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宝山区2018-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4-27 浏览次数:197 类型:中考模拟
一、句子默写
  • 1. 默写
    1. (1) 孤村落日残霞, 。(白朴《天净沙·秋》)
    2. (2) ,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
    3. (3) 荡胸生层云,。(杜甫《望岳》)
    4. (4) 学而不思则罔,。(《孔孟论学》)
    5. (5) ,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诗歌鉴赏
  • 2.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小题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 (1) 这首散曲的作者是(朝代)(人名)
    2. (2) 下列对本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一点相思几时绝?”直抒作者缠绵的相思之情。 B . “凭阑袖拂杨花雪”点明离别的季节是暮春时节。 C . “溪又斜,山又遮”写出离别时女主人眼前之景。 D . “人去也”饱含女主人公难以割舍的离别的伤痛。
三、课内阅读
  • 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陈涉世家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 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酆、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 (1)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 B . 都尉:次于将军的军官 C . 守丞:保卫都城的军官 D . 三老:掌管教化的乡官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广故数言欲亡。

    3. (3) 陈涉一番话想达到的最终目的是(    )
      A . 提醒大家下雨天会导致误期。 B . 鼓动大家争当开国英雄。 C . 告诫大家守城会是死路一条。 D . 激励大家起义反抗暴政。
四、课外阅读
  • 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张丞相“草”书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之。当波险处 , 侄惘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其曰:“胡不早来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同一类的人或同一辈的人。②录:转抄。③当波险处:在笔画波折险僻的地方。④诟:责骂

    1. (1)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张丞相草书而不工()  ②使侄录之()   ③侄罔然而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你)为什么早上不来问?以致我忘记了这些字。 B . (你)为什么早上不来问?以致余下的都忘记了。 C . (你)为什么不早点来问?以致我忘记了这些字。 D . (你)为什么不早点来问?以致余下的都忘记了。
    3. (3) 张丞相“草”书,“草”的具体表现是“”,其结果是“”且“
    4. (4)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那类人。(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五、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类身高为何不会永远上长

    ①我们以坚硬的岩石为例:一座花岗岩构成的山能够无限增高吗?计算表明,在地球上,山的临界高度是11千米,如果超过此极限就难以稳如泰山了。巨大的剪应力会突破岩石的强度极限,导致山体的沉陷和崩塌。事实上,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只有不到9000米高。

    ②____把跳蚤原模原样放大10倍,它们将无法跳上大树:燕子如果增大10倍,将再不能翔舞自如,老鼠如果增大10倍,从高楼上跌下来便不会安然无恙。

        ③____假如真有童话中身高数丈、力大无穷的巨人,我们姑且算他们比普通人高大10倍吧,其体重将达到80吨,即正常人的1000倍,而骨骼的截面积却只能增加100倍。于是,这些可怜的巨人便会被自己体重压得举步维艰,甚至筋断骨折,哪里还谈得上去拔山举鼎、力扫千军呢?

        ④看看现实生活中的“巨人”步履蹒跚、行动迟缓的样子,便会明白高大的体态足以使人类的灵活机敏大打折扣。皮肤面积不能和体重按同样比例增长,自然带来了热量散发的困难,这便是躯体庞大者特别怕热的原因。

        ⑤问题还远远不止于此。我们知道,长颈鹿需要我们人类3倍的血压才能把血液送到头部,身材高大的人无疑也需要较高的血压和更坚韧的血管,才能避免脑供血不足。但是肢体过长则会带来静脉回流不畅和末梢循环不良,更何况庞大的躯体要求更多的供血量,这样身材高大的人,就不得不以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为代价了。

        ⑥其实,同时增加负担的还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統,泌尿系统和其他一切系统。以神经系统为例,恐龙以小小的脑袋管理几十吨重的身躯,使它成为生物史上典型的管理失败者(X处)我们的脑袋如果负担一个比例过大的身躯,无疑也会导致自身管理水平的全面下降身材高大引起的生理上的困难,还可以一直列举下去

        ⑦翔实的统计数字指出,人类寿命和身高有着确定的函数关系,而且寿星老人并不钟情于高个子,但是常常垂青于身村矮小的人。(Y处)湖北省调查报告把瘦小的体型列为长寿第一要素,这个结论和世界各地学者的研究成果不谋而合

    1. (1) 第⑦段划线词语“不谋而合”在文中的意思是
    2. (2) 第③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 (3) ①用“不只是……,……也是如此。”的句式,在第②段段首填写过渡句应该是

      ②用“那么……”这个提示语,在第③段段首填入过渡句,应该是“那么,

    4. (4) 下面这句句子应该接在文中X处还是Y处?请简述理由

      湖北省对88名百岁老人的调查表明,他们的平均身高为143厘米,体重为38千克。

    5. (5)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人类身高不会永远上长”原因的一项是(    )
      A . 身材高大的人往往行动迟缓,人的机敏度大打折扣。 B . 身材高大的人的皮肤面积不能和体重按同比例增加,人体散热比较困难。 C . 身材高大的人供血量不足,心脏负担会受到不同影响。 D . 身材高大的人身体各系统负担加重,人的寿命可能会减少。
  • 6.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机场的拥抱

        ①在南京机场候机回北京,来得很早,时间充裕,我坐在候机大厅       (wú suǒ shì shì),看人来人往,坐在我对面的女士看年纪有30多岁了,还像小姑娘一样穿着一条齐膝短裙。

