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

更新时间:2020-01-13 浏览次数:22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默写
    1. (1)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2. (2) 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 (3) 雾淞沆砀,,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4. (4) 表达对事业无限执着的追求,不达日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时,我们可以引用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的“。”
  •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 (1) "脊梁"一词中“脊”字的读音是:
    2. (2) 语段中“正史”加引号的作用是:
    3. (3) 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4. (4) 根据文意在“有舍身求法的人”句后再补写一个句子:
    5. (5)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这“指代的内容是:
  • 3.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到巅峰,产生了众多不朽的名著。 B . 《儒林外史》是我国明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 C . 《智取生辰纲)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生辰纲指编队运送的成套寿礼。 D .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
  • 4. 下列句子中横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她一直诚惶诚恐 , 唯恐再做出恩钝的事情。 B . 李林处心积虑地准备期中考试。 C . 除夕夜,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D . 王老师和颜悦色地对犯了错误的同学进行教育。
二、阅读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空尤美,望之肝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游游,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串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中自谓也。太中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明,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朗,风霜高活。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捉携。往来而不绝者,君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中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航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中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中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野,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两禽鸟知山林之乐,两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中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1) 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欧阳修。
    2. (2) 下列横线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 醉能同其 B . 宴酣之 C . 回也不改其 D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3. (3) 滁州“四时之景不同”,请你用优美的语盲描绘出此地四季的美景。
    4. (4) 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5. (5) 作者在文中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自称“醉翁”的他,真正的情趣只是在山水的美景吗?说说你的理解。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萧静之掘地得一小物,类人参,润泽而白,烹两食之,逾月齿发再生。一道士云:此肉芝也。《艳朴子)言:行山中见小人乘车马,长七八寸者,肉芝也,捉取服之,即仙矣。(选自张岱《夜航船》)

    1. (1) 选文中“逾月”的意思是:
    2. (2) 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肉芝的独特之处。
    3. (3) 选文引用《抱朴子》中的话有何作用?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壶王

    汤祥龙

        白厂长喝茶并不很讲究,没有茶叶,白开水电行,可厂里有人见了他,总是笑着喊他“壶王”。原来,他家里有一只紫砂茶壶,据见过的人说,这只紫砂壶如果拿到国际博览会上去展出。也许根本不算什么,可在他们这家一千多人的厂子里。称得上是“稀罕之宝”了。壶身虽然只有拳头大小,可造型十分奇特,整个壶看上去就像一截梅花树桩,两三枝枝丫曲曲弯弯地饶着壶身。梅树的特征、个性体现得淋漓尽致。白厂长珍如宝物,只有遇到贵客登门。才让儿子把“壶王”拿出来。

        星期天,他们厂的李师傅突然登门拜访厂长来了。李师傅是厂里的发明大王,平时从不外出串门,白厂长一见,连忙吩咐儿子端上“壶王”。

        不知怎么搞的。李师傅伸出双手,却没能接住白厂长递过来的“查王”,只听“叭”的一声。那只紫砂壶顷刻间变成了碎块,白厂长的儿子见此情景,吓得脸都变了色。他记得自己:有一次只是不小心重重地碰了一下壶盖,就差点儿挨父亲打呢!

        “这,这不是那把壶王吗?”发明大王也被眼前突然发生的事惊呆了。.

        “没事,没事,反正早晚总是要碎的。你请坐。”白厂长毫不在意似的挥挥手,转身对呆立一旁的儿子说道,“快去拿包烟来!"

    发明大王赶紧摸出自己带来的烟。两人默坐了一会儿,李师傅一句话也没有说就向白厂长告辞了。发明大王一走,白厂长赶紧蹲下身子,把地上的那些碎片小心地整理起来。儿子见状。故意说道:“爸爸,瞧你,刚才你不是还说没事吗?”

    白厂长叹道:“孩子,这可是祖上传下来的啊!”

        “那你刚才怎么一点儿也不着急呢?"

