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2020年普通高中保送生语文模拟测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0-01-29 浏览次数:204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
  • 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或选择正确读音。

    ①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瑰宝,灿烂篇章传颂千古,历久(mí)新。不论世事如何变迁,古诗词是永远不会 (A.shàn  B.tán)变的文化基因。

    ②近日美国洛杉矶高等法院法官作出(cái)决,要求包括星巴克在内的咖啡销售商,必须在咖啡产品的显著位置 (A.niān  B.zhān)贴致癌警告标签。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两小题。

        时下的电视荧屏上,民宿类“慢综艺”节目扎堆。【甲】《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漂亮的房子》以及《三个院子》等“慢综艺”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与竞技类“快综艺”不同的味道,还在于其贯彻的一种“慢生活”和“远方想象”,击中了现代人的内心。【乙】这些“慢综艺”节目在拍摄地的选择上特别讲究,不约而同地构筑了一种远方想象:远离现代都市的城市森林和车水马龙到某个安静美好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亲近,与远道而来的客人自在地谈天说地。

        与远方相对应的,是眼下生活的苟且。关于远方的向往,首先意味着对当下生活的不满和逃离,想挣脱现实臃肿的肉身,到远方寻求美与自由。【丙】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里准确描述了这种“逃离”的心理。远方不仅仅是一个旅行目的地那么简单,它还被构建成一种可以逃离的现实,实现精神自由,心灵自由的庇护所。

    1. (1) 文段中划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扎堆 B . 还在于 C . 车水马龙 D . 关于
    2.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 3.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过沙尘暴的洗礼之后,地下露出了一件件惟妙惟肖的古代艺术珍品。 B . 对于这些荒谬的言论,他们表面上洗耳恭听 , 心里却十分不以为然。 C . 他却欲言又止,先故弄玄虚一番,才慢条斯理地把好消息公布出来。 D . 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漫不经心 , 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国是否能强盛、能复兴,关键于大力发展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B . 今年2月,国产大片《流浪地球》已陆续在全球上映,是科幻迷们翘首期盼的盛事。 C . 为更好地服务考生,为考生营造安心、舒心的考试环境,教育部要求优化高考综合服务,要在噪音治理、卫生防疫、防暑降温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综合保障。 D . 三月的杭州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
  •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

    请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种方式,每条不超过10个字。

  • 6. 武松血溅鸳鸯楼后,在白粉壁上写下八个大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而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后,一再佯称“你诈死”,然后“一道烟走了”。从两位英雄杀人后的不同表现中,你读出了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 7. “乐”与“悲”,一直是古典诗文中重要的主题。

    ,蓬门今始为君开”, 是杜甫迎来难得之客的爽朗之乐;

    “云横秦岭家何在,”是韩愈进谏被贬英雄失路之悲;

    “山光悦鸟性,”是常建摒弃一切杂念后的得禅之乐;

    ,凫雁满回塘”是温庭筠客行思乡之悲;

    “正莺儿啼,”是秦观田园赏春之乐;

    ”是刘长卿溯古思今、借先哲自况之悲。

二、阅读与理解。
  • 8.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教  约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矢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闲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紬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瑕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选自《阳明传习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 (1)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的解释,与课内语句解释相同的是(      )
      A . 肃听              其人视端 B . 谨而不矢之拘局      讲信 C . 讽诵之                 横无 D . 礼                     学而时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毋躁急,毋荡而嚣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B . 习礼之日,免课仿          安陵君许寡人 C . 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入无法家拂士 D . 神而明之,则存其人             览物之情得无异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阳明给他的书院订立的规矩中,明确要求把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并且强调要常抓不懈,养成习惯。 B . 王阳明注重诗教,《教约》第二段一、二句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后三句是对教员和学校提出的要求,思虑十分完备。 C . 王阳明对修习礼节要求简明而严格,十分注重仪式感,强调久而成习,养成德性。 D . 王阳明对文化知识教学提出的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熟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暗合心理学规律,在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4. (4) 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凡习礼歌诗之数皆听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5. (5)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

      ②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三、写作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8年1月13日,一段食指在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视频被曝光。在这段视频里,食指将批评的矛头直指余秀华,称她的理想生活就是喝喝咖啡、看看书、聊聊天,对人类的命运、祖国的未来、农民生活的痛苦等宏大命题视而不见。他还说,评论界捧红余秀华是“不对历史负责”的表现。

        视频曝光后不久,余秀华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对这些批评进行了回应,她表示自己从来不觉得农民生活痛苦,并反问道:“人们向往田园生活,凭什么又鄙薄它?”

    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