. 根据意思和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意思:含水分多,不干燥。拼音:zī  rùn
    ②意思:比喻人生经历的或事物发展的道路。拼音:guǐ jì
    ③意思:文明的积淀。拼音:dǐ yùn
  •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诗经•周南•关雎》)

    2. (2) ,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3) 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 (4) 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

    5. (5) 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曹雪芹借香菱之口评述王维《使至塞上》中“”两句,指出其描绘大漠壮观景象,似不合事理而实妙、似俗而实巧,可谓一语中的。

    6. (6) 今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给陕西初中生江欣桐的回信中:”希望你和你的小伙伴们都能成为绿色发展的‘小喇叭’.我们一起努力,让人人过上好日子的同时,处处能看到‘’的怡人风光。”(填孟浩然《过故人庄》的两句诗)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宾客大宴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③同舍生皆绮绣

  • 4. 名著阅读。

    1. (1)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头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这段文字出自鲁迅的散文集《》,其引文中的“青面”是“梁山好汉”(填人物姓名)的特征。

    2. (2) 下列各项中对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伊索寓言》有不少故事是借助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如《蚂蚁和蝉》《衔肉的狗》就讽刺了好逸恶劳的人。 B . 《简•爱》中,罗切斯特与简•爱互相倾吐衷肠的情形,是全书中最感人的篇章之一。简•爱拐弯抹角地试探罗切斯特的心思,表现了她性格中多疑软弱的一面。 C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伙夫,后来在达雅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D . 《海底两万里》中,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用海底沉船里的财务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 5. 许多学校将“中考倒计时牌”作为九年级教室环境布置的重要内容之一,你觉得有这个必要吗?请发表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60字左右)

二、<b >现代文阅读</b>
  • 6.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金果

    [新西兰]吉姆•拉蒙特

        ①我与玛丽•特拉弗斯是偶然相识。她是一个孤儿。在青霉素这种药还没有发明之前,她的父母在几天之内就相继死去。这种悲剧在我们那个小村子里可不是轰动的新闻,不过7天就会被人遗忘。哈里•特拉弗斯和他的妻子赫提,理所当然得收养这个孩子。他们自己没儿没女,而且全村都赞成他们应该这样做,所以,不管怎样,他们对此事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事发生在两年前,那时玛丽只有5岁。

        ②我好歹算是个画家吧,对于真和美的追求已把我引入歧途,我变得相当自私,甚至对存在于我眼皮底下的真和美也视而不见。

        ③我既不是出于病态,也不是特地到乡村教堂的墓地去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因为这夏日的夜晚。我发现我们乡村的墓地是一块宁静的地方,它给人以无穷的沉思遐想。就在那一天,人们在这块墓地上举行了一次葬礼。可怜的老卢汾去世了,他是留在村里唯一的中国人,淘金热那个时代的遗老,至少有90多岁的年纪。我曾经把这位老人画入一套反映这个地区早期风貌的组画中。他住在村外的一间小草棚里,从不与任何人来往。人们发现他死在床上,便立即将他安葬了。据我所知,只有教区的牧师和殡仪员两人参加了他的葬礼。

        ④我大口大口地吸着烟斗,沉思地望着这位老人坟头上的新土,试图想象卢汾的童年生活一一假如他曾有过的话一一这时,我瞥见了玛丽•特拉弗斯。

        ⑤她沿着两边栽有白杨的小道走来,手捧一大束黄色玫瑰花,后来,她跪在卢汾的墓前,把那束玫瑰花放在肥沃的黑土上,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两手平整着那马马虎虎翻整过的草皮。

        ⑥我忘记了吸烟,呆视着。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看到玛丽•特拉弗斯。随后,她也看见了我。

        ⑦她那对深思的棕色眼睛虽然仍是泪水盈眶,但却好像看穿了我整个面目。我觉得我那卑贱的灵魂仿佛已暴露无遗。

        ⑧“你是卢汾的朋友吗?”她问。

        ⑨我只好顺水推舟地说,“是的。”

        ⑩“我爱他。”她直言不讳地说。

        ⑪在那一刹那问,我意识到我的寻求已告结束。

        ⑫“告诉我,姑娘……把有关卢汾的事情说给我听听。”

        ⑬“卢汾照管赫提婶婶的玫瑰花。赫提婶婶只爱她的玫瑰,哈里叔叔只爱她的书本,只有卢汾疼爱我。放学归来时,我总能在他的园子里见到他,而且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提问,他还送给我一件礼物。”

        ⑭“孩子,是件什么样的礼物啊?”我轻声问道,生怕我的问话会中断她的叙述。

        ⑮“您看。”她说时出乎我意料之外地拿出了一块纯金的小匾,上面精致地雕刻着中文。

        ⑯“你知道这上面说的是什么吗?”我严肃地问道。

        ⑰“知道,”她说,”黄金酬商贾,金果报人生。”她眼里饱噙着泪水。

        ⑱“我不知道可怜的卢汾是否真的找到了金果,所以我从赫提婶婶的花园里给他带来了这些金色的花儿。”她这样结束了她的叙述。

        ⑲“我的孩子,”我说,“他确实找到了金果,卢汾在他临终之前找到了金果。”

        ⑳我激动地握着她的小手,领着她走出了教堂的墓地。

    (选自《世界最好看的微型小说大全集》)

    1. (1) 文中的玛丽和卢汾都很不幸,他们的不幸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2. (2)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写出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哈里•特拉弗斯和他的妻子赫提,理所当然得收养这个孩子。

      ②我忘记了吸烟,呆视着。

    3. (3) 在第⑫、第⑭和第⑲段中,“我”依次称玛丽为“姑娘”“孩子”“我的孩子”,称呼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 (4) 阅读小说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请从玛丽、卢汾和“我”三个角度分别作答。

