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0-08-11 浏览次数:20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6个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 1. 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在祖国大家庭里,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这表明(   )
    A . 人的身份是不确定的 B . 人的社会地位是变化发展的 C . 人的身份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D . 人的社会关系是由的身份地位决定的
  • 2. 下列对社会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社会化是走向社会的、将来的事,现在与中学生无关 B . 社会化不需要在学校学习知识,多参与社会活动就行 C . 社会化就是在社会上多交朋友 D . 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 3. 小明每天都看新闻,经常和同学讨论国家大事,并对身边的环保问题向环保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这表明小明(   )

    ①把自己当作社会的一员    ②关心社会发展,积极融入社会

    ③为建设美好的生活积极建言献策    ④操闲心,不务正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4. 网络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下列没有起到这样作用的一项是(   )
    A . 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B . 为常规下的不当行为提供了方便 C . 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D . 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 5. 近年来通过网络举报,一批腐败分子被纪检监察部门很快查处。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 . 网络拓宽了民主渠道 B . 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C . 网络成为反腐的重要平台 D . 网络举报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 6. 近年来公民经常受到陌生电话的骚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量呈上升趋势,令人防不胜防。这说明(   )

    ①有阴暗心理的人借助网络犯罪

    ②网络信息都是不真实的

    ③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④个人隐私容易被泄露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7. 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一种新名词“宅男宅女”。据调查很多青少年也成了“宅童这些人依赖网络,希望在网络里找到归属感。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 . 这是信息时代必然的产物,可以理解 B . 经常上网的人都是心理不健康的 C . 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D . 中学生能在虚拟的网络中找到归属感
  • 8. 《刑法修正案》规定:“网络造谣”、“制造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要负刑事责任。这说明(   )

    ①网民要不信谣不传谣,认清危害远离犯罪

    ②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违法同样要受到处罚

    ③制造传播虚假信息是素质不高的不良行为

    ④网民要提高判断是非能力,拒绝使用网络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②③④
  • 9. 关于社会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B . 社会规则是国家制定的 C . 社会规则就是法律 D . 对违反社会规则的人,必须采取强制手段
  • 10. 社会生活中形成许多规则,是因为(   )
    A . 人们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B . 社会生活处于无序化状态 C . 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D . 维护良好秩序,就必须限制人们的自由
  • 11. 从2016年12月1日起,客户通过ATM自助柜员机的转账业务,由原来的即转即到,改为除向本人在银行账户转账外,均在受理24小时后办理资金转账。在受理24小时之内,客户可以通过柜面或拨打客服电话向银行申请撒销转账。对此项规则的改变理解正确的是(   )
    A . 规则可以经常改变 B . 这是对原有规则的彻底否定 C . 改变规则就能彻底消灭社会中的诈骗行为 D . 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 12. 在生活中,要做到平等地尊重他人,就要(   )

    ①以礼待人,遵守社交礼仪

    ②学会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闪光点

    ③学会换位思考

    ④要求他人首先尊重自己

    A . ②③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3. 近年来,关于国人出游陋习的新闻屡见不鲜,如“XX到此一游”、乱扔垃圾等,看到这些新闻,很多人都感到“汗颜”。这是因为(   )
    A . 文明礼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B . 是否讲究文明礼貌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 C . 文明礼貌关系国家的形象和民族的尊严 D . 文明礼貌是表面现象,与社会发展无关
  • 14. 小钱因在人行横道未礼让行人,被处以罚款100元,记3分的处罚;“塑料紫菜”事件网络造谣者王某犯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罚金3万元的处罚。他们的行为分别是(   )
    A .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 . 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 . 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D . 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 15. 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

    ①都属于违法行为

    ②都对社会有危害性

    ③都要负法律责任

    ④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6.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与侵害者打官司时,要到(   )
    A . 公安机关 B . 人民政府 C . 人民检察院 D . 人民法院
二、简答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17题5分,18题7分,19题6分,20题8分,共计26分)
  • 17.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
    1. (1) 通过自己的学习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影响,我们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能力,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逐步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人的的过程。
    2. (2) 我们要提高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3. (3) 通过自我约束,做到自觉遵守规则,这种方式就是 。
    4. (4) 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要学会运用礼貌用语。请人帮助要说:““。
    5. (5)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 18.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的传播越来越广泛,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呈井喷式增长,形式趋于多样化,内容趋于复杂化。许多单位建立了微信公众号,介绍工作情况,展示工作亮点;有的人发现社会管理的漏泂,大声辱骂,并摄制视频,到处传播。

    请针对以上两种做法,说说你的认识。

  • 19. 诚信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民法的一项原则。但是,总有人存在侥幸心理。

    材科一:某市法院公布了一批欠钱不还的企业负责人。“老赖”名单,将其行为记入个人信用档案,并通过与铁路、民航、酒店、旅行社等机构合作,对“老赖”出行,住宿、购物、子女教育等方面都进行一定限制,不能进行高消费。

    材料二:小李同学上学很潇洒,平时作业从来不动脑筋,总是抄袭同学的;考试夹带抄书,还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个人小事。

    1. (1) 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2. (2) 作为同学,你应该如何劝说小李同学呢?
  • 20. 15岁的中学生孙某喜欢武术,有一次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动手打架,自己占了上风从此便洋洋得意,讲究江湖义气,经常纠集他人结伙打架。后来胆子越来越大,有一次因发生口角竟然把同学打成重伤。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回答问题:

    1. (1) 孙某的行为中,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分别是什么?分别应受到什么处分或处罚?
    2. (2) 孙某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10分)
  • 21. 某校积极响应国家创建卫生县城的号召,动员每位同学为“创卫”做贡献,布置同学们在清理楼道垃圾或擦除墙上污迹时,边干边说“创建卫生县城,XXX在行动“,由家长摄制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

    该做法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为什么?

四、实践探究题(16分)
  • 22. 某校八年级多位同学在上学的路上遭遇了“犬害事件”,感到非常气愤。街上遛犬是大家司空见惯的现象,遛犬带来的问题也屡见不鲜,许多人对此不胜其烦,但又无可奈何。同学们一致认为,犬的问题实际上是养犬人的问题,犬的管理体现了人的素质。在全国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卫生乡镇、卫生村活动之际,同学们准备以“养犬管理”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观察组的同学拍摄了以下照片:

      你认为以上养犬的做法,不恰当的是 。(写序号即可)

    2. (2) 资料组的同学们上网查阅了养犬的有关规定,发现国家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部分省市制定了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假如我市制定此项法规要征求意见,请你将下列条款补充完整。

      在城市住宅小区内饲养犬只。

      ②严格限制养犬。养犬者须到政府指定的部门登记,领取养犬许可证,缴纳管理费;对犬定期进行检疫、免疫,并实行圈养。对烈性犬、大型犬出户遛犬。

      ③携犬出户时,应由成年人牵领,为犬只,为大型犬只载嘴套,并 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犬只排泄的粪便。

    3. (3) 访谈组的同学们听到人们对养犬有不同的认识。请谈谈你们小组的共识。
    4. (4) 针对当前养犬现象,请提出你们的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