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二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更新时间:2017-08-31 浏览次数:356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内部存在质子 B . 波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C .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经过3.8天后就一定只剩下2个氡原子核 D . 铀核( U)衰变成铅核( Pb)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 2. 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某种光子后,向外辐射了a、b、c三种光,其波长分别为λa、λb、λc , 且λa>λb>λc , 三种光子的能量分别为Ea、Eb、Ec , 若a光恰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  )

    A . 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为h B . Ea=Eb+Ec C . = + D . b光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 3. 两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A=1kg,mB=2kg,vA=6m/s,vB=2m/s.当A追上B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B速度的可能值是(  )

    A . vA′=5m/s,vB′=2.5m/s B . vA′=2m/s,vB′=4m/s C . vA′=﹣4m/s,vB′=7m/s D . vA′=7m/s,vB′=1.5m/s
  • 4.

    如图所示,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理想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将发生变化,电压表V1、V2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U1、△U2 , 已知电阻R大于电源内阻r,则(  )

    A . 电流表A的示数增大 B . 电压表V1的示数增大 C . 电压表V2的示数减小 D . △U1大于△U2
  • 5. (2017高二下·福州期末) 一个静止在磁场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 ,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成原子核 ,在图中近似反映正电子和Si核轨迹的图是(  )
    A . B . C . D .
  • 6.

    如图所示一个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并与一金属圆环连接,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用绝缘线悬挂在上极板上,金属环处在竖直平面内,环面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若金属环、电容器及小球一起以水平速度v向右平动时,细线拉力大小为F1 , 且此时细线恰好处于竖直状态,若金属环、电容器及小球一起以水平速度2v向右平动时,细线拉力大小为F2 , 则(  )

    A . 当速度为2v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有一向左的偏角,且F1>F2 B . 当速度为2v时,细线仍保持竖直方向,且F1=F2 C . 当速度为2v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有一向右的偏角,且F1<F2 D . 细线的拉力大小与小球所带电的电性无关
  • 7.

    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站在车上的人练习打靶,靶装在车上的另一端,如图所示.已知车、人、枪和靶的总质量为M(不含子弹),每颗子弹质量为m,共n发,打靶时,枪口到靶的距离为d.若每发子弹打入靶中,就留在靶里,且待前一发打入靶中后,再打下一发.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待打完n发子弹后,小车将以一定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 B . 待打完n发子弹后,小车应停在射击之前位置的右方 C . 在每一发子弹的射击过程中,小车所发生的位移不相同 D . 在每一发子弹的射击过程中,小车所发生的位移相同,大小均为
  • 8.

    如图,将额定电压为60V的用电器,通过一理想变压器接在正弦交变电源上,闭合开关S后,用电器正常工作,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的示数分别为220V和2.2A,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变压器输入功率为484W B . 通过原线圈的电流的有效值为0.6A C . 通过副线圈的电流的最大值为2.2A D . 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1:3
  • 9. (2017高二上·淄川期末)

    如图是某种静电矿料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带电矿粉经漏斗落入水平匀强电场后,分落在收集板中央的两侧.对矿粉分离的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 . 带正电的矿粉落在右侧 B . 电场力对矿粉做正功 C . 带负电的矿粉电势能变大 D . 带正电的矿粉电势能变小
  • 10.

    如图所示,相距为d的两条水平虚线L1、L2之间是方向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正方形线圈abcd边长为L(L<d),质量为m、电阻为R,将线圈在磁场上方h高处静止释放,cd边刚进入磁场时速度为v0 , cd边刚离开磁场时速度也为v0 , 则线圈穿过磁场的过程中(从cd边刚进入磁场一直到ab边离开磁场为止):(  )

    A . 感应电流所做的功为2mgd B . 线圈的最小速度可能为 C . 线圈的最小速度一定是 D . 线圈穿出磁场的过程中,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
二、<b >实验题</b>
  • 11.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A、B两球在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该同学利用平抛运动测量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实验装置和具体做法如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滑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滑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并画出实验中A、B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E、F、J是实验中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1. (1) 为了使两球碰撞为一维碰撞,所选两球的直径关系为:A球的直径 B球的直径(“大于”、“等于”或“小于”);为减小实验误差,在两球碰撞后使A球不反弹,所选用的两小球质量关系应为mA m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 (2) 在以下选项中,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是         