        “孩子。你不懂,李师傅今天是第一次登我们家的门,要是让他背上了思想包被,他以后还会来吗?”

        翌日清晨,白厂长去厂里上班。

        “白厂长!"厂组织科谢科长忽然喊住他,笑着说道。“厂长,你真有办法啊!”

    “什么办法?”白厂长不解地望着他。谢科长认真地问道:“你昨天是用什么办法留住发明大王的呀?这家伙昨天在我家里问着非要调走不可,我让他来找你,可过了会儿,他又回来对我说,他已经找过你了,决定不走了。我感到奇怪,后来想你可能向他许了什么愿。”

    白厂长听了。不由一怔。他实在不知道发明大王是为了调走的事才来找他的。见谢科长两眼愣不然地审视着自己,他连忙摇头大笑道:“小事一桩,小事一桩,哈哈.....

        [注释]汤祥龙。男。江苏无锡人,做过操作工、检验员、仓库保管员。工会干事。

    1. (1) 小说开头段有什么作用?
    2. (2) 通读全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了留住发明大王,白厂长故意摔碎了“壶王"。 B . 从白厂长和儿子的对话可以看出,“壶王”被打碎后白厂长非常心疼。 C . 白厂长业务能力强,他觉得留住发明大王只是小事一桩。 D . 发明大王选择留下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打碎了白厂长的“壶王”,心里很愧疚。
    3. (3) 文中写白厂长的儿子因为“壶王”整点儿被父亲打的事有什么作用?
    4. (4) 结合小说内容评析文中白厂长的人物形象。
    5. (5) 文中写到在“壶王”破碎之后,“两人默坐了一会儿”。李师傅此时内心会想些什么?请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在下面。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精神寄生的能力

        一个写作者的写作初期,往往依靠直接生活积累,或者说以直接生活经验为写作资源。这种例子很多的,比如知青作家。新时期文学以来,大量知青题材的文学作品都是有着知青经历的作家写出来的,也可以说他们在书写自己的直接生活积累。

        工厂生活是我文学素材积累的第一损金,我开始写小说就是以工厂生活为主的,也就是所谓工业题材。

        然而。大家也看到很多作家的作品,并不是他的亲身经历或者直接生活积累。比如没当过警察的人,把警察写得活灵活现。没进过监狱的人,把大墙生活写得惟妙惟肖。甚至男作家写女人,也不比女作家差。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这就引出“别人的往事”的概念。

        一个写作者要有将他人往事变成自己往事的能力。比如,通过阅读前人的回忆录,我得知了前人的童年生活,那么我便进入了他的童年世界。渐渐将他替换为我,将他的往事变成我的往事。于是我们获得了“提前出生效应”,或者“前世生活经历",将自己的生命向前延展,你便赢得了120岁的生活阅历。作家,就应当有这种异乎常人的感——他山即我山。他人即我。前世即我世。

        一个写作者通过间接生活积累的方式,将他人的往事化作自己的往事,将他人的生活经验化作自己的生活积累,这正是一个写作者精神寄生的能力。

        如何提高这种能力呢?首先在于发现,然后将自己融入其中,甚至反宾为主。这种能力,不是虚空的也不是玄幻的,我将其命名为作家的“精神溶解能力"。

        中学时代化学课老师讲“溶解“概念时,肯定提到过“溶质”和“溶制”这两个词语。以一杯茶水举例,茶叶是溶质,开水是溶剂。溶剂冲泡溶质,沏成一杯茶。

        把生活积累比喻为溶质即茶叶,溶剂则是作者的能力。你有多少溶剂,就能沏开多少溶质。这是一个精神化的过程。溶质是物质的,浓剂是精神化的,溶质是生活积累的素材,滨剂是作家的能力。一个作家的“精神溶解能力”大小。就看你有多少溶剂了。

