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

更新时间:2019-12-13 浏览次数:333 类型:复习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偿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 ,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嘉枯二年,李候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黄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丰草,听山溜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软?今李候生长富责,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为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注】①羽: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②溜:小水流。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筹交错

      ②树林阴

      ③因以其水余于京师

      ④荫长松,丰草

    2.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3. (3) 【甲】、【乙】两文都在写“乐”,【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与作者的,【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
    4. (4) 【乙】文中作者写“富贵者之乐”的用意是什么?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回答。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 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 , 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1. (1) 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连月不        我东阁门(《木兰诗》) B . 异二者之为    王命急宣(《三峡》) C . 吾谁与云      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D . 则有国怀乡    游人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2. (2) 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

    3.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4. (4) 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说说【甲】文结尾段的作用。
    5. (5) 《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
  • 3. (2019九上·海盐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闾里之侠皆之    宗:尊奉 B . 节读书        折:改变 C . 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欣喜的样子 D . 往往狂垢污    阳:通佯,假装
    2. (2) 给句子划出停顿(限断三处):

      余 既 耸 然 异 之 独 念 方 山 子 少 时 使 酒 好 剑 用 财 如 粪 土。

    3. (3) 翻译句子

      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②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4. (4) 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 “隐”字 “侠”字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 . ①②④⑤ B . ②④⑤⑥ C . ①③④⑤ D . ②③④⑥
    5. (5) 有人说《方山子传》一文是苏轼被贬至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结合传记内容以及苏轼当时的处境阐明理由。
  • 4. (2019九上·奉化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 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二十日从小径南行二十五里,皆土冈乱垄。久之,得一溪。渡溪,南行冈脊中,下瞰 则石淙在望矣。余入自大梁,平衍广漠,古称“陆海”,地以得泉为难,泉以得石尤难。 近嵩始睹蜿蜒众峰,于是北流有景、须诸溪,南流有颍水,然皆盘伏土碛中。独登封东南三十里为石淙,乃嵩山东谷之流,将下入于颍。一路陂陀屈曲,水皆行地中,到此忽逢怒石。石立崇冈山峡间,有当关扼险之势。水沁入胁下,从此水石融和,绮变万端。 绕水之两崖,则为鹄立,为雁行;踞中央者,则为饮兕雌犀牛,为卧虎。低则屿高则台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 , 乃又空其中而为窟,为洞。揆估计崖之隔,以寻八尺为寻尺计,竟水之过,以数丈计,水行其中,石峙于上,为态为色,为肤为骨,备极妍丽。不意黄茅白苇中,顿令人一洗尘目也!

    (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嵩山日记》)

    1.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 断三处)。

      低则屿高则台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

    2. (2) 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醉翁亭举行的宴会上,有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歌舞音乐以及无穷的快乐。 B .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本质上都是山水之乐。 C . (乙)文中石淙之所以被作者赞美是因为这里水石交融,景物变化万端。 D . (乙)文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赞美了嵩山附近的“陆海”美景。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不意黄茅白苇中,顿令人一洗尘目也!

    4. (4) 读(甲)(乙)两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山水美景,描写的顺序不同:(甲)文第①节运用顺序进行描写,而(乙)文则是以    序为主。

      ②(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山水美景,但两位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有所不同,请简述。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①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 , 茶毕,即掉小舟入湖。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自甜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 , 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西湖》)

    【注】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三国魏曹植。③洛神:洛水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⑤阿宾:袁中道小名,是作者弟。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雾凇沆砀

      日更定

      ③余一小舟

      ④草章领略,未及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3. (3) 同样游历美丽的西湖,【甲】【乙】两段文字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心绪却迥然不同。【甲】文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张岱在大雪天夜赏湖山时淡淡的;【乙】文中,明代大文人袁宏道的之情跃然纸上。(横线处所填分别不超过5个字。)
    4. (4) 【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试以文中①②两个画线句为例,比较写景手法的不同。
  • 6. (2019九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①乱离,谷食踊贵②,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③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④。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旧唐书·杜甫传》有删减)

    【注释】①畿(jī):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②踊贵:物价上涨。③饿殍(è piǎo:饿死的人。④忤(wǔ):逆,不顺从。

    1. (1) 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2. (2) 请选出与文章内容相符合的一项。(    )
      A . 房琯和严武都是杜甫的朋友,但杜甫对他们俩的态度却极不相同。房琯落难他伸出援手,严武帮助他,却遭他无礼对待。 B . 杜甫被肃宗贬出朝廷后,先后依靠严武和高适生活,高适死后他的生活越发困窘,到了十天没有吃饭的地步。 C . 杜甫在举家躲避战乱期间,也不忘在湘江、衡山一带游玩,可见他性情的乐观豁达。 D . 杜甫过世后,他儿子把他的灵枢从未阳迁回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下葬。
    3. (3) 《旧唐书》是历史传记,其语言特点是“寓褒贬于叙事中”。请就选文举例探究历史传记的这一特色。
  • 7. (2019九上·湛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蜀侯迎金牛

