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蒙阴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

更新时间:2017-08-18 浏览次数:6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看下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图”和“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字仪式图”,关于两图内在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是新中国成立的保证 B . 西藏和平解放是新中国成立的政治前提 C .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 D . 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
  • 2. (2017八下·崇仁月考)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

    ①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观察下表,导致表格中经济成分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完成 B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实行承包责任制
  • 4. 1954年,《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

    A . 中共七大 B . 中共八大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新时代。党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主要是基于对下列哪一事件的反思?(    )

    A . 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C . “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D . “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 6. (2017·兴化模拟) 新的农业体制在1979年12月后的两年间生效了,生产责任“被分散到农户家里。”这种“新的农业体制”是指(  )

    A . 农业集体化 B . 人民公社制度         C . 土地私有制度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7.

    下图所示现象,主要反映了(    )

    A . 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B .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
  • 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有(    )

    ①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④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1982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由此判断这次大会是(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 10. 70年前的五月一日,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全国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庄严宣告成立。这表明我国在该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民族平等制度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1.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下图《荣归20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包含6枚纪念金,向世人展现了香港二十年间蓬勃发展的锦绣画卷。对图中“香港特别行政区”中的“特别”理解正确的是(    )

    A . 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 . 香港断绝与英国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C . 中国政府不向香港派驻军队 D .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 12. 台湾不宜从习特会未触及一中或台湾议题而沾沾自喜,反而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应认真思考如何改善陷于僵持的两岸当局之间的关系。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的事件是(    )

    A . 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B . 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C . 汪辜会谈 D . 九二共识
  • 13. 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再次重申:“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材料中“这些原则”的内容主要包括(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⑥合作共赢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⑥ C . ①②③④⑥ D . ①②③⑤⑥
  • 14.

    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

    A . 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B . 世界各国经济迅速发展 C .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D . 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 15.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至今已召开23次。其中第九次会议于2001年在中国哪一城市举行?( )

    A . 北京 B . 上海 C . 重庆 D . 杭州
  • 16.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开放之初,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全球资金与技术到中国去;现在,中国打开大门,带着资金和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中国带着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的是(    )

    A . 歼5型歼击机 B .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 .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D . 杂交水稻
  • 17. 2017年5月“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系统课题顺利通过验收。“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是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重大项目支持的课题,它是全球第一台性能超过十亿亿次的计算机,并且全部采用国产高性能众核处理器构建。这表明我国(    )

    A . “863计划”已完成 B . 信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 . 科技总体水平已领先世界 D . 高等教育形成相当规模
  • 18. 2017年3月1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是否延长义务教育阶段年限做出了明确回答: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延长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以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奠基工程实施的发展战略是(    )

    A . 科教兴国 B . 素质教育 C . 三个面向 D . 希望工程
  • 19. (2017九下·泰兴月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    )

    A . 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 B . 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 C . 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D . 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
二、<b >综合题</b>
  •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家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吴松营认为,南方谈话离不开改革开放,离不开把经济建设作为整个党的工作重心,“他的主题就是讲,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一定要把经济作为我们整个党、整个国家工作的中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

    ——小平南方谈话25周年:纪念谈话就要强调实干精神

    材料三:我们坚信“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包容的发展平台,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我们将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相互尊重、民主协商、共同决策,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大家充分肯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作用。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闭幕辞

    1. (1) 材料一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历史事件的成就?这一时期在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2. (2) 材料二中吴松营认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题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有何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哪一丝路精神?依据材料三回答怎样才能让“一带一路”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经验有哪些?

  • 21. 2017年,中国外交迎来了《中美联合公报》发表45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是中美签署《上海公报》、重新恢复交往45周年。45年前,美国总统访华实现“破冰之旅”,“那一周改变了世界”。中美两国1972年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也就是《上海公报》,为中美交往与合作铺下了第一块基石。

    ——《习近平解读中美两国的最大公约数》

    材料二:…… 谈判公报,在北京没最后谈成,总理送美国总统去上海,在上海继续谈。……总理以他的聪明才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谈成了《上海公报》。……如美国人所评价的:“假若没有他,中国不可能如此顺利地与美国官方和公众建立友好关系”,“《上海公报》将仍然是外交措辞最好的第一流文件”。

    ——改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十月二十五日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立即驱逐蒋介石集团的提案。美帝国主义长期剥夺我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政策和企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多年以来,许多友好国家一直为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中合法权利进行不懈的努力,这次联大表决的结果,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这一历史潮流。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1971.10.28)

    1. (1) 材料一中45年前“实现‘破冰之旅’,‘那一周改变了世界’”的美国总统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中美是在哪一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当时中美能够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总理”是指谁?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出20世纪50年代他的主要外交事迹。

    3. (3) 材料三中美国的“阴谋”彻底破产的标志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阴谋”破产的原因。

    4. (4) 综上可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我国取得辉煌的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至少答两点)

  • 22. 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了建军90周年的盛大节日。90年来,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指出:“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1950年4月,毛泽东为《人民空军》题词:“创造强大的人民空军,歼灭残敌,巩固国防。”

    ——毛泽东对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贡献:建强大海空军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党中央……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两弹一星”不仅为我们建立战略导弹部队提供了装备技术保障,增强了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御能力和作战能力,而且带动了中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

    ——百度百科

    1. (1) 材料一中我国在什么时候有了第一支海军?请写出我国第一支海军的名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我们的“人民空军”刚诞生时就面临哪一战争的考验?

    2. (2) “两弹一星”是指什么?结合材料二概括分析党中央决定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材料二中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标志着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走上了什么道路?

    3. (3)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请你结合本题为中国军队的强军之路提一点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