        ②这时来了一对年老的夫妇,坐在我身边的空位上。听他们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就知道是老北京人。他们说话的声音有些大,显然是老先生的耳朵有些背了——岁月不饶人。

        ③忽然我发现老太太的声音小了下来,这样小的声音,我已经听不清楚了。但是,老太太依然压低嗓音在说话,只不过嘴巴尽量贴在了老先生的耳边。我隐隐约约听到“像!”“太像了!”他们反复说了几遍,无尽的感慨都在其中

        ④声音可以压低,但目光却将心思泄露出来。我发现他们的目光双双落在对面的女士身上。

        ⑤我仔细地看了看这位女士,发现她身着黑色短裙和天蓝色长袖T恤,脚蹬一双白色运动鞋,配着她的清汤挂面式的齐耳短发和纤瘦的身材,像是一位运动员。

        ⑥我看见老太太忽然掩嘴“扑哧”一笑,老先生也跟着笑了起来。我猜想,这笑肯定和对面那位女士有关,只是他们的笑并没有惊动对方,她依然翘着秀美的腿看着手机,嘴角弯弯地也在笑,但她的笑和这对老夫妇无关,大概是微信朋友圈有了什么好玩的信息。

    ⑦“要不你去跟她说一下?”“你去说吧,我一个老头子怪不好意思的……”我听见老夫妇的对话,看着妻子站起身来,回过头冲着丈夫说了句“什么事都让我冲在前头”,便走到对面那位女士生前说了句:“姑娘,打搅你一下!”那位女士放下手机,立刻很礼貌地站起来,问道:“阿姨,您有什么事吗?”“是这样的,你长得特别像我们的女儿。”说着老太太打开自己的手机,给这位女士看女儿的照片。这个女人禁不住叫了起来:“实在是太像了!怎么能这样像呢! ”我忍不住看了一眼身边的老先生,他一直笑盈盈地望着这位女士。

        ⑧“我们想和你一起照张相,不知道可不可以? ”老太太客气地说。"当然可以!待会儿我还得请你把你女儿的照片发我手机上呢!”

        ⑨老先生站了起来,走到那位女士的身边,老太太冲我说道:“麻烦你帮我们照张相! ”说着把手机递到我手中。我没有看到手机上的照片,不知道他们的女儿和这位女士到底有多像,但从他们的交谈中得知,他们的女儿十多年前去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由于工作忙,外孙又刚读小学离不开久,所以女儿已经有五年没有回家了。

        ⑩照完相,我把手机递给那位老太太时,我听见老先生对那位女士说:“孩子,我能抱你一下吗? ”那位女士伸出双臂,紧紧地拥抱住了他。我看见老先生的眼角淌出了泪花,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刻,那位女士也流下了眼泪。

    1. (1) 根据第①段横线上(wú suǒ shì shì)应填入的词语是
    2. (2) 下列不属于老夫妇有修养有风度表现的一项是(    )
      A . (老妇人)便走到对面那位女士身前,说了句:“姑娘,打搅你一下!” B . 那位女士放下手机,立刻很礼貌地站起来,问道:“阿姨,您有什么事么? ” C . “我们想和你一起照张相找到,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老太太客气地说。 D . 老先生对那位女士说:“孩子,我能抱你一下吗? ”
    3. (3) 联系下文,第④段加点词语“心思”指的是
    4. (4) 第③段画线句“无尽的感慨都在其中”。其感慨是丰富的,其一是;其二是
    5. (5) 联系第⑦段和第⑩段中老夫妇对青年女士的称呼,分析其隐含的态度以及称呼变化的原因。
    6. (6) 小说题目不能改为“机场的合照”,下列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先生在与青年女士的拥抱中,慰藉了深深的思女之情。 B . 青年女士在与老先生的拥抱中,感受到父母与子女化解不开的亲情。 C . 借拥抱,作者提醒人们关注国内生活的父母与海外工作的子女间的情感沟通问题。 D . “机场的拥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作者描写的主要事件。
六、综合性学习
  • 7.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暑假,为了鼓励学生前往唐朝古都西安进行“大唐不夜城”的“文化之旅”,学校设计专题宣传栏。现有如下三则材料:

        (材料一)1500米横贯南北的中央雕塑景观步行街居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中轴景观大道。整个大型雕塑组群共分九组,共计五十多个人物雕像。

        (材料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五组“大唐精英谱”组雕,这五组雕塑群的落成,不仅              , 而且                    , 更                    

        (材料三)五组“大唐精英谱”组雕表达了中国古代在宗教、科技、诗歌、艺术、书法等领城引领世界,登峰造极的地位。

    1. (1) (材料一)分别从总长度、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梦回大唐”雕塑群的特点。
    2. (2) 将下列三句话填入(材料二)中的横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最(    )。

      ①“塑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深邃文化和性格

      ②“刻画”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杰出佳作和瑰宝

      ③“雕琢”了整个大唐盛世的恢弘气势和风度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②③① D . ③①②
    3. (3) 请选择(材料三)组雕中的一幅雕塑作品,指出雕塑对应的人名,并从两个方面简单介绍这位“大唐精英”。(50字以内)
七、作文
  • 8. 写作。

    题目:我有我的风采

    要求:①字数在600字左右,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请用A老师、B学校、C学生等字样代替;③不能抄用本试卷中的阅读;④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