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

更新时间:2020-10-20 浏览次数:11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要求,每题3分,共60分。
  • 1. 在中国历史上,为了培养国民革命的骨干力量,1924年国民党创办的一所军事学校是( )
    A . 京师大学堂 B . 黄埔军校 C . 北京大学 D . 京师同文馆
  • 2.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共三大作出的决定是( )
    A .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 . 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D .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3. (2018八上·茂名月考) “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成就”主要指(    )
    A . 北伐军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 . 建立了国民政府 C . 实现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目标 D . 建立了国民革命军
  • 4.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 . 国共会议的召开 B . 北伐战争失败 C .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 . 张学良改易旗帜
  • 5. (2017八上·惠安月考) 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
    A . 南昌起义 B . 武昌起义 C . 广州起义 D . 秋收起义
  • 6. 毛泽东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三大 C . 国民党一大 D . 八七会议
  • 7.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革命年代,毛泽东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来形容当年革命的大好形势。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哪一革命根据地(   )

    A . 井冈山根据地 B . 陕甘根据地 C . 左右江根据地 D . 中央根据地
  • 8. 王老师在一次历史课上说:我爷爷就是1928年冬天在井冈山人伍的。请你指出他爷爷当年参加的是( )
    A . 新四军 B .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 . 八路军 D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9. (2018八上·惠安月考)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    )
    A . 千里跃进大别山 B .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 两万五千里长征 D . 开辟敌后战场
  • 10.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井冈山会师 B . 秋收起义 C . 长征 D . 遵义会议
  • 1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列有关红军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长征的原因是红军主动选择根据地,要在运动战中打败国民党军队 B . 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 .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 12. 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创作的背景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七七事变 C . 八一三事变 D . 南京沦陷
  • 13. (2018八上·阜宁期末)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 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 .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 . 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 . 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 14. 毛泽东在1935年12月27日指出“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以上材料中“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 )
    A . 推翻清朝统治 B . 打倒北洋军阀 C . 抵抗日本侵略 D . 争取和平
  • 15. 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 .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 .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C . 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D . 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 16.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由什么决定的( )
    A . 主要社会矛盾 B . 社会性质 C . 国民党的阶级性质 D . 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 17. 下列图片所在的纪念馆,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洋务运动的艰辛 B . 红军长征的历程 C . 日军侵华的暴行 D . 渡江战役的过程
  • 18. 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达“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李宗仁的抗战志向与决心在哪次战役中得到体现( )
    A . 血染卢沟桥 B . 平型关大捷 C . 台儿庄战役 D . 百团大战
  • 19.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日。下列哪一战役不属于该阶段( )
    A . 武汉保卫战 B . 第三次长沙会战 C . 第二次长沙会战 D . 豫湘桂战役
  • 20. 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盟军与日军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会战胜利( )
    A . 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 . 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 . 彻底地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D . 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 21. 图片信息题:

    图一:南昌起义

    图二:井冈山会师

    1. (1) 图一和今天的哪个节日有关?
    2. (2) 图二中的井冈山会师后建立了哪支队伍?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会师后,毛泽东开辟出一条什么道路?
    4. (4) 从图一到图二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22. 材料阅读题:

    材料一:<歌曲一>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材料二:<歌曲二>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材料三:<歌曲三>手足情,同志心。飞捷报,传佳音英勇的二、四方面军,转战数省久闻名。历尽千辛万般苦,胜利会聚甘孜城。踏破岷山千里雪,高歌北上并肩行。

    1. (1) 歌曲一中“战略转移去远方”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歌曲一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红军被迫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2. (2) 歌曲二中,遵义会议是在哪年召开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3. (3) 歌曲二中“…………处省略的还有哪些重大事件?请写出两例来。
    4. (4) 歌曲三唱出了哪一重大会师?这一会师有何意义?
    5. (5)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我们从红军身上学习到了哪些精神?
  • 23.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次日攻占沈阳,并相继占领东三省。

    材料二: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病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材料三:1937年夏,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各派政治势力也立即行动起来,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1. (1) 材料一事件发生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民族英雄是谁?
    2. (2) 材料二中北平的学生掀起了哪场爱国救亡运动?请写出这场运动中学生们提出的口号一例。
    3. (3) 材料三中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打破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战役是什么?此后,日军制造了哪一侵华暴行?
    4. (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结果如何?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什么精神?
  • 24. 材料探究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大会同共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宣言还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材料二: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会后,毛泽东作了重要的报告,指出目前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党的任务是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是哪次会议?
    2. (2) 材料一大会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
    3. (3) 材料二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是什么?
    4. (4) 材料二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5. (5) 结合所学知识,对于国共两党合作,你有什么感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