  • 7.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争吵的雅俗

    陈鲁民

        ①人是群体动物,有事没事老爱往一起凑,臧否人事也喜欢见仁见智,议论纷纷,一旦意见不合,免不了争争吵吵。争吵有雅俗之分,可见水准风骨,有文野之别,可见时势风气。

        ②在俄罗斯某咖啡馆里,两个老友发生激烈争吵。一个教师,是诗歌的忠实拥趸;一个商人,坚决捍卫散文的重要地位。两个人为诗歌还是散文重要吵得不亦乐乎,后来大打出手。无独有偶,去年9月,两个俄罗斯工人在一起讨论哲学,当谈到他们共同的偶像﹣﹣德国哲学家康德时,因意见不同而翻脸。

        ③这年头常见的是,球迷为球队输赢而争论甚至打斗,粉丝为哪个明星更漂亮而争执动武,酒徒为谁喝得多喝得少而吵闹,恋人为争风吃醋而大动干戈 , 可没想到,居然还会有人为那些虚头巴脑的诗歌、散文而玩命,为哲学、康德而较真,听起来真如同天方夜谭。但不可否认,恰恰是这样的争吵能使人感到一些欣慰。毕竟,在物欲横流、发财高于一切的当下,还有人在仰望天空,捍卫精神财富,关注那些不挣钱的东西。

        ④其实,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时期,或者说有过这样的小气候。抗战时期,西南联大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但师生们学习钻研的劲头一点也不差,学术氛围也十分浓郁。据作家汪曾祺回忆,在昆明的小茶馆里,饿着肚子的大学生在争论李白、杜甫谁更伟大,豪放派与婉约派谁的艺术价值谁更高,四大名著的优劣得失,每每争得热火朝天,脸红脖子粗。老板娘很困惑:这帮面有菜色的学生娃咋就争得那么大劲,是管吃还是管喝?

        ⑤不光是学生争,老师也不消停。废名与熊十力皆为北大知名教授,两人常在一起讨论学问,争吵也是常事。一日废名到熊十力处与其探讨佛学,生发异见,争论不休,忽而静止,原来二人已扭打在一处。不一会儿,废名气哄哄地走出,但至次日,乃见废名又来,与熊十力在讨论别的问题。

        ⑥近几十年,改革开放,人们似乎早已放弃那些“荒唐无聊”的争论,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国家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不过,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滞后也慢慢显现出来,金钱至上的影响日渐蔓延。过于“务实”的风气,使我们被世人视为“物质主义”至上的国度。2013年末,法国市场调查公司发布了一项名为“全球物质主义、理财和家庭态度”的调查,在20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人对于物质的热衷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位居榜首。

        ⑦当年,丘吉尔曾说过:“我宁愿失去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60多年后,撒切尔在谈到中国时则很自负地说过:“一个只会输出电视机的国度算不上伟大,一个能输出文化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国。”如果把这当成对我们的提醒,认真盘查一下文化短板,在重视物质建设的同时,对文化建设投入更多的关心,将会是十分有益的。

        ⑧倘若有一天,我们在高铁上听到有人在争论诗歌与散文的重要性,在酒吧里听到有人在探讨哲学与康德的意义,那就是文化复兴的令人鼓舞的信号。

    (选自《杂文月刊》2014年4期,略有改动)

    1. (1) 全文围绕哪句话展开论述?

    2. (2) 联系上下文,谈谈第③段中画线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3. (3)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人们似乎早已放弃那些“荒唐无聊”,的争论。(对句中划线的“荒唐无聊”,你怎么理解?)

      过于“务实”的风气,使我们被世人视为“物质主义”至上的国度。(“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 (4) 当前形势下该怎样营造有利于文化复兴的时势风气?请细读上文并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写出三点)

      【链接材料】①2013年,央视节目“汉字听写大会”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关于汉字文化传承的讨论。节目开播以后迅速引发数百家媒体高度关注、数千万网民全城热议。②台北市花巨资塑孔子像,著名作家龙应台在《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一文中表示反对。她认为仅仅一个铜像是不能宣传孔子思想,复兴中华文化的。

三、<b >古诗文阅读</b>
  • 8.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上

    [宋]董颖

    万顷沧海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1. (1) 前两句诗写出了“水”“天”的特点。

    2. (2) 诗中暗示了诗人将远行,伤别离。你从哪一句中读出这一点?请简要分析。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九年级上册《隆中对》)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先主曰此所战胜于朝廷 B . 将军宜枉驾之元芳入门不 C . 欲信大义于天下,智术浅短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D . 将军岂愿见乎辍耕垄上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3. (3) 为什么徐庶的推荐能引发刘备三顾茅庐之举?细读上面三段文字,用自己的话作答。(答出两点即可)

  • 10.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晋魏郡亢阳 , 农夫祷于龙洞,得雨,将祭谢之。孙登见曰:“此病龙,雨安能苏禾稼乎?如弗信,请嗅之。”水果腥秽。龙时背生大痘,闻登言,变为一翁,求治,曰:“疾痊,当有报。”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龙盖穿此井以报也。

    【乙】

        汉时弘农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鸮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见,愍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鸮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 , 位登三事 , 当如此环。”

    (选自《搜神记》)

    【注释】①亢阳:旱灾。②孙登:三国时著名隐士,传说与神人交往,有异能。③弘农:古郡名。④洁白:纯洁的美德。⑤三事:即三公,指极高的官位。

    1. (1) 用“/”给甲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鸮所搏。

    3. (3) 上面两篇短文中的“龙”与“黄雀”,你更欣赏哪一个?为什么?

四、<b >写作</b>
  • 11. 请以“                 归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春燕”“信心”等),然后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