        写作者是生活的寄生虫。他寄生于社会生活,寄生于历史资料,寄生于他人的回忆录,专生于所有不属于自己但是随时可以溶解的客体。从这个意又讲,写作者就是掠夺者,就是索取者。这使我想起婴儿时代,我们在母亲怀抱里理直气壮地吮吸妈妈的乳汁,稍不满意哭泣。这使我想起童年时代,我们掠夺小伙伴的玩具,我们向大人索取糖果,这一切将延续到我们的写作当中,只不过我们成人了,我们却以别样的方式掠夺与索取着,然后将自己对生命与生活的感受传达给别人。

        将“前人的往事”或者说“他人生活积累”化作你的写作资源,这反映了写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它更加逼近文学创作的本质,之后经过我们的重建与虚构,更加真实地传给别人。

    1. (1) 什么是“精神寄生的能力”?作者认为一个写作者的精神要寄生在哪些事物上?
    2. (2) 作者在闸述”精神溶解能力”这一概念时,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仿照下而示例,以《壶王》一文的创作为论据,论证“一个写作者要有将他人往事变成自己往事的能力"这一观点。

      示例:鲁迅并未当过酒店的小伙计,他却以一个小伙计的视角创作了小说名篇《孔乙己)。这是由于鲁迅先生善于观察生活,进入了那个小伙计的生活,将小伙计的往事变成了自己的往事,因此能将小伙计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入木三分。

  • 9. 名著阅读
    1. (1) 下列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 曹雪芹 香菱学诗 讽刺小说 B . 《骆驼祥子》 老舍 人民艺术家 悲剧故事 C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英国文学 保尔●柯察金 冬妮娅 D . 《水浒传》 章回体 武松风雪山神庙 农民起义
    2. (2) 一位同学读《格列佛游记》,他可以选择的探究式读书报告主题可以是(    )
      A . 封建王朝 B . 挚爱亲情 C . 讽刺小说 D . 伤感爱情
    3. (3) 下面是一名同学在读《格列佛游记》的过程中做的文段批注,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我最怕伤了眼睛,A.如果不是那时我忽然想到了应急的办法,难免并得双目失明。我的秘密衣袋里藏着一些日常用品,其中有一

      副眼镜。这只密袋,我以前也提到过,当时没有受到钦委检查员的搜检。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我有了这种防御,就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虽然敌人的箭仍旧不绝地射来,许多枝箭射中了眼镜玻璃片,可是这至多不过把玻璃片伤损一点罢了,并无大碍。B.现在我把所有的铁钩都拴好了,一手拿着绳结,用手一拉,可是一艘船也拉不动,原来船都抛了锚。这还有待我鼓起勇气做出大努力。所以我就放下绳索,铁钩仍旧搭在船上。我拿出小刀决意把船上的锚索割断,这样一来我脸上手上又中了二百多枝箭。C.接着。我又拾起搭着铁钧的绳结,很方便地把五十艘最大的敌舰拖走了。

      批注

      A.“忽然想到”实则是他临危不乱、聪明机智的表现。

      A. “所有““有待”说明他坚决果敢。不轻晶放弃的决心。

      C.他将敌国的五十艘战舰拉回去,是为了能够最终消灭敌国。

      ①以上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主人公在(国家)发生的故事。

      ②上面这名同学做的文段批注有误的一项是。请结合作品说说错误的原因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 10. 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漫步古诗苑,品读千家诗”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 (1) 下面是王林同学朗诵古诗时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B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C . 城阙/铺/三秦,风烟/望/五津。 D . 式微/式微,胡/不归?
    2. (2) 见下图,根据你联想到的古诗词对出下联。

      上联:西风古道染秋色,

      下联:

    3. (3) 根据图片内容。结合你对联想到的诗词的理解,发挥想象,完成句子仿写。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归巢的暮鸦在天空中盘旋;夕阳西下,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4. (4) 在“古诗词推介”活动中,李吴同学为大家推介了《天净沙▪秋思》,请你帮李吴同学写一段推介语。(50字左右)(推介语中要写出作者和诗词所属类别)
  • 11. 写作

    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①:鞠躬

    作文②:选择下列名言中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位卑来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⑤行款格式规范。

    ⑥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