      A . 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 . A球与B球碰撞后,A球、B球落点位置分别到O点的距离 C . A球和B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D . 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
    3. (3) 已知两小球质量mA和mB , 该同学通过实验数据证实A、B两球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请你用图中的字母写出该同学判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

  • 12.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现有量程为3V、内阻约为3kΩ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1Ω的电流表.采用分压电路接线,图1是实物的部分连线图,待测电阻为图2中的R1 , 其阻值约为5Ω.

    1. (1) 测R1阻值的最优连接方式为导线①连接(填a或b)、导线②连接(填c或d).

    2. (2) 正确接线测得实验数据如表,用作图法求得R1的阻值为Ω.

      U/V

      0.40

      0.80

      1.20

      1.60

      2.00

      2.40

      I/A

      0.09

      0.19

      0.27

      0.35

      0.44

      0.53

    3. (3) 已知图2中R2与R1是材料相同、厚度相等、表面为正方形的两导体,R2的边长是R1 ,若测R2的阻值,则最优的连线应选         (填选项).

      A . ①连接a,②连接c B . ①连接a,②连接d C . ①连接b,②连接c D . ①连接b,②连接d.
三、<b >计算题</b>
  • 13.

    轻质细线吊着一质量为m=0.32kg,边长为L=0.8m、匝数n=10的正方形线圈总电阻为r=1Ω.边长为 的正方形磁场区域对称分布在线圈下边的两侧,如图甲所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大小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从t=0开始经t0时间细线开始松弛,g=10m/s2 . 求:

    1. (1) 在前t0时间内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

    2. (2) 在前t0时间内线圈的电功率;

    3. (3) 求t0的值.

  • 1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内,第1象限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第Ⅳ象限以ON为直径的半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坐标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从y轴正半轴上y=h处的M点,以速度v0垂直于y轴射入电场,经x轴上x=2h处的P点进入磁场,最后以速度v垂直于y轴射出磁场.不计粒子重力.求:

    1. (1) 电场强度大小E;

    2. (2)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

    3. (3) 粒子离开磁场时的位置坐标.

  • 15.

    如图,质量分别为m1=1.0kg和m2=2.0kg的弹性小球a、b,用轻绳紧紧的把它们捆在一起,使它们发生微小的形变.该系统以速度v0=0.10m/s沿光滑水平面向右做直线运动.某时刻轻绳突然自动断开,断开后两球仍沿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5.0s后,测得两球相距s=4.5m,求:

    1. (1) 刚分离时a、b两小球的速度大小v1、v2

    2. (2) 两球分开过程中释放的弹性势能Ep

  •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温度越高,扩散进行的越快 B . 悬浮在水中的花粉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 C . 当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势能增大 D . 当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时,分子间势能最小 E .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 17.

    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有纯油酸7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中有液滴5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述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坐标纸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2cm,求:

    1. (1) 油酸膜的面积是多少?

    2. (2) 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多少?

    3. (3) 根据上述数据,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是多少?

  • 18.

    如图甲所示,水平的光滑杆上有一弹簧振子,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振动图象可以得知(  )

    A . 振子的振动周期等于t1 B . 振子的振动周期等于2t1 C . 从t=0时刻,振子的位置在a点 D . 在t=t1时刻,振子的速度为最大 E . 从t1到t2 , 振子正从O点向b点运动
  • 19.

    如图所示,一列水平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大小为v=0.6m/s,P质点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0.96m.从图中状态开始计时(此时该波刚好传到距O点0.24m的位置),求:

    1. (1) 经过多长时间,P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

    2. (2) 经过多长时间,P质点第二次到达波谷?P质点第二次到达波谷时,P质点通过的路程及该时刻的位移为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