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7-08-02 浏览次数:197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
  • 1.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变化有关,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食物变质 B . 高炉炼铁 C . 干冰升华 D . 光合作用
  • 2. (2017·建邺模拟) 厨房中的下列物品,其制作材料是合成材料的是(   )
    A . 陶瓷汤碗 B . 塑料淘米箩 C . 精铸铁锅 D . 竹质隔热垫
  • 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pH<7的雨水都叫酸雨 B . pH<7的溶液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弱 C . pH>7的溶液,pH值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D . 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去测定某溶液的pH值时,则测得的值应会偏小
  • 5. 近期微博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是一系列苯的衍生物配以相应的文字形成的,如图所示的六氯苯,其化学式为C6Cl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六氯苯属于有机化合物 B . 六氯苯是由碳和氯气组成的 C . 六氯苯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的 D . 六氯苯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6:17
  • 6. 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A . 20℃,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 . 20℃,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C . 20℃,1g镁和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D . 20℃,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g硝酸钾溶液
  • 7.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 .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 8. (2017·玄武模拟) 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

    A . 丁一定是化合物 B . 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 . 该反应可以是碳酸钙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D . 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 9. (2017九下·盐城月考)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B . 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 C .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D .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
  • 10. 室温下,在pH=1的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是(   )
    A . K+、Cl、SO42、OH B . Na+、SO42、NO3、CO32 C . Ba2+、NO3、Cl、SO42 D . NH4+、Cl、NO3、SO42
  • 11. 下列物质符合图中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乙

    转化关系图

      A

    Fe

     Cu

    Ag

     

     B

    CaCO3

     Ca(OH)2

     CaCl2

     C

     NaCl

     NaNO3

     NaOH

     D

     Fe2O3

     H2O

    O2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2017·南通模拟)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A

    CO2(CO)

    通入氧气点燃

    B

    NaCl溶液(Na2CO3

    加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C

    CaO(CaCO3

    高温

    D

    铁粉(锌粉)

    加过量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A . A   B . B   C . C   D . D
二、<b >解答题</b>
  • 13. 按要求填写下列内容:
    1. (1) 2个氢分子;铵根离子
    2. (2) 用下列四种元素(O、H、S、K)写化学式;酸;碱;盐;氧化物
  • 14. 春天的硕项湖,桃花盛开,恍若世外桃源.小红和班级部分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中午在硕项湖野炊,请你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帮助小红解决在野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 (1) 在离桃花林很远的地方,就闻到了花的香味,说明分子是

    2. (2) 小红在桃花林游玩时,为了近距离观赏桃花,没有注意正在采蜜的蜜蜂,结果被蜜蜂蛰了一下(蜜蜂毒液呈弱碱性),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        . (填字母)

      A . 食盐水 B . 食醋 C . 肥皂水
    3. (3) 野炊时小红在火引燃后,为减少往灶膛中添草的次数,将灶膛中塞满草,结果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4. (4) 小红在野炊后,为防止发生火灾,应及时灭火,请告诉她一种灭火的方法:

    5. (5) 野炊后,小红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晒太阳,不小心又被蚂蚁叮了一口,有点红肿,(蚂蚁分泌的蚁酸呈弱酸性),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  .(填字母)A、食盐水  B、食醋  C、肥皂水

      小红虽然受到了蜜蜂和蚂蚁的不友好对待,但是因为享受了美景和美味,还是很开心的.

  • 15.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问题:
    1. (1) 用盐酸除铁锈
    2. (2) 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将它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
  • 16. 如图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中填写的离子符号为
    2. (2) 请根据如图信息,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3. (3) 请另外再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
  • 17. 燃煤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污染环境,科研小组设计利用海水除去二氧化硫,气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二氧化硫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m(S):m(O)=
    2. (2) 亚硫酸(H2SO3)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用熟石灰中和稀硫酸是利用了熟石灰的       (填字母序号)
      A . 酸性 B . 碱性 C . 氧化性.
  • 18.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氢铵、氯化钠、无水硫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未嗅到任何气味;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过滤.

    ②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

    ③将上述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色粉末中可能有氯化钠,一定没有碳酸氢铵 B . 白色粉末中肯定没有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铵,可能有氯化钠 C . 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氯化钡、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铜和碳酸钙 D . 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氢氧化钠和无水硫酸铜,且二者的质量比一定为1:2.
  • 19. 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
    1. (1) 写出上图D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
    2. (2) 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填装制编号);
    3.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选择下列药品中的(填药品序号);

      a、稀盐酸        b、熟石灰       c、块状石灰石       d、稀硫酸

    4. (4) 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编号,下同).实验室制取氢气应该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可以是
    5. (5) 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红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

      ①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

      ②图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③镁和锌可以用来验证盐酸的性质②,小红要探究镁和锌与盐酸反应的快慢,需要控制不变(相同)的量有(填序号).

      A、两种金属的颗粒大小     B、盐酸的浓度            C、温度.

  •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并用其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一:37%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mL)、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量筒、细口瓶等.

    实验步骤:

    ①计算:配制74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要37%的浓盐酸的体积为mL(精确到0.1mL,下同);需要蒸馏水的体积为mL(水的密度为1.0g/mL).

    ②量取:用量筒分别量取相应的浓盐酸和蒸馏水.

    ④装瓶并贴上标签.

    实验二:用上述配制的稀盐酸加入到20g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