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

更新时间:2020-01-13 浏览次数:29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①她站在高台十米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 ②白云仿佛在她的头项飘浮似的 , 飞鸟lǜe(    )过她的身旁。③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    )首而望、屏(    )息敛声的一chà(    )那

    1. (1) 给文段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全对的一项是(    )
      A . 略  qiáo  bíng  霎 B . 掠  qiào  bǐng  刹 C . 掠  qiáo  bǐng  刹 D . 略  qiáo  bǐng  霎
    2. (2) 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的辨析和修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句词序颠倒,应把“十米”与“高台”的位置互换;②句无语病。 B . ③句缺主语,应在“是”字前加上“这”;①句词序颠倒。 C . ②句用词不当,把“飘浮”改为“飘过”;①句重复啰嗦。 D . ①句缺宾语,应在“前沿”后加“跳台”;③句无语病。
  • 2. 在下列句子中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B . 随着“非洲猪瘟”疫情的蔓延,市场上的猪肉价格一-度上涨,令群众叹为观止 C . 在今年校园科技周活动中,许多同学处心积虑 , 设计出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作品。 D . 今年国庆假期,我终于游玩了巧夺天工的融安石门仙湖景区。
  • 3. 古诗文默写

    ①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②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黄鹤楼》)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将以遗所思。(《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⑤学习、生活中,我们可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表达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⑥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⑦在《三峡》中写到“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蓉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星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段话可以用李白《朝发白帝城》的“。”两句诗来概括。

二、阅读
  • 4.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完成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1) 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图;第二幅是图。
    2. (2)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两句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5.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丛流飘荡。任意东西。至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嚶嚶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 (1) 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康乐以来 B . 蝉则/千转不穷 C . 沉鳞/竞跃 D . 经纶/世务者
    2. (2) 对下列句子中横线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夕日欲(坠落) B . 泉水石(冲击,撞击) C . 或飞天者(至,到达) D . 竞跃(水光波动的样子)
    3. (3) 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故,狱马此起彼伏地制着。) 理解:写出了茅山中一日之美。 B .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翻译:流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沾楚楚。) 理解:写出了江水的清澈明净。 C . 实是欲界之仙都。(翻译: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理解:作者被贬官后,心情郁闷,看到此美景,不由得发出感叹。 D .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翻译: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面向东,时而向西。) 理解:表现作者纵情游赏,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和怡然自得。
    4. (4) 把【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 (5) 【甲】【乙】两文都抓住的特征进行描写:在写法上【乙】文先
  • 6.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完成各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 (1) 选文开头画横线部分的句子是新闻的导语,它告诉了读者哪三个情况?

    2. (2) 联系上下文,从下面句子中品味其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巩固的,弱点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3. (3) 请从一个角度,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点燃一个冬天

    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8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哧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没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小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地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轻声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

        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地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儿回。住远一点儿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啊。”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啊。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抽干柴。

        “________________?”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儿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啦啦地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吧。”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儿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唾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儿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烧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有删改)

    1. (1) 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早上:孙老师夫妇为学生生火,学生烤火取暖。

      下午放学后:

      晚上:孙老师的妻子担忧没有足够的燃料过冬,孙老师却不在意。

      第二天清早:

    2. (2) 联系上下文,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一句话:?”
    3. (3) 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 (4) 请你仿照下列批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一个批注。

      ①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

      批注: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学生围在火堆边烤火时欢快的情景,侧面表现了孙老师对学生的爱。

      ②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儿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

      寒气四惊,厚厚的积雪很刺眼。

      批注:          

  • 8. 名著阅读,读下面两个片段,完成各题。

        [片段一]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它冷饮。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的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二]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1. (1) 上面两个精彩片段选自名著《》,作者是
    2. (2) [片段一]中,为什么“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3. (3) [片段二]中,从少年先锋队队员对彭德怀的态度,体现了他们工作中的形象特点。
三、综合学习
  • 9. 时值国庆7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活动一:写标语]
      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了国家级纪念日,请你依照示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写一则宣传标语。

      项目

      时间

      国家级纪念日

      示例“”不为记恨杀戮,是要警示未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标语: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 (2) [活动二:劝说]
      你和青山同学一起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青山同学义愤填牌,咬牙切齿地嘀咕道:“此仇不报非君子, 我将以牙还牙”。听了青山同学的话,你觉得不妥,于是劝说道:
四、作文
  • 10. 请你根据作文格子里的作文题和开头,续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文章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人物的刻画和细节描写。

    我非常了解这个人

    他这个人,我太了解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