        蜀侯性贪,秦惠王闻而欲伐之。山涧峻险,兵路不通,乃琢石为生多与金日置生后号牛粪 , 言以遗蜀侯。蜀侯贪之,乃堑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帅师随后而至,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

    (选自北齐·刘昼《刘子·贪爱》)

    1. (1) 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秦惠王闻而欲之/竹取道 B . 言以蜀侯/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C . 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不使 D . 灭国身/河曲之叟以应
    2.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

    3. (3) 根据上文,请概括蜀侯“为天下所笑”的原因和启示。
  • 8. (2019九上·湛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人鸟声

      ②余强饮三大而别

      ③是金陵人,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和天气状况。 B .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C .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了渲染烘托的写景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写出了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一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D .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看似自然无奇,却又耐人寻味,西湖因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 9. (2019九上·宣州月考)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节选)

    1.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②③④⑤连月不      开(

      ②至若春和明  景(

      ③则有国怀乡  去(

      ④则有心神怡  旷(

      ⑤亦雄快      甚(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②时有小舫往来。

    3. (3) 从修辞角度,赏析(甲)文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妙处。
    4. (4) “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原因。
  • 10. (2019九上·涡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戒,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 , 发书笥 , 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当涂:地名。③书笥:书箱。④迨、过:苏找的儿子苏迨与苏过。

    1.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之铿然(

      ②轼而用之(

      ③其匣虽不

      ④不可也(

    2. (2)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所居纱毂行宅隙地中/万钟我何加焉 B . 群儿凿地为戏/我孰城北徐公美 C . 为铭日/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 . 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3. (3)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4. (4) 选文围绕天石砚写了哪些事情?请写出其中的两件。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百废兴            具:

      ②薄暮冥冥            冥冥:

      ③而或长烟空        一:

      酒临风            把:

      ⑤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仁人: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 (3) 文章有两段文字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 (4)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 12. (2019九上·潮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得之心而之酒也(

      ②杂然而前者(

      ③树林阴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B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C .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热闹。 D . 本文语言极具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
  • 13. (2019九上·台州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岳阳楼记(节选)

    (明)袁中道

        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 , 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注】①庆帅: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②大合乐:典礼大乐。③增堞籍兵:筑高城墙招募士兵。④第:但。⑤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⑥毛锥子:毛笔的别称。

    1. (1) 解释下列各句划线的词。

      ①泫然不能自

      不能无慨于心

      ③边垂以

      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2. (2) 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第 以 束 发 登 朝 入 为 名 谏 议 出 为 名 将 帅 已 稍 稍 展 布 其 才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

    4. (4) 以下“而”字与例句“投箸而起”的用法相同的是(    )
      A . 余强饮三大白别(《湖心亭看雪》) B . 或长烟一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C . 泉香酒洌(《醉翁亭记》) D . 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5. (5) “朋友者,志同道合也。”如果本文作者袁中道与范仲淹一同登上岳阳楼,会不会结为知己?请根据本文和《岳阳楼记》阐明理由。
  • 14. (2019九上·杭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楚王绝缨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臣乃夜绝缨者。”

    (节选自《说苑》)

    【乙】醉吐相茵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遂不去也。

    (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①缨:系在颔下的帽带。②趣cù:通“促”,催促。③茵:垫子。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乃有人美人之衣者    友人惭,下车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 . 缨者不欢          佛印类弥勒(《核舟记》) C . 三年                庙堂之高(《岳阳楼记》) D . 不伐                陈康肃公尧咨射(《卖油翁》)
    2. (2) 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今 者 烛 灭 有 引 妾 衣 者 妾 援 得 其 冠 缨 持 之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①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

      ②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4. (4)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划线词,分析楚庄王和丙吉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①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

      ②此不过污丞相车茵

  • 15. (2019九上·潘集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节选)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连月不        开:

      ②至若春和明    景:

      ③则有国怀乡    去:

      ④则有心神怡    旷:

      ⑤亦雄快        甚: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②时有小舫往来。

    3. (3) 从修辞角度,赏析【甲】文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妙处。
    4. (4) “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原因。
  • 16. (2019九上·萧山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父天复,行太仆卿。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太仆释归,先生如京讼冤。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己卯,教习内书堂。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

    【乙】

        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安人怜之,戒无溺苦于学。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总角时,岳岳负意气,数矢口谈时政得失,人物减否。太仆公故抑之,不答也。会杨忠慜谏死,公遥为诔词,慷慨泣下沾衿。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尝读书至朱子《格言篇》,辄乙其处而沉思。……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属公。公扮之,恩义隆备。居常饭脱粟,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盖公行益,力追古人。

    (选自《续藏书》,有删减)

    【注】①安人:指张元忭之母。②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③杨忠慜(mǐn):明代大儒,谏臣。④诔(lěi):致悼词。⑤乙:读书时勾画记号。⑥扮(fěn):合并。

    1. (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取《中鉴录》

      ②三月

      ③安人

      ④病以

    2. (2) 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3. (3) 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

      ①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②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4. (4) 明代政治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尔贞尔介,而表正儒林。式如玉,式如全。”意思是,张元忭如金似玉的品性可做儒林的表率。结合上述诗、文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谈谈中国传统儒者有怎样